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乌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文化遗产,巨大财富历史悠久的苗族传统医药 [复制链接]

1#
程少为 http://pf.39.net/bdfyy/bdfzg/201217/8505686.html

历史悠久的苗族传统医药

文/张学仁朱文光

苗族民间医药,其基础理论是在古代巫文化基础上发展建立起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带有浓厚的巫文化色彩。但后来苗医药逐步凝聚了群众的智慧,冲破了各种迷信色彩的瓶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医药体系,是苗家前辈人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很值得今天的人们借鉴和传承,我们应该努力发掘,为祖国医学宝库增砖添瓦。

一、诊断

民间苗医对病情的诊断有四诊:

看:审视病人精神、表情,判断病人精、气、血状况,精气血相合顺,则无病和病小。精、气、血阻滞则有病或大病。民间苗医在看诊方面有甲诊、掌诊、舌诊、耳诊、面诊、足诊、毛诊等。如:眉毛不乱有光泽则正常,病不重;眉毛散乱皱眉不举为不良;汗毛直则病重。还如看大姆指静脉阴影,黑为失水,红为受凉,绿为损伤。对小儿的伤风感冒,看食指,第一节起青色纹路,病情轻;升至第二节,加重;升到第三节,严重,可能要扯风……。

问:询问病情,病史,了解发病的内因,外因。

触:触摸病人的有关部位。例如用手指弹病人的指甲,看指甲血色变化,判断病人发病时间的长短,病人病情的衰旺。按住中、小指甲,放开后淡红色为中干舌燥,黄色为妇女月经不调……。

切:民间苗医切脉,分手脉,头脉,脚脉三种,用切脉来分辨病情的虚、实、缓、急。

二、治疗

民间苗医治病,先辨其冷热,再辨其经症、病理的归属,然后再用药。苗医常说,病有一千零八种,药有三千三百味,但病分冷热,药分寒署,原则上冷病用热药,热病用冷药。

民间苗医有内科三十六症,外科七十二疾,经脉分五经之说。如三十六症有蛤蟆症(肠梗阻)、老鼠症(霍乱)、飞蛾症(肺炎)、黄鼓症(水肿)、鬼见症(肋间神经痛)、哑巴症(破伤风)、鲤鱼症(结石)等。七十二疾有背花(背疽)、萝卜花(翳目)、蜡烛花(阴茎癌)等,五经分冷经、热经、快经、慢经、半边经。苗医认为每个病人都存在着纲、经、病的辨证关系,诊断要准确才能用药。

民间苗医除一般的服药外,还有一些独道的治疗办法,如:治疗传统的传染性疾病、内外伤、骨折、风湿等症,以祖传推擦、放血、火针、膏药、挑针、刮痧、火罐、放痧、按摩、暴灯火、气角、滚蛋、发泡、佩带、熏蒸、化水、抽筋、针剌、放血、洗淋、蒸熏、热敷、气功、体育,施魔驱鬼等配以传统的苗药内服。

民间苗医认为人体对药物有抢生性。即常用甲地药物的人改用乙地药物,药物疗效会增强;反过来常用乙地药物的人改用甲地药物也会增强药物疗效。常用西医药物治不好的病改用中草药会使疾病奇迹般地好转,反过来常用中草药治不好的病改用西医药物也会使疾病突然好转。

三、采药

民间苗药的采集来源于生活实践,采药时,取其药性最好的部份,一般是“春用尖叶夏花枝,秋采根茎冬挖蔸。乔木多取茎皮果,灌木适当用全草。鲜花植物取花苞,草木藤木全株收。须根植物地上采,块根植物收根头”。对同一药物“春夏用花与叶,秋冬用根与茎”。四季常青药用植物“春夏花叶与嫩枝,秋冬树皮与根茎”。

几千年来,苗家人总是在逼迫中迁徙过日子,每到一个新地方都要与新的药物接触,在与新药物接触中,总结出了一条尝百草识药的经验,只要一尝便大体知道这种植物能治什么病。原则上:凡是甜、麻、辣、香的植物属热药;凡是酸、苦、涩的植物属冷药,热药归冷经,冷药归热经。

另外采药时对药性的初步判断有如下经验:“藤本中空能消风,对枝对叶洗涤红,多毛多剌消炎肿,亮面多浆为毒凶”、“补药味甘甜,止血用酸涩,芳香多开窍,消炎取苦寒”。“甜淡多补,苦寒降热,芳香解表,辛麻风湿”。但这只是对药物的基本判断,更重要的还要靠临床实践,如基本上多浆植物有毒,但实践结果,奶浆藤虽多浆但无毒,是育婴妇女最好的下奶药。箐阳生虽多浆但只毒鸡狗,对人却是最好的捞伤药和补药……。

四、制药

民间苗医对一般药物,主张多用生药,现采现用,或采后晾干备用,或庭院自栽备用,很少炮制,但对剧毒药物则要经炮制后方可入药。如草乌、天南星、生半夏、都用石灰水和童便浸泡到切开后无麻味才可入药。炮制的方法有:蒸熟曝晒法、开水烫淋法、石灰水渍法、童便浸渍法、身背汗蚀法、火烤法、火燎法、夜露法、酒制法、醋制法……。

五、用药方剂

民间苗医用药以复方为主,复方从两味为一方到几十味为一方,但单方占的比例也不少,特别是有特效的单方更是精贵,民间医生示为祖传珍宝,一般不轻易外传。复方组成分主药与辅药两种,主药根据主症和药物功效而定,辅药根据次要症状加以配伍。

六、用药剂量

民间苗医对一般无毒药物或小毒药物“随手抓”,但不等于没剂量,“是药具有三分毒”这是人皆知的道理。民间苗医的“随手抓”,其实是凭多年的经验掌握用量的。对于剧毒药物苗医是严格控制用量的,虽不用戥称,但也有控制办法。如岩棕(岩藜芦)用须根绕病人小指一圈就是病人用量,三分三切指甲大小与厚度二片作为病人生服用量,雪上一枝蒿用米粒大一颗作为生服用量,雷公藤用陶瓷器皿磨三下作为用量。

民间苗医苗药理论,是苗家人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古代社会中,为了生存,在不断地与疾病作斗争中发展起来的,虽有不少合理的内核值得今人借鉴,但与今天先进的医疗科学相比,还是很幼稚的。以上内容只是对苗医苗药的一些特点作粗略地介绍,但愿广大苗医苗药爱好者,利用今天先进的各种各样的科学手段,对苗医苗药作进一步地分析研究,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让其更好地对现代医药作补充,更好地为广大病患者服务。

(图片/网络)

花园苗寨→文化苗寨→产业