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乌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五粮液为什么没有茅台火两者谁更有投资价值 [复制链接]

1#

说白酒,绕不开五粮液,为了把白酒讲得透彻和明白,那么就得从白酒的历史开始讲起。

因为,现代蒸馏白酒,真没历史。因此也可以说,中国白酒的“上位”史,就是一部白酒企业的营销史。

“国酒茅台”的骗局,被茅台前董事长李保芳一封亲笔信所证伪。

而五粮液,也是在第二届白酒名酒评选中,才开始崭露头角,下面就先从中国的白酒发展史说起。

一、中国白酒的发展史

从酒文化开始说起。白酒的历史,也就建国后这几十年的事情。

稍微读过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的酒文化,大多指的是黄酒和米酒,和白酒没啥关系。

白居易、李白、杜甫和武松,无论是文化人还是习武之人,他们喝的,都是黄酒或者米酒。

白酒的历史,是建国之后因为国家粮食短缺,用细粮酿酒太费粮食了,所以才有了在当时轻工业部的推动下,大力推广蒸馏白酒,以降低粮食消耗。

蒸馏白酒的优势在于,出酒率高,度数高,对粮食种类不挑剔,大部分粗粮都可以用来酿白酒,土豆玉米高粱红薯啥的,都可以用来酿酒。

这样一来,口粮就节省下来了。

并且,为了使酿酒使用的粮食多样化,在轻工业部的主持下,通过名酒评选,还专门为这些白酒分了各种各样的香型。

改革开放后,在市场经济和品牌营销的双重作用下,这些白酒企业中,最先参选的几家酿酒公司,才慢慢开始形成气候。

其中,最先起来的是西凤酒,整个60-70十年代,西凤酒红遍大江南北。

其次是汾酒,在80-90年代,汾酒占到了中国高端酒供应的半壁江山,并把持了大部分出口份额。

后来,五粮液依靠体制改革和市场营销,在90年代中后期开始崛起。贵州茅台则是四大名酒里面,最后一家起来的。

茅台从崛起到奠定当前的江湖地位,也就仅仅是这10多年的时间,前面几十年,也就是各领风骚20年了。

二、酒桌文化

上面,是整个中国白酒发展的大致历程,要谈历史,对不起,还真没有。

你要真说历史,绍兴任意一家女儿红,都比四大名酒历史长。那我们谈的历史和文化是什么呢?

这当然是个屁股问题了,屁股坐在什么地方,就谈什么,说白了,所谓的白酒文化,是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中国独有的酒桌文化。

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很多资源的交换和流动,需要一个媒介。

这中间夹杂了太多的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与其说这是文化,还不如说是酒桌陋习,就这灌酒的陋习,你一定要和文化扯在一起,那就文化吧。

就算是文化,也就40年,文化也会进步的,灌酒的文化,能否持续年,这个……

毕竟,文明也在进步,以后的孩子会喝酒吗?

会,但是可能不会像当前这些把握资本、操控媒体和屁股坐在既得利益位置的这些人这么喝了,毕竟,时代在进步。

茅台会成为奢侈品吗?其实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年后的人们,可能是真不稀罕这玩意。

不要说年,哪怕是10年都存疑问,要不,年,我们都全民奔小康了,要说年轻人,你用块钱的成本,酿一杯女儿红让她试试,选哪个,还真不好说。

之所以说酒的历史和文化,是因为任何消费品,价格太高的话,如果没有历史和文化的支撑,很难持续。

这一点在奢侈品里面表现尤为突出,你看不管是名牌包还是名牌表,都很重视宣传各自的历史传承,不管真假,故事都要这样讲。

所以现在谁突然说要做一个高单价的奢侈品,一定是骗人的,因为不可能,既然是消费品,质量再高,天花板也就在那,比如包包,除非把山海经里面神兽的皮弄下来做原材料,否则没人会认可,因为都是真皮,质量都一样。

所谓的“奢侈”和“高单价”是建立在非常强的附加值上的。

白酒也是一样的,茅台和五粮液已经都是奢侈消费品,两三千一瓶的“一级致癌物”,普通打工族至少存半个月钱才能买一瓶。

以后的年轻人还会认可这种东西吗?我觉得悬,至少不会像现在夸张到信仰的地步,就跟以前买大众的辉腾需要信仰一样,买几千块钱的酒喝也需要信仰,但是这种信仰会慢慢消退,回归到白酒的本质,那就是好喝、活跃气氛,让人的精神兴奋。

很显然,这一点不足以支撑如此高的价位。

至于高端白酒的“货币”性质,这一点有道理,但也存疑。

茅台是酱香型的酒,确实越存放酒越好,因为越醇厚,所以年份酒比新酒贵很多,跟古董类似。

关于茅台已经有详细的分析,没看过的朋友可以看看。

对于五粮液来说,有两点。

第一点、五粮液是浓香型,对存放年限要求就没那么高,所以五粮液的年份对价值提升并不大;

第二点、一个日常消费品,所谓的货币性质,只是一种假象。

这两点我之前亲自验证过,结果是五粮液几乎全部都被喝掉了,很少有买回去存起来的。

验证方法很呆笨,就是蹲点,我蹲点过五粮液专卖店,蹲点过高档餐厅,跟踪过买酒的客户。

买五粮液的人很多都直接进餐厅,餐厅里面的人没见过几个喝茅台的,但是喝五粮液的不少(低端酒除外)。

一种当饮料喝,而且还不健康的东西,能当货币吗?或者说能长时间当货币吗?我是不信的。

综上所述,我的观点一贯明确,茅台、五粮液都是好酒,无论长期预期如何,短期内这些公司的龙头地位,是无法改变的,也不改变这些公司很赚钱的现实。

但是也要理智对待,不要盲目跟风炒作。

下面开始正式分析五粮液的价值:

