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a_6489068.html气交灸法
每个人,都是自己爹妈生的,正常情况下,孩子的身躯形状跟爹妈一样,都是一个脑袋一张嘴,两个眼睛两条腿,十个手指两只耳。在面貌和习性方面,也或多或少带有爹妈的遗传。并且脏腑的分布和血液循环以及肌肉神经的功能,也都跟爹妈类同。这些是由自然规律决定的。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人从哪里来》,指出人其实是地球生的。依据是源于内经所说:“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
这句话很有意思,古人认为人是天地所生,天地之气相合才有了人,并且人还必须合于四时,天地才是人的父母。也就是说,在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分,形式上是你的父母交媾,实则是天地之气相交,然后你的母亲怀孕了,然后天地之气继续交合,借由母亲的子宫,你经过十个月的发育生长,来到了这个世界。表面上看,你的命是父母给的,但实际上,母亲能不能怀孕,啥时候怀孕,胎儿是男是女,能否顺利发育,能否顺利出生…这些都不是你父母能够安排的,是由天说了算。什么时间,你出现在这个地球上的哪个精确的经纬度之上,就决定了你的命。这是属于你自己的时空。
然后,还有无计其数的时空,将左右着你这条命一生的运行。比如,饮食、居处、运动、生活、兴趣、爱好、物品、书籍、教养、学识、阅历、工作、父母、老师、婚姻、子女、亲朋、好友、国家、人民、社会、宗教、信仰等等,都是一些不停变化着的时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你的命,谓之命运。
所以,你在这个世界上,一定是与众不同的。
通常而言,无论你有多听爹娘的话,有多么孝顺爹娘,你的爹娘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让你生活顺利和身体健康,而无法保你长久,因为爹娘的能量非常有限。你其实主要是天地所生,天地的能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要你的身体与天地自然的四时规律相合,天地就可以长久的保佑你生活顺利身体健康。
所谓四时,即春夏秋冬,生命的规律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如果你不愿意合于四时,非要倒过来冬长夏藏呢?那也就无所谓谁是你的父母了,因为你很快就会消失再也不见。
爹娘是你父母,天地也是你的父母,如果父母生了你,却不养你;或者父母虽然生你养你,你却不听不从不吃不喝,那你不想死也难,这就是天道。
所有人的生命,都必须遵循天地自然规律,呼吸天气,饮食地气,并且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合于四时规律,可以健康幸福。
既然天地是人类的父母,人类的生命规律也须类同于天地的规律。也就是说,人类的生长繁衍,生活劳作,都须合于天地自然规律,这就是内经所讲的“法天则地”。
于是,在内经看来,人类要养生治病,切不可想当然的进行,得先了解天地的规律,才谈得上真正的效用。
艾灸疗法也是如此。比如,为什么艾灸要叫艾灸?为什么艾灸要用艾叶来燃烧,难道用白蒿叶、菠菜叶、芹菜叶、红薯叶、桃树叶、柳树叶……就不行吗?艾灸的机理到底是什么?人体的血气到底是以怎样的规律在循行?艾灸燃烧所产生的热力与温度,对人体究竟起着什么作用?患者为什么要做艾灸疗法?患者艾灸的穴位应如何确定?艾灸热力渗透的深浅,艾灸时间的长短,应如何掌握?艾灸的时候,要不要讲究运筹帷幄,比如如何从阳引阴,从阴引阳?
……
如果这些问题不明白,也没有思考过,做什么艾灸?谈何疗法?难道抓把艾叶点燃去熏灼患者的痛处就是艾灸?难道不分阴阳四时五行,直接满背铺灸或拿根艾条照着痛点穴位进行烧烤,就算是疗法?
