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如何用“授之以渔”的方法促进“精准扶贫”,达到“扶真贫、真扶贫、扶贫真”的目标,就此,今年初,维西县中路乡通过培育养殖产业、建设本土农特产品加工厂、发展中药材种植、为群众解决技术和销路问题等,推进“龙头牵引、能人带领”扶贫模式,这种扶贫模式接地气、可操作、有实效,断了大家等、靠、要的思想,切实解决贫困群众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又有利于贫困群众走上持续致富的道路。
6月27日,是维西县中路乡拉嘎洛村里起社贫困户余正光最开心的日子。这天,他领到了40只土鸡苗,并学会了土鸡养殖技术。村委会负责人对余正光说:“你把土鸡养大后,蜂跃花的土鸡养殖场会以市场价格来收购。”
拉嘎洛村党总支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乡培养了两个养鸡能人,一个叫蜂跃花、一个叫余丽花,建设了大型养鸡场,全乡贫困户的鸡苗都由她们的养鸡场提供。”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这两家养鸡场已经为贫困户提供鸡苗羽,到今年底,将为贫困户提供鸡苗羽,并负责技术培训和成鸡收购。
“我们乡已经扶持了3户生态养猪户,为贫困户提供仔猪、技术服务和收购服务,现在已经发放了头仔猪,帮助个贫困户通过养猪摘掉贫困帽子。”中路乡乡长和自华说。
拉嘎洛村群众种植药材。
除了养猪养鸡外,中路乡党委、政府还引进企业抓紧建设木本油料加工厂,该厂将于今年11月底建成投产,届时中路乡生产的核桃、青刺果、花椒、漆子将实现就地加工,既延长产业链,又解决贫困群众农特产品卖难的问题,增加群众经济收入。
“今年,我们家种植的2亩黄草乌不愁卖了。”腊八山贫困户小蜂说,“我跟公司签订了合同,公司为我们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我只要搞好药材生产就行了。按照与公司签订的合同,我们家今年年底就能摘掉贫困帽子。”
过去,由于中药材市场风云变幻,不少药材种植户吃够了价格大幅下跌的苦头。
今年年初,为解除中药材种植户的后顾之忧,中路乡党委、政府在积极扶持贫困户发展中药材的基础上,引进绿缘绿色产业有限责任公司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为贫困群众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确保贫困群众增产增收。
“我们把这种扶贫方式概括为龙头牵引、能人带领模式。这种模式既能解决贫困群众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又有利于贫困群众走上持续致富的道路。”中路乡党委书记段鸿勋说。
中路乡澜沧江象鼻湾。
征集令
迪庆日报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