三、五粮液的价值

A股上市的浓香型一线白酒龙头公司,就有三家,五粮液、泸州老窖和洋河,三家公司均是0亿市值以上。

根据五粮液的业绩预告:

增收增利,利润高于茅台同期业绩的5%左右。

五粮液的业绩释放,来源于年国家开放名酒价格制定权,五粮液在涨价潮中成功超越山西汾酒,成为市场产能之最。

五粮液的放量,与系列酒的全面开花有关,但是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最后因OEM模式稀释品牌力、错误采取逆势提价战略导致批价倒挂。

年,五粮液通过二次创业,调整管理团队和产品渠道,聚焦公司核心品牌,首次实现五粮液集团全年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同时,年2月,集团任命曾从钦为五粮液董事长兼任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作为十余年来五粮液首位集团、股份“合一”的领导,逐渐解决了五粮液的股权和利益分离的问题。

整个中国的白酒,从年之后就逐渐从公务需求向商务需求转型,年初步完成了这个过程,在茅台价格的带动下,其他龙头白酒也逐步进入到量减(缓)价升的过程。

从年之后(触底)之后,五粮液的毛利润则逐步回升到75%以上,ROE也同步回升:

当然,与之对应的是,公司的投资回报率也同步上升。

四、五粮液的核心看点

核心单品引领增长,系列产品矩阵完善。

五粮液总体战略方针以“三性一度”为原则,保证五粮液和系列酒产品的纯正性、保持产品包装的一致性、增强产品的等级性,同时提高产品的辨识度。

在品牌战略方面,五粮液主品牌围绕“1+3”战略,系列酒产品持”4+4”战略,二者全价位打造公司产品体系,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其中,第八代五粮液作为公司的核心大单品,经历多轮升级迭代,构建了公司高质量市场份额的核心支柱。

经典五粮液作为公司布局~2,元价位带的战略大单品,将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带动产品结构性升级,贡献公司营收规模及盈利能力增长。

渠道扁平精细管理,数字化营销赋能。

五粮液发展至今,其渠道战略自早期的大商制转为逐步淡化大商,并引入“小商+专卖店”模式。

茅台也在做同样的布局,为实现总部纵向扁平化、区域横向专业化,五粮液将原有的7个营销中心调整为21个营销战区、60个营销基地,将职能部门和资源下沉到营销战区,加强市场精耕细作和快速响应的能力。

这种管理方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借助数字化营销管理,实时掌握终端动销。

品牌蜕变优化结构,扩产保障酿酒实力。

早期五粮液在OEM贴牌模式下有大量开发品牌,销售量不大但品类繁多,混淆消费者认知,透支公司品牌力。

为保证五粮液高端品牌的价值回归,近年来公司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聚焦“1+3”和“4+4”产品体系,清退高仿产品,整改中仿产品。

同时,公司积极开展产能扩张,启动12万吨生态酿酒项目(一期),预计未来五粮液总体产能将突破40万吨,其中高档酒产能也将突破4万吨。

根据五粮液“十四五”期间的规划,五粮液将继续增加原酒储存,预计“十四五”期间将突破万吨的储存量。

五、个人观点

最后,来说说我对白酒本身的看法,这是我深入了解过的行业。

从品牌护城河高度来讲,茅台无疑是独一档,这是因为白酒从清香型到浓香型再到酱香型的演变,也是工业复杂度上升的演变。

奢侈品的属性决定了,溢价越高的品牌,需要付出越多的单位时间成本,比如意大利的跑车,并不是因为手工的产品真的比现代高精度机床做出来的更好,而是需要手工的溢价来支撑其定价。

茅台也有类似的属性,这是行为经济学中的问题。

反之,浓香型白酒目前依然是百家争鸣,不但有川酒中的三朵金花——“泸五剑”,还有华东的洋河品牌,都是妥妥的浓香一线,这可能也是浓香白酒这些年一直提不上价的原因。

浓香的总量太大了,反观茅台在酱香领域还真是一家独大。

至于茅台本身的价值,这个也是见仁见智,抛开喜欢喝白酒这部分人的内在价值不讲,即便是17世纪荷兰发生的荒谬无比的郁金香泡沫,前前后后也维持了近半个世纪,两代人的光阴就过去了。

收藏的东西,只要大家认它,就值这么多钱。

况且在当前全球大通胀的环境下,钱反而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但是五粮液当前的动态市盈率,已经回到了历史的估值中枢位置,

这也是五粮液、老窖和洋河的跌幅,要大于茅台的内在原因。

收藏意义没那么大,叠加消费萎靡,市场供需关系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好在,股价经过大幅回撤,整个白酒行业当前的估值,已经在向历史的估值中枢靠拢,如下图所示。

考虑到这两年是这一轮白酒的提价窗口期,所以预期动态估值还会降低,已经不算贵了。

对于超长线配置的资金,白酒可能依然是非常优秀的投资标的。

如果你只打算持有一两年,那白酒可能真不是你的菜。

作为老四大之一的五粮液,白酒老二的位置是比较稳定的,如果预期未来平均增长率(扩产+提价)在15%左右的话,那么25倍平均市盈率是比较合理的。

如果把今年的提价预期算进去,那么元之下的五粮液,至少是合理的,肯定算不上高估。

当然,一些风险也是必须要实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