天地有规律,人体血气也有规律。如果人体血气规律不明,顺逆不知,关系不知,节律不知,治疗行为就是在碰运气。要么久治无功,要么恰好顺应了血气,则手到病除,皆大欢喜。如果治疗行为与血气规律相逆相冲呢?则小病治成大病。
所以内经讲:“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此为得道。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应该明白一些地理常识。众所周知,地球内部的温度远远高过地表温度,这个内部温度主要是由压力产生,地球内部的温度向外影响着地表温度,但由于外部大气压力的抵消,还有地球自身转动的散热,地表高低起伏所形成冷热温差,以及地球外部水循环与空气循环也会降温,所以地球表面的总体温度才不会很高。
于是,除了月亮和五行星等诸多星宿的影响,对于动植物的生长来说,太阳的作用显得非常重要,谓之“万物生长靠太阳”。如果太阳的光热让地表的水气湿气过度蒸发,地球表面就会变干变热。如果缺少了太阳的光热,地表温度又会迅速下降变湿变冷。如果天地气的干湿适度,冷热有规律,动物就生长繁衍得良好,农作物就会盛产并丰收。所以在这个环节上,地气的上升和天气的下降,就起到了调衡自然的作用。何时上升何时下降,上升下降顺利与否,度量合适与否,就主宰着万物的生长。
内经告诉我们“天宿失度,日月薄蚀。地经失纪,水道流溢,草萓不成,五谷不殖,径路不通,民不往来,巷聚邑居,则别离异处。血气犹然。”地气的上升,是一个较缓慢的过程,天气的下降,也是有节律的在进行,所以生命的生长也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阴升阳降是自然而然。如果天气下降失去节律,地气上升失去规律,则万物灾殃。
人体其实就类似地球,体内温度高,四肢温度低,内部脏腑所产生的血气支持着四肢,四肢营卫血气的和合,反过来也调控着脏腑。
人的生命全靠血气在支撑,古人把血称为营,意思是循行和濡养,把气称为卫,意思是功能和防护。人体的营血遵循着阴升阳降的规律,人体的卫气遵循着左升右降的规律,营卫的和合状况,决定着人的生死。
根据自然规律,人体里面也分为天人地,《素问·六微旨大论篇》说“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所以人体的营卫循行规律都是阴升阳降。
“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气交。”天是什么?是人体的本,也就是五脏五气五情。地是什么?是人的四肢和头颅脊柱,以及皮、肉、筋、骨、脉五体,也就是五行五方。人在哪里?在天地之间,气交之处。
气交实在太重要了,我非常期望能够有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气交灸,继而渴望了解更多,然后正视并重视《黄帝内经》。
气交灸,是以艾绒为燃料。在地球上的植物里,艾草的叶子,性味辛温,气归肝脾肾三经,在内经思想里,肝脾肾与心肺是一对阴阳关系,这就决定了艾叶的气,可以调节心肺之血气。
最重要的是,艾叶经过捣碎搓揉,可以形成艾绒,其燃烧缓慢持久,热量温和而能渗透,与自然界太阳所发出的光热能量非常的类似,是阳虚之人需要的。这是中国古人的大智慧,据此而创造了艾灸疗法。
灸,顾名思义,是持久的火,能够持久燃烧,只有微火。就如微火慢炖熬汤,无明火的烧炭烤红薯。如果艾灸温度太热,时间长了,患者会燥、会紧张难受,气血开始逆乱,就谈不上蓄养。艾灸微温,患者就会舒适放松,越久越安逸,血气循行,濡养脏腑筋骨皮肉。
如果温度较高,古代称之为“火”。《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指出:“壮火散气,少火生气。”艾灸热度太高,温度太烫,会导致皮下毛细血管萎缩甚至坏死,影响筋骨皮肉的濡养,导致人体骨枯脉涩,继而破坏卫气循行,谓之“散气”。艾灸的温度持久舒适温煦,可以让皮下毛细血管的微循环稍微的加快,继而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也可以让卫气的循行更畅通,谓之“生气”。
