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乌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读神农本草经乌头 [复制链接]

1#
北京有什么地方治疗好白癜风 http://m.39.net/pf/bdfyy/

年9月4日星期五晴气温25-35℃

乌头

乌头,味辛,温。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其汁煎之,名射罔,杀禽兽。一名奚毒,一名即子,一名乌喙。生山谷。

《吴普》曰:乌头,一名莨,一名千狄,一名毒公,一名卑负,一名耿子,神农雷公桐君黄帝甘有毒,正月始生。叶厚、茎方、中空,叶四四相当,与蒿相似。又云:乌喙,神农雷公桐君黄帝有毒,李氏小寒,十月采,形如乌头,有两岐相合,如乌之喙,名曰乌喙也,所畏恶使,尽与乌头同,一名萴子,一名莨,神农岐伯有大毒,李氏大寒,八月采,阴干。是附子角之大者,畏恶与附子同。

《名医》曰:生朗陵,正月二月采,阴干,长三寸,已上为天雄。

按《说文》云:萴,乌喙也。《尔雅》云:芨,堇草。郭璞云:即乌头也,江东呼为堇。《范子计然》云:乌头出三辅中,白者善。国语云:骊姬置堇于肉。韦昭云:堇,乌头也。《淮南子》主术训云:莫凶于鸡毒。高诱云:鸡毒,乌头也,按鸡毒即奚毒,即子,即萴子侧子也,《名医》别出侧子条,非。

那一年我们去野外拍花认植物,这个乌头,在民间老百姓称之为草乌,并非我们中药的草乌,这个原植物乌头的母根是中药川乌。

图片来自PPBC

根据《中国药典》:中药草乌的来源,其原植物北乌头。

而在李时珍《本草纲目》里面的乌头,在炮制,发明,附方里面都写草乌,是指野生的乌头,并非家中的乌头,或许李时珍说的草乌和我们现在《中国药典》的草乌来源不相同。

1〔普曰〕乌头,形如乌之头也。有两歧相合如乌之喙者,名曰乌喙。喙即乌之口也。〔时珍曰〕此即乌头之野生于他处者,俗谓之草乌头,亦曰竹节乌头,出江北者曰淮乌头,《日华子》所谓土附子者是也。乌喙即偶生两歧者,今俗呼为两头尖,因形而名,其实乃一物也。附子、天雄之偶生两歧者,亦谓之乌喙,功亦同于天雄,非此乌头也。草乌头取汁,晒为毒药,射禽兽,故有射罔之称。

2〔时珍曰〕处处有之,根苗花实并与川乌头相同;但此系野生,又无酿造之法,其根外黑内白,皱而枯燥为异尔,然毒则甚焉。段成式《酉阳杂俎》言:雀芋状如雀头,置干地反湿,湿地反干,飞鸟触之堕,走兽遇之僵。似亦草乌之类,而毒更甚也。又言:建宁郡乌勾山有牧靡草,鸟鹊误食乌喙中毒,必急食此草以解之。牧靡不知何药也?

3〔时珍曰〕草乌头或生用,或炮用,或以乌大豆同煮熟,去其毒用。

乌头

4辛,温,有大毒。〔别录曰〕甘,大热,大毒。〔普曰〕神农、桐君、黄帝:甘,有毒。〔权曰〕苦、辛,大热,有大毒。〔大明曰〕味莶、辛,热,有毒。〔之才曰〕莽草、远志为之使。反半夏、栝楼、贝母、白敛、白及。恶藜芦。〔时珍曰〕伏丹尖、砒石。忌豉汁。畏饴糖、黑豆、冷水,能解其毒。

5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其汁煎之名射罔,杀禽兽。《本经》。

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痰,脐间痛,不可俯仰,目中痛,不可久视。又堕胎。《别录》。

