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痤疮医院网站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578752.html牡丹皮,就是开花的牡丹的根皮。牡丹毛茛科芍药属植物,因雍容华贵,在唐代被人追捧,奉为国色天香史。牡丹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叶子为2回3出复叶;花儿或单瓣或重瓣,野生以单瓣居多;果实为蓇葖的聚生果。观赏牡丹多为嫁接而来,不堪入药。入药牡丹多花小根肥,以安徽地道,称凤丹。牡丹根入药需抽去中间的木心。功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牡丹皮,没错,就是开花的牡丹,入药用的是它的根皮。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也有人说是芍药科),原产于中国,是我国特有的观赏花卉,常冠以雍容华贵,历史上被誉为国花,甚至成为传统文化的象征。
年,英国植物学家HenryCharlesAndrews撰写论文对牡丹进行了描述,介绍到了西方,称为Moutan或Chinesetreepeony,但由于文化的差异,西方世界里牡丹根本无法与玫瑰(回复查看;其实Rose确是月季,回复查看)媲美。(上图左为牡丹,右为月季)
牡丹是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灌木就是长得比较矮小的树木,主干不明显。牡丹个高1到2米,枝短而粗壮,树皮灰黑。
牡丹的叶子互生,通常为2回3出复叶;2回3出复叶是个植物学术语,这样的叶子就叫做2回3出复叶,一个叶柄上一对一对的着生小叶即为二回,每个小叶上都着生三个叶片这叫三出。
顶端的小叶片通常还会有3个锯齿。叶子的上面深绿色,下面则是淡绿色,有的表面有白粉,沿着叶脉会有一些短的柔毛。
牡丹的花儿,可是观赏的主角儿了。花儿一般单个,着生在枝头,有5个萼片;野生的花瓣一般是单瓣5片,但几近灭绝;栽培的观赏花儿多为重瓣花,栽培的形态各异,颜色粉、红、紫、白均有。
牡丹的果实,恐怕见得不多,如图中间所示,这种叫蓇葖的聚生果,也是5瓣,卵圆形绿色,表面有褐色的短毛。
成熟的果实就会从腹缝线开裂,露出里边黑色的种子。牡丹的花期一般是4-5月,果期6-7月。
入药用的牡丹皮,就是牡丹的根皮,将牡丹的根挖起,趁鲜抽出木心,晒干,即为原丹皮。刮去丹皮后,去除木心者,称刮丹皮。牡丹皮入药通常简称丹皮。
牡丹皮的本草考证
牡丹先以药得名
牡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能“除癥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张仲景的大黄牡丹汤中就用到了牡丹皮,取义与《本经》记载相同。有意思的是,同时期的除了中医圈外,世人对牡丹仿佛并不熟悉,因为两晋以前的文史著作中均没有牡丹的身影。也正因此,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说“牡丹初不载文字,唯以药载本草”。
牡丹成为观赏花
到了南北朝,开始有人种植牡丹,唐代韦绚《刘宾客嘉话录》记载:“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极分明”由此推断“则知牡丹久矣。”杨子华是北齐的画家,牡丹入画,可知至少北齐之前牡丹已经成为了观赏花卉。另一文献《太平御览》引谢康乐说:“南朝宋时,永嘉水际竹间多牡丹”,足以证明牡丹已经不单单是草药了。
牡丹成为宫廷花
到了隋朝,牡丹的栽培量逐渐扩大,宋朝的《炀帝海山记》描写隋炀帝营造宫苑:“易州进二十四箱牡丹:赭红、赭木、橙红……”。二十四箱牡丹各有姓名,可见当时栽培品质之全。《海山记》虽然是传奇小说,未必真实,但片面说明牡丹已经成为皇家园林的观赏花卉。
