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乌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文化创意产业成新经济增长点亟待破解融资难题 [复制链接]

1#

文化创意产业成新经济增长点 亟待破解融资难题


据经济之声报道,正在热映的电影《小时代》,票房已将近4个亿,刷新了多项国产电影票房纪录。而在这部电影的融资结构中,就有来自于银行的贷款7000万元。其实,像《小时代》这样幸运,能够拿到银行贷款的文化项目可谓凤毛麟角:文化产业重创意、轻资产的特点,再加上后期成本回收风险很高,向来是银行很少涉及的领域。


上海三元影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玉冰拍摄电视剧多年,因为钱的事儿发愁,已经成了每部戏中都要上演的固定情节。但杨玉冰或许也应该体会一下银行的苦衷,作为商业机构,谁也不想让贷出去的钱"打了水漂"。


杨玉冰:中小企业融资难,中小文化企业是难上加难,文化项目当中的创作生产、内容产业融资,更是难上更难,它没有更多的实物可以作为担保,它的剧本没有办法评估,不像房产公司,那块地就能抵押,而我们就是创意和剧本。


上海银行副行长贺青说,传统商业银行以前做实业项目多,对文化项目的系统性研究还很缺乏;而与此同时,文化产业本身风险也很大,以影视剧拍摄为例,最终真正能够上线播放的不到10%,很多拍完之后就束之高阁,根本没有体现价值。银行为了控制风险,在具体操作中就更加保守。


贺青:文化企业普遍存在的重创意,轻资产,少抵押,这跟银行传统风险管理的要求存在着落差。它的创意、知识产权,从评估、抵押、以及交易流通三个重要环节,都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文化企业的主要资产拿到银行,未必能够得到真正的对它价值的认可。


目前,文化创意产业的增加值占上海市GDP的比重已经突破10%,成为名副其实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所支持的方向。一方面是火热的市场和强烈的资金需求,但另一方面却是银行所面临的风险控制难题。


上海的做法是,由上海银行跟市委宣传部下属的文化发展基金会合作,借助基金会的专家评审机制,帮助上海银行对文艺项目进行专业的内容评审和市场预测,而上海银行则对基金会推荐的项目优先提供信贷支持。


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郦国义:相当于基金会做了银行的建筑监理,造房子都有监理,就是保障房子的质量,文艺创作也有,因为它成功的因素更复杂,怎么能够保证这个信贷产品的成功,那我们实行这个评审机制之后,银行就有了重要的依靠,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筛选,因为这个评估络了所有国内有影响的专家来投票。


这种合作模式运行两年多来,已经成功对接了11个文化项目,每个项目贷款都超过1个亿,目前还没有发生一起不良贷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表现很好,银行界人士也感叹,"文化人还是很讲信誉的"。


而此前为钱发愁的杨玉冰也成了这个项目的受益人,他从上海银行贷款所拍摄的《三进山城》、《缉毒精英》等电视剧收到了良好的市场回报。而杨玉冰更看重的是,有了银行贷款的支持,他可以不用看很多社会热钱的脸色,更加专心的从事艺术创作。


杨玉冰:有时候我们投资影视,后面也有不少钱愿意跟进,但是很重要的一条,如果银行能够给我融资的话,我在这个项目里的话语权会更多一些,可以确保原来设计的创作总方向和目标不会走样,否则另外的资金来了以后,会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可能做到最后,最终的效果就不是自己的东西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