主恶风憎寒,冷痰包心,肠腹痛,痃癖气块,齿痛,益阳事,强志。《甄权》。

治头风喉痹,痈肿疔毒。《时珍》。

6〔时珍曰〕草乌头、射罔,乃至毒之药。非若川乌头、附子,人所栽种,加以酿制,杀其毒性之比。自非风顽急疾,不可轻投。甄权《药性论》言其益阳事,治男子肾气衰弱者,未可遽然也。此类止能搜风胜湿,开顽痰,治顽疮,以毒攻毒而已,岂有川乌头、附子补右肾命门之功哉?吾蕲郝知府自负知医,因病风癣,服草乌头、木鳖子药过多,甫入腹而麻痹,遂至不救,可不慎乎。

〔机曰〕乌喙形如乌嘴,其气锋锐。宜其通经络,利关节,寻蹊达径,而直抵病所。煎为射罔,能杀禽兽。非气之锋锐捷利,能如是乎?

〔杨清叟曰〕凡风寒湿痹,骨内冷痛,及损伤入骨,年久发痛,或一切阴疽肿毒。并宜草乌头、南星等分,少加肉桂为末,姜汁热酒调涂。未破者能内消,久溃者能去黑烂。二药性味辛烈,能破恶块,逐寒热,遇冷即消,遇热即溃。

1.一切顽风;神应丹:用生草乌头、生天麻各洗等分,擂烂绞汁倾盆中。砌一小坑,其下烧火,将盆放坑上。每日用竹片搅一次,夜则露之。晒至成膏,作成小铤子。每一铤分作三服,用葱、姜自然汁和好酒热服。《乾坤秘韫》。

2.一切风证不问头风痛风,黄鸦吊脚风痹。生淮乌头一斤,生川乌头一枚,生附子一枚,并为末。葱一斤,姜一斤,擂如泥,和作饼子。以草铺盘内,加楮叶于上,安饼于叶上,又铺草叶盖之。待出汗黄一日夜,乃晒之,舂为末,以生姜取汁煮面糊和丸梧子大。初服三十丸,日二服。服后身痹汗出即愈。避风。《乾坤秘韫》。

3.破伤风病《寿域方》用草乌头为末,每以一二分温酒服之,出汗。《儒门事亲》方:用草乌尖、白芷,并生研末。 每服半钱,冷酒一盏,入葱白一根,同煎服。少顷以葱白热粥投之,汗出立愈。

4.年久麻痹或历节走气,疼痛不仁,不拘男女。神授散:用草乌头半斤,去皮为末。以袋一个,盛豆腐半袋,入乌末在内,再将豆腐填满压干,入锅中煮一夜,其药即坚如石,取出晒干为末,每服五分。冷风湿气,以生姜汤下;麻木不仁,以葱白汤下之。《活人心统》。

5.风湿痹木黑神丸:草乌头连皮生研、五灵脂等分,为末,六月六日滴水丸弹子大。四十岁以下分六服,病甚一丸作二服,薄荷汤化下,觉微麻为度。《本事方》。

6.风湿走痛黑弩箭丸:用两头尖、五灵脂各一两,乳香、没药、当归三钱,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丸至三十丸,临卧温酒下。忌油腻、湿面。孕妇勿服。《瑞竹堂方》。

7.腰脚冷痛:乌头三个,去皮脐,研末,醋调贴,须臾痛止。《十便良方》。

8.膝风作痛:草乌、细辛、防风等分,为末,掺靴袜中,及安护膝内,能除风湿健步。《扶寿方》。

9.远行脚肿:草乌、细辛、防风等分,为末,掺鞋底内。如草鞋,以水微湿掺之。用之可行千里,甚妙。《经验方》。

10.湿滞足肿早轻晚重。用草乌头一两,以生姜一两同研,交感一宿。苍术一两,以葱白一两同研,交感一宿。各焙干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酒下。艾元英《如宜方》。

11.除风去湿治脾胃虚弱,久积冷气,饮食减少。用草乌头一斤,苍术二斤,以去白陈皮半斤,生甘草四两,黑豆三升,水一石,同煮干,只拣乌、术晒焙为末,酒糊丸梧子大,焙干收之。每空心温酒下二三十丸,觉麻即渐减之。名乌术丸。《集简方》。

