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过敏吃什么药具体有哪些类型 http://www.680glass.com/pfbxys/13253.html中老年人中药进补的原则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的总则。证,是各种病的表现。根据不同的表现而后采用不同的治法。运用中药补益,也必须辨证。辨证的内容很多,但最主要的是要辨清阴阳气血的盛衰情况。
1、阴虚的主要表现:形体多消瘦,头昏目眩,咽干舌燥,耳鸣腰酸,或有低热,或午后发热,两颧嫩红如妆,手足心热,或有盗汗,舌质红少津无苔,脉细数。其中以舌红少津为主要的体征。多发生于久病迁延不愈,或热病的后期,热伤津液等。以上所有种种阴虚症状,不一定都出现,只要有2?3个症状,或见有舌质红少津的体征,便可判断为阴虚表现。
2、阳虚的主要表现:常见有畏寒肢冷,面色白,口淡,口不渴,小便清长,大便稀溏,并常在黎明泄泻(五更泄),或阳痿滑精,也有口泛清水,脘腹冷痛,舌淡苔白,脉象沉迟等。以上所有的阳虚症状,同阴虚证一样,不一定都出现,只要有2?3个症状,或舌苔淡白,即是阳虚的表现。
3、气虚的主要表现:面色萎黄,少气懒言,语言低微,疲乏无力,动则多汗,或心悸气短,或食欲差,食后常有腹胀;或气短胸闷,动则气喘,或尿后遗沥,小便频数,夜尿增多,色清,舌质淡胖,或边有齿印,脉弱无力等。
4、血虚的主要表现:面色苍白,唇淡,爪甲色淡无光泽,发枯,时有头晕目眩;或有心悸,亦有记忆减退;妇女可见月经量少。舌质淡,脉象细等。
以上四种虚证,可单独出现,亦有同时出现的。如既有气虚,又有血虚表现者,便属气血两虚;也有阴虚和阳虚同时表现者,便属阴阳两虚,两者可同时出现。
实际上的虚证,并不是如此简单,还可进一步分五脏之虚,五脏之虚中亦有气血、阴阳之不同,这样复杂交叉的情况,一般人难以分辨。但只要能把阴阳、气血的虚象分辨清楚,也就把握住了大方向,一般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
中药补益要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对所使用的药物进行适当的配伍,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某些药物本身对机体可能并不具有直接的补益作用,但是它们可以提高补益中药之效果,减少补益中药的副作用。比如在补气时,所加的理气药,其药性大多辛温香散,不仅对机体没有直接的补益作用,还易于耗气伤阴。
配伍这些药,主要是防止补气药物补益人体时出现的呆滞之弊。理气药,虽有耗气伤阴的可能,但因其同时具有行气助运的作用,和补气药适当的配伍运用,不仅可以避免使用补气药物出现的呆滞情况,还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并发挥作用。在补血时则要注意加用补气的药物,特别是对病情较重的患者,更要注意使用。
气和血都是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血的生成主要是来自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食物经过脾胃的消化而成为水谷精微,水谷精微经过脾的运化上输于肺,与肺吸入的清气结合,再经心肺的气化作用,注入肺,化而为血。
在血的生成过程中,气起着十分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作用。血的生成离不开气,血的运行也离不开气。医家有“气能生血,气能行血”之说。血的生成必须依赖于气的推动。“有形之血不能自生”,所以在补血时一般不能单纯使用补血的药物,要注意配伍一些补气的药物。
用药物滋阴时要注意使用补阳药,而在补阳时要注意使用滋阴的药物。这样做的目的主要在于:对阴虚的病人来说,有利于增强人体的生命活动,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机体对滋阴药物的吸收利用,提高补益和治疗的效果。
通过少量滋阴药物给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一定的能量补充,有利于达到补阳的效果。此即中医所说的:“善补阳者当从阴中求阳,善补阴者当从阳中求阴”。
顺应四时,是指用中药进补要照顾到四时气候不同的特点。
用中药进补,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一定还要适应四时气候,做到“春宜清降,夏宜凉暑,秋宜润燥,冬宜温补”,其意是在春季里,在处方用药时宜照顾到气候温暖和“其气通肝”的特点,适当加些清肝降火的药物;夏季宜照顾到气候炎热和“其气通心”的特点,清凉药物以解暑气;秋季宜照顾到秋气凉爽但又干燥,“内通于肺”易于伤津的特点,适当加些清肺生津,可以润燥的药物;冬季气候严寒,“其气通肾”,肾主藏精,故宜适当加些温补的药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