《本草纲目》说“唐人谓之木芍药”,似乎唐以前人们更重芍药,因牡丹与芍药相似,牡丹为木本植物,而名木芍药。不过,《本经》中早已分别收录了牡丹及芍药,况且《唐本草》中亦有牡丹之名,李时珍之说,未必可信。(上图唐周昉《簪花仕女图》右边仕女头上就插有一朵大牡丹)
牡丹之国色天香
到了盛唐,牡丹因其花色艳丽,冠绝群华,盛极一时,成了唐朝名副其实的国花,代称为“洛阳花”。“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而这一时期,流传下来的称颂牡丹的诗句多达余首。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竟未敌过毫无名气的李正封的“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宋朝小说《事物纪原》记载武则天冬游后苑,诏令百花齐放,唯有牡丹不从,被贬至洛阳,更为牡丹填上了不畏权势的美名。
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
周敦颐《爱莲说》的一句脍炙人口,道出了牡丹的兴盛,但牡丹虽盛,亦有衰时,经历的安史之乱,牡丹曾有一段萧条。到了宋朝,虽再次繁荣,但宋朝的文人更偏爱于梅、竹等高洁之物,对于牡丹的华贵,少了全民的追捧,因此才成就了周敦颐爱莲之说。
不过,牡丹的栽培,并没有因此停滞,更多的新品种被培育出来。到了南宋,牡丹栽培中心已由洛阳转移到了彭城。此后牡丹栽培每因战乱而萧条,栽培中心分别转移到了亳州、菏泽等地。
关于牡丹皮的那些疑问
观赏的牡丹不能入药
您是否在想,牡丹皮是挖的那些盛开的牡丹的根?非也。小永最初也有这个顾虑。盛开的牡丹,多是培育出来的观赏花。宋朝就已经通过嫁接培育了很多牡丹新品种,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中,就有了详细记载。嫁接通常是用野生牡丹或野生芍药作为砧木,培育新的品种。不过,这些多瓣的观赏牡丹其实并不能入药。宋朝的《图经本草》是这样记载的:
图经本草·牡丹
圃人欲其花诡异,皆秋冬移接,培以壤土,至春盛开,其状百变。故其根性殊失本真,药中不可用此品,绝无力也。
为何嫁接的牡丹不行,因为这种牡丹的根,已经“殊失本真”。为什么呢?《本草衍义》这样说:“若移枝接者不堪用,为其花叶既多发,夺根之气也……”就是说,牡丹花如果过于盛,那么根就会细弱;反之,牡丹花弱,则牡丹根盛。也正以为此,牡丹皮入药,一般都是用单瓣的牡丹花的根,而这样的牡丹多是野生,即“唯山中单叶花红者为佳”。
什么样的牡丹入药?
牡丹皮,就是牡丹的根皮。目前以安徽、四川产量最大。安徽铜陵凤凰山所产的质量最佳,称为凤丹皮。这些入药的牡丹,一般都是观赏性很差的单瓣牡丹。而且这些牡丹也不像您想象的那样,像斩草除根一样挖土刨根。
牡丹皮的栽培方法有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两种,分株繁殖3-4年,种子繁殖4-6年采收。牡丹皮通常在初秋花叶枯萎采收。采收时,小心的把牡丹主根与细根一起掘出来,再行分株,将大、中等粗的根剪下加工入药,而细根则留存继续繁殖。
采集的牡丹根,用力捻转,使根皮一侧破裂,皮心脱离,顺势拨除木心,留存外边的牡丹根皮入药。品相好的牡丹皮,根条挺直,连着根的外表皮,习称“连丹”。如果皮色稍逊的根条,则用锐器刮去外表的栓皮,习称“刮丹”,而不好抽心的细牡丹根,晒干称为“粉丹”。
正常情况下,牡丹皮是白色的,但如果晒干过程中,遇有阴雨天或接触水分,牡丹皮的颜色就会发红。这里埋下伏笔。因为芍药分白芍药、赤芍药就有这种解释。历史上,牡丹皮也曾出现过赤白的论述。《证类本草》引萧炳说,牡丹“白者补,赤者利”。万幸的是,后来医家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