中国计划在中俄界江支流建水生生物监测站
新华哈尔滨2月29日电 中国东北黑龙江省环保部门日前表示,这个省已向国家申请在松花江建立水生生物监测试点站,以全面监测和分析松花江水质对中俄界江黑龙江及其中下游影响,这一举措将推动全流域水生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 我国以往大多通过检测物理、化学指标对河流水质进行监测,方式比较单一。 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厅厅长李平表示, 河流中的水生生物十分丰富,且具有预警、累积和指示作用,水生生物监测有利于更好地评价江河水质。 从黑龙江省环保部门获悉,此次规划的水生生物监测试点,主要包括2个监测试点站、1个背景站、1个观测站、3个自动监测站的升级改造、4个实验室和4个水生生物标本室的改造。这些站点将结合流域的地理、气象和水文等客观因素,通过对断面生物多样性、生物毒理、生物残留和生物预警等进行监测,达到全面监测河流水质的目的。有关专家表示,在松花江建立水生生物监测站有利于推动全流域水生生态系统的环境监测与评价,并将为国内其他流域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宝贵经验。松花江是中俄界江黑龙江最大的支流,全长1927公里,流经中国东北吉林、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区,流域面积55万平方公里。2005年末,中国吉林省吉化公司双苯厂爆炸引发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后,松花江的水体状况一直受到中国*府和公众的关注。黑龙江省副省长于莎燕表示,经过5年治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后还将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水质持续好转,主要水功能区达标率稳步提高。李平透露,去年6月在哈尔滨举行的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环境保护合作分委会第六次会议上,中俄双方环保部长一致认为:跨境水体水质有明显改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果。黑龙江省环保厅对松花江流域内55个河流断面监测的结果显示,流域内水质达标率2011年比2008年提高了21.8个百分点,松花江局部江段可以满足珍贵鱼类繁衍,干流生态环境明显恢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姜作发表示,受水污染影响,一些珍稀鱼类在松花江部分流域一度不复存在。通过近年来的治理,以鲟鱼、鳌花、乌苏里白鲑等为代表的珍稀鱼类在江中重现,且种群数量不断增加。 鲟鱼和鳌花等珍稀鱼类对水质要求严格,它们的存在是松花江水质好转的最好例证。 姜作发说。在已启动实施的《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中,中国将投资169亿元人民币,完成404个针对松花江水污染防治的重点工程项目。黑龙江省长王宪魁日前表示,松花江是黑龙江省的 母亲河 ,也是一条国际河流,防治水体污染,是黑龙江省神圣的责任和使命。 十二五 期间,要加大投入,推进水污染防治项目,整体提升松花江流域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