12.偏正头风:草乌头四两,川芎四两,苍术半斤,生姜四两,连须生葱一把,捣烂,同入瓷瓶封固埋土中。春五、夏三、秋五、冬七日,取出晒干。拣去葱、姜,为末,醋面糊和丸梧子大。每服九丸,临卧温酒下,立效。戴古渝《经验方》。 

13.风痰头痛体虚伤风,停聚痰饮,上厥头痛,或偏或正。草乌头炮去皮尖半两,川乌头生去皮尖一两,藿香半两,乳香三皂子大,为末。每服二钱,薄荷姜汤下,食后服。陈言《三因方》。

14.女人头痛血风证。草乌头、栀子等分,为末。自然葱汁,随左右调涂太阳及额上,勿过眼,避风。《济生方》。

15.脑泄臭秽:草乌去皮半两,苍术一两,川芎二两,并生研末,面糊丸绿豆大。每服十丸,茶下。忌一切热物。《圣济总录》。

16.耳鸣耳痒如流水及风声,不治成聋。用生乌头掘得,乘湿削如枣核大,塞之。日易二次。不过三日愈。《千金方》。

17.虚壅口疮满口连舌者。草乌一个,南星一个,生姜一大块,为末,睡时以醋调涂手心足心。或以草乌头、吴茱萸等分,为末,蜜调涂足心。《本事方》。

18.风虫牙痛:草乌炒黑一两,细辛一钱,为末揩之,吐出涎。一方:草乌、食盐同炒黑,掺之。《海上方》。

19.寒气心疝三十年者。射罔、食茱萸等分,为末,蜜丸麻子大。每酒下二丸,日三服。刘国英所秘之方。范汪《东阳方》。

20.脾寒厥疟先寒后热,名寒疟;但寒不热,面色黑者,名厥疟;寒多热少,面黄腹痛,名脾疟,三者并宜服此。贾耘老用之二十年,累试有效。不蛀草乌头削去皮,沸汤泡二七度,以盏盖良久,切焙研,稀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姜十片,枣三枚,葱三根,煎汤清早服,以枣压之。如人行十里许,再一服。绝勿饮汤,便不发也。苏东坡《良方》。

21.腹中癥结害妨饮食,羸瘦。射罔二两,椒三百粒,捣末,鸡子白和丸麻子大。每服一丸,渐至三丸,以愈为度。《肘后方》。

22.水泄寒痢:大草乌一两,以一半生研,一半烧灰,醋糊和丸绿豆大。每服七丸,井华水下。忌生冷鱼肉。《十便良方》。

23.泄痢注下;三神丸:治清浊不分,泄泻注下,或赤或白,腹脐刺痛,里急后重。用草乌头三个去皮尖,以一个火炮,一个醋煮,一个烧灰,为末,醋糊丸绿豆大,每服二十丸,水泻流水下,赤痢甘草汤下,白痢姜汤下。忌鱼腥生冷。《和剂局方》。

24.结阴下血腹痛。草乌头,蛤粉炒,去皮脐切,一两;茴香炒三两。每用三钱,水一盏,入盐少许,煎八分,去滓,露一夜,五更冷服。《圣济录》。

25.疔毒初起:草乌头七个,川乌头三个,杏仁九个,飞罗面一两,为末。无根水调搽,留口以纸盖之,干则以水润之。唐瑶《经验方》。

26.恶毒诸疮及发背、疔疮、便毒等证。二乌膏:用草乌头、川乌头,于瓦上以井华水磨汁涂之。如有口,即涂四边。干再上。亦可单用草乌磨醋涂之。《永类方》。

27.大风癣疮遍身黑色,肌体麻木,痹痛不常。草乌头一斤,刮洗去皮极净,摊干。以清油四两,盐四两,同入铫内,炒令深黄色。倾出剩油,只留盐并药再炒,令黑烟出为度。取一枚擘破,心内如米一点白者始好,白多再炒。乘热杵罗为末,醋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草乌性毒难制,五七日间,以黑豆煮粥食解其毒。继洪《澹寮方》。

叁薄荷090416:15

叁薄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