这是与自然之道同理的,太阳热力太大,就会导致人间缺水干旱地裂,草谷不生,资源匮乏,人类生活就变得艰难;太阳热力合适,普照有度,世间风和日丽,万物生长茂盛,资源富足,人类生活就很幸福。
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你还会盲目的追求大面积高温度的所谓“艾灸疗法”吗?当然了,温度较高的艾灸法,并不是不可以有,在四肢和躯干某些地方,短时间的高温灸一灸,还是可行的。但那已经不属于艾灸的本意了。
《灵枢·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皆虚,火自当之。经陷下者,火则当之。结络坚紧,火所治之。”
在人体来讲,腹部为中央。在自然社会里,国家的规律都是中央管地方,地方支持中央。人体也一样,中土灌四傍,四肢立脏腑。一个国家,靠法制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要靠经济来解决。人体的问题,如果血气阴阳皆虚,就不太适合针刺,比较适宜用艾灸蓄养。
蓄养全身能量的最佳地点,自然就是中土这里了。肚脐这个地方,既是气交所在,又是中央的代表,所以在这里进行气交灸是最合适的。
气交灸过程,重要的是密封性,这个密封很有讲究,不能像拔火罐那样紧紧地吸压在皮肤上,那样会阻碍微细血管的循环,适得其反。也不要随便放在肚脐上,如果边沿漏气,艾灸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所以我们在肚脐周围涂抹一点生桐油,有两个作用:一是增加气交灸碗和肚脐周围皮肤之间的密闭性;二是生桐油可以防止艾灸之后上火。
其次,气交灸所用的灸碗,口径不宜太大。按照内经所言“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口径5cm,高度3cm左右的桶形灸碗是最合适的,我们通过反复对比实践,也证明这个尺度的灸碗效果甚佳。
有些反口茶杯,边沿太往外斜,整个杯子呈喇叭状,就不太适合拿来做气交灸用。还有人用口径七八公分的茶杯来做气交灸,这丧失了气交灸原义,这么大口径的杯子,艾壮就会做得很大,燃烧所产生的温度就会很高,据了解已经有人严重烫伤了患者的肚脐,一旦烫伤就会留下瘢痕阻碍血气循行,人的肚脐就那么大一点儿,脐周及肚脐远处就是其他穴位,有其他的功用,灸碗不能太大。
切记!气交灸法,温度一定不能太烫,也不能是一直持续稳定的温度。做人的态度不卑不亢是最好的,气交灸温度适宜在40—45度上下起伏,持续灸3~9壮。
切记!!小孩子和婴幼儿,脏腑娇嫩血气滑利,不宜多灸和长期灸。需要时,每次灸一壮,连续灸3天后必须歇息1~2天再灸。如果孩子有积食伤寒之类,宜先给小儿刮痧法小儿刮痧,先刮腹部再刮背部,然后再气交灸。
成年人到底灸几壮,灸多长时间?不能一概而论,大致如下:
·性格比较大气,体质也比较好的患者,扎针治疗是最快的,可以偶尔做气交灸,每次灸3壮左右即可。
·多愁善感,体质还比较好的患者,可以每次灸5壮左右,坚持灸5天,休息2天再灸,最好同时配合毫针调养。
·性格开朗,但体质较差的患者,可以每次灸5壮,连续灸7天,休息1天再灸,最好同时配合适度拉筋锻炼。
·心事较重、怨天尤人、体质也较差的患者,可以每次灸7壮,连续灸10天,休息1~2天再灸,最好同时配合内服中药调理。
·胆小谨慎、生活条件较差、从事体力劳动较多的患者,可以每次灸9壮,连续灸10天,休息1~2天再灸,最好同时配合按摩推拿治疗。
气交灸的艾壮,不能做得太大太长。曾见有人做气交灸,把艾壮搓得像一根手指那么长,其燃烧有一半都是在做无用功。通过临床试验,气交灸所用艾壮,高度在3cm左右是比较合适的
1:气交灸法,跟通常的肚脐灸一样吗?
