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乌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疫情之下,酒类营销该如何玩转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医院好不好 http://nb.ifeng.com/a/20180419/6515562_0.shtml

还在单纯依靠传统店铺铺货?酒饮销量不佳却一筹莫展?众所周知,80后,90后慢慢成为酒饮类的消费和购买的主力人群。他们热衷于刷短视频,看点评,购物方式不再仅限于去现场采购。而疫情反复来袭,买酒,喝酒变的不再那么方便。这样进一步加速了酒类营销的互联网化。那么,疫情下酒类营销该怎么玩转?

文/酒参网(汪一笑)

01大趋势:疫情之下酒类,传统消费渠道“唱衰”

疫情之下,酒类传统购买渠道受阻,礼品、餐饮、聚会等线下消费场景被切断。其实在疫情之前,酒类传统消费渠道已经开始走下坡路。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消费人群和消费方式的转变

随着80后,90后陆续开始工作、组建家庭、生儿育女,购买力逐步增强,已经成为我国主力消费人群,直接影响着我们消费行业的模式发展。

他们成长于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时期,成长环境的巨大差异使他们与上一代群体的价值标准发生了新的变化。他们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很大一部分人拥有国际化视野。他们更加追求生活的品质,追求个性化的需求。

2、互联网和移动端购物的迅速发展

随着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的普及,信息的渗透越来越碎片化,从而催生出越来越多样化的购物产生场景。居民消费方式从单一渠道、集中时段大采购逐渐转变为碎片化、场景化、全天候消费,而移动端购物碎片化的特点及更加符合消费者碎片化、场景化购物的需求,促使移动端占比不断提升。

3、疫情加速了衰退定局

疫情持续反复,导致出行聚会多有不便,酒类销售和消费变得不那么便利。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也使得酒类消费需求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餐饮、娱乐等严禁开张,这就导致酒类市场的重挫,渠道商与零售商积压着大量库存。库存积压虽然表面上带来的压力聚集在渠道商和终端零售商肩上,可实际上已经扩展到酒水的各个行业。销售的受挫,配货量开始下降。

伴随着疫情对渠道商的负面影响,大量的中间商会退出市场,酒企会进一步强化终端管控,从而导致酒类渠道结构迅速碎片化。面对这种情况,酒商们顺应时代变化,认清当下形势,及早转变思路,扩展新的营销方式。疫情之下,笔者认为酒商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做营销工作。

02“心”价比营销

消费者在购物时追求性价比。酒类作为一种非必须消费品,一种含有社交,文化属性的产品,如何占据消费者心智有时显得尤为重要。

1、一杯定制酒,一生好朋友

根据客户的意愿、消费偏好、企业文化特征,在酒包装上和酒质上有所差异,定制酒是一种”一对一”式的高品质服务产品。与一般用酒相比,定制酒打上了用户的风格烙印,具有更多的个性元素和纪念意义。

定制酒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很多品牌都有自己的定制酒,如果高端的茅台,中端的金六福等等。

2、文化赋值,差异化营销

酒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品质上,还体现在其他的附加值上。挖掘相关文化内涵、民俗风情及历史背景,以文化来沟通消费者,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策略。网络上还有这样的段子形容当下中国各大酒企都在卖什么:茅台卖“贵”;五粮液卖“尊”;剑南春卖“喜”;国窖卖“历史”;郎酒卖“红”;水井坊卖“高尚”;洋河卖“情怀”;金六福卖“福”;董酒卖“密”;古井贡酒卖“年份”;泸州老窖卖“老”;酒鬼酒卖“醉”;汾酒,卖“馆藏”……一定要有差异点。

3、暖心文案助力酒业销售

“这个人很简单,可是够劲”“多一点先干为敬的真诚,少一点世故圆滑的套路”……江小白的文案总是让人能找到一些共鸣。有些人即使不喝酒,也能说上一两句文案。

喝酒的时候是比较感性的时候,走心的文案自然能让人更有共鸣,一些文艺小青年们也乐意随手拍一下酒瓶,这无疑是一种很好的传播。酒商们可以请专业的文案来做一些这方面的营销。

03借助网络营销来加强与,新生代消费人群的对话

现在很多人喜欢在网上买东西,喜欢看主播推荐,在直播间买,或者货比三家,看网上测评,买酒也不例外。

1、酒类新营销——直播带货

在直播上买东西俨然成了年轻一代消费的重要途径。直播带货也是酒类新营销的一种尝试。五粮液、洋河、泸州老窖等都开启了直播带货,洋河年初找来薇娅,10秒内卖光瓶梦之蓝M6+。

在直播平台上卖酒,目前主要是三种。一是明星或网红带货,看中品牌,比如薇娅带货梦之蓝和飞天茅台;二是酒商带货,性价比极“高”,元销售10斤装大坛的原浆酒,几乎全是买断酒,仿茅酒。三是酒企带货,基本都是自家库存产品,价格比较有优势,不会以低价做主导产品,比如古井贡酒。

从头部主播来看,其流量带动了销量,再加上极高性价比,优惠力度大,销售额一下就上去了。

2、短视频植入

抖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