答:都是灸肚脐,并不代表就是一回事,气交灸从思想、理论到工具、操作、疗效各方面都与其他灸法不同。在立新七针提出气交灸法之前,世间并无气交灸一词,仅有道理存于天地之间。
“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内经所言天枢,在剑突之下八寸,耻骨之上六寸,大概相当于人体脐部的位置。这里是人气中心。
2:气交灸能治什么病?答:气交灸不能直接治病,但气交灸对一切疾病的康复,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3:气交灸是怎样帮助疾病康复的?答:内经有句话:“审察卫气为百病母”。人体营卫二气,皆遵循自然规律而阴升阳降。脐部属于阴阳气交之处,又名“天枢”,意即调控人体气机升降出入。而气交灸所用艾绒原料,性温,味辛苦,归肝脾肾三经,明白卫气的人立刻便知气交灸实际上就是在助推卫气的循行。卫气输布全身无处不在,所到之处,为脏腑和皮肉筋骨脉提供必须的正常分间。分间窄狭,会令血气聚积功能失常;分间容大,会令血气流散功能废用,继而导致人体生病或短寿。而气交灸的渗透力,类似蚯蚓松土的道理,可以令血气顺利的濡养机体;又如交警,路不是他的,车也不是他的,车上所载的货物也不是他的,但交警可以令交通顺畅、社会各地供需正常。如果人体自身的能量足够,气交灸就可以通过维持气机的升降出入,达到祛病康复之效果。
4:什么是卫气?答:真正要了解卫气,必须贯穿性的内化《黄帝内经》,对自然规律有细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才能明白。顾名思义,卫气即人体的保卫,护卫,就如太阳一出万物生长。卫气是很多中医日用而不知的东西,也就是他们口中所说的阳气,可你问他阳气到底是啥怎样的循行规律,他却答不顺畅。人类生存在太阳系里,整个太阳系由日月地球金水木火土五星及其他很多星星组成,但人们都习惯于以自我为核心,实际上太阳系的核心是太阳;人体也是由营卫脏腑经脉经筋四肢百骸组成,但医患们都习惯于以脏器或筋骨皮肉为核心,实际上人体的核心是卫气。5:为什么做气交灸后会上火?答:气交灸取得疗效的前提,是必须使用端午时节的天然艾草,这样的艾绒,药性和渗透力十足,有助于津液升发,所以灸后满口生津,不会上火。而其他时节收割的艾草由于性味气极弱,用于艾灸只相当于烧柴烤火,时间长了必然口干舌燥,也谈不上什么疗效。有的艾绒在生产过程中还混杂了一些白蒿树叶杂草之类,这种艾绒的艾烟辣眼呛喉晕头,那就不只是上火,而是有害的了。另一个上火的原因,是经脉所过之处有较重的痹阻或瘀积存在,气交灸在加速卫气循行时,遭遇阻力太大就容易逆行,表现出便秘口干舌燥失眠等上火现象。上火是艾灸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导致毛细血管萎缩,微循环阻滞,气血疏布不匀。艾灸的热量是通过毛细血管散发的,有利于毛细血管循环的温度大约是42度左右。任何疗法都应该考虑生命的度,过犹不及,上火是身体超过了承受范围的表现。解决办法:一是调节情志;二是活动开四肢;三是适度灸疗;四是适当的借助针推方法。
6:做了气交灸身体感到很疲累,四肢无力,瞌睡很多,是什么原因?答:很多人误以为艾灸可以扶阳补阳,所以大量长时间的艾灸,实则不然。气交灸本身并不生产能量,反而会耗用能量。就如交警不停的疏调道路,路是非常顺畅了,倘若没有车行货运其中,不但不会对社会的发展有益,反而由于交警本身的各种经费开支,会增加社会负担。人的能量是通过饮食呼吸从天地间摄取的,生命特别应该接地气,内经说“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果为助”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应该以自然生命的需求为第一认知,不能拿个人的经验体会去替代自然规律。如果体质本来较弱,又要坚持吃素或饮食单一,把最有益于人体的那部分能量给屏蔽掉,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身体虚空。还有一种能量不足是由于情志内耗,比如认知不足、比如长期处于恐惧忧虑害怕愤怒等情状之下,卫气日复一日的不断消耗,也导致能量虚空。所以体质很虚的人,如果气交灸的壮数做得太多,微弱的能量一下子要拿去输布和濡养全身各处,会使身体更加虚空的。另一种情况是能量本来还够,但灸的时间过长又灸得太猛,长时间的消耗也会使能量供不应求,出现虚空。解决办法:一是减少艾灸时间;二是增加饮食营养;三是杜绝内耗。
7:想知道气交灸的不足之处?答:气交灸不是万能的,人是一个整体,卫气化分上中下三焦,三焦气涵盖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和内外上下左右之气,三焦各有升降出入规律和通道,气交灸主要调理的是中焦,对多数患者确有奇效。但有部分患者的上焦或下焦遭受的痹阻淤积略重,仅仅依赖气交灸的话,效果是差强人意的,需要结合天部的命门灸和地部的合府灸共同治疗,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如果患者上焦和下焦的痹阻淤积严重,即便各种灸法轮番上阵,也是很艰难的,这就必须结合毫针五输十二原,甚至综合九针,遵行四时阴阳五行的变化来进行治疗。
8:气交灸的时候,肚脐眼里可不可以放点药丸药粉之类?答:不建议。每味药材都有它的性味归经,有的药材个性很强,而你的身体并不一定恰好需要这味或这几味强势药气,如果你不能精准的了解你的身体所需,随意把药气添加进去,如果碰巧身体合适,那还对你有益,如果身体并不需要,强行灌入就会产生伤害。
9:晚上可以做气交灸吗?答:通常而言,血气太虚者夜间勿扰,该睡就睡。如果到了夜晚你的精力还很充沛,施灸也无妨。在不恰当的时间里施灸,和使用了不含天地精华之气的艾绒一样,主要的影响是会导致人体脉乱,脉乱则气散,气散则精神消耗。气交灸是促进人体卫气营血循行交合的一种强大的能量,卫气日行于外夜收于内,所以白天施灸会比较好。因为白天工作活动生活过程会消耗卫气,夜晚则需要养精蓄锐,蓄养的时候去干扰乃至过度干扰,即人为逆行,会导致经脉之气乱了秩序,有害无益。但如果你多年习惯晚上生活白天睡觉,那么晚上做气交灸是可以的。
10:怎样掌控气交灸的最佳温度?答:一年有四季,四季分春夏秋冬,节气变化都是有个缓冲过程的。不能说昨天是冬天零度,今天就夏天四十度,生命受不了这个突然。也不能说四季一直都是零度,或一直是四十度,生命也受不了。满足生命的需要,给生命出路,做气交灸要有这个思维。所以整个气交灸过程,体感不能过热或烫,要根据自己的状况制作大小适合自己的艾壮,以及确定艾灸的壮数,每一粒艾壮完全燃烧后,待艾灰基本没有温度时,即可更换新的艾壮。这样的气交灸温度变化,效果是很好的。
11:生桐油的作用?可不可以用茶籽油或麻油之类代替?
答:生桐油的作用:一是可以协助艾药归经;二是防止气交灸上火;三可以缓解气交灸烫伤;四是增强气交灸碗与皮肤的密合性;五是可以滋润皮肤。桐油主要是有驱风的作用,这一特点是因为运用在气交灸上,如果是其用在他穴位部位或其他灸法上,或许不用桐油也未尝不可。桐油有生桐油和熟桐油之分,气交灸不可用熟桐油,买医用桐油就可以,医用桐油属于品质很高的生桐油。
12:查资料,说桐油“甘辛,寒,有毒”,如果长期做气交灸,肚脐上桐油擦多了会不会引起中毒?
答:有句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其实毒与不毒,在于如何运用及掌握剂量,桐油属于一种外用中药,内服确实会中毒,所以不可内服。气交灸的桐油是在皮肤外涂薄薄一层,皮肤并不是你想象的涂抹多少就能吸收多少,除非剧毒和腐蚀性物质会立刻侵袭进入皮肤里,否则一般的药物,哪怕是川草乌马钱子之类大毒中药,你敷在皮肤上,人体也未必就能吸收多少,真正能够经皮吸收的,只有非常微小的一点点。很多膏药商家千方百计的想突破皮肤那层防御,以期人体能够吸收他膏药里那点药物有效成分,起到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事实上也很难令人满意。气交灸之所以使用桐油,我分析其实正是利用了桐油经皮吸收的那一点点微弱的毒性,有助于调和脾胃肠道功能,有利于三焦。
注意事项:
1:灸治过程中要用毛巾覆盖肚脐周围,给皮肤保温,防止受寒;
2:每次不可强求多灸,一般每日一次,每次3-5壮比较合适;
3:灸治前后不可冷饮,宜喝热水;
4:灸治后不可立即大量喝水,隔15分钟之后再喝水较好;
5:小心操作,防止烫伤失火,万一不慎被艾炭火星灼烫,可立即涂抹桐油;
6:最后的艾柱燃烧完毕,不要立即取下瓷碗,要待瓷碗温度降到微温再取;
7:灸完用棉棒吸干肚脐眼里的水气,尽快穿衣,防风防寒;
跟其他艾灸最大的区别,是这个碗底灸会产生轻微的负压,但又不会像拔火罐那样紧紧地吸在皮肤上,形成一种内外两重天的状态,反而阻断了局部卫气和微循环的输布。轻微的负压,既有利于卫气的循行,也有利于改善血液微循环。而且在温度方面,则是一种微微的温暖,不烫不凉,非常舒服。既不会像艾条直接灸那样温度掌控不好就容易把微细血管烫萎缩了,反而导致微循环障碍,也不会像温灸筒那样长时间的维持着一个相对恒定温度,没能给微细血管一个缓和的机会,容易让微细血管产生疲劳。碗底灸每壮艾柱的燃烧时间只有几分钟,更换艾柱的时候,温度会略微下降,但倒扣的碗内空间能积蓄一定的热量,所以又不会让温度下降太多,然后随着新艾柱的燃烧,慢慢的温度又升起来。这种温度的起伏变化,虽然细微,但在调气的环节里,作用却是非常精妙的。其次,区别还在于这种灸法借助了天然植物桐油,桐油是桐树的果实压榨出来的,如果冷压出来就是生桐油,炒熟了压榨就是熟桐油,这种灸法使用生桐油,安全,亲肤。不能用熟桐油,更不能用化工商店的工业桐油,毒副作用很大。桐油在民间有驱风辟邪的说法,很多农村老人就用桐油治疗小儿红屁股,效果不错。在碗底灸里,采用天然野生桐油,其作用,一是润肤,二是给倒扣的瓷碗增强密封,另一个主要就是祛风。既然叫气交灸,请大家一定要明白,正常的气是很轻而且往上浮的,湿气才往下沉,而人体的主要排湿通道是经脉,经脉是与皮肤横向行的,不是纵向走,所以绝不可以用力重压瓷碗。如果类似拔火罐那般,紧紧的压在皮肤上往外吸,疗效不会好到哪里去。但也不能任意的把瓷碗放在肚脐上悬空灸,要让患者双手轻轻的扶着瓷碗,微微下压,贴住皮肤就行,这样做可以让患者守神。如果操作得当,一般灸到半壮,肚脐就能感觉到温度了,灸到第二壮的时候,肚子里面就会发出“咕噜咕噜”的水流声及气流的滑动感,有的人很快的还会出现舌下口水增多,这是生津效果,很好。有的人比较敏感,在气交灸的过程中,会感觉到气流往下肢或后背脊柱方向串行。还有的人甚至感到整个身体皮肤充盈着气体,如同漂浮在太空中。灸完,肚脐眼里会有一些水气,有的人比较少,有的人会比较多,少数人甚至整个肚脐眼里满满的都是水。疗效方面,气交灸能治疗的病实在太多,内经云,百病生于气,所以气交灸其实可以治百病。比如很多人胃脘部位长期发凉,摸着发紧发硬,在肚脐这里做气交灸,灸完五壮立刻就变软了。有些人肚子饱胀,灸完之后会感觉肚子一下子就空了,实际上是因为原来积聚在肚子里脏腑分间的气,被气交灸调动,循环起来了,所以才会感觉肚子空。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点下方↓↓↓阅读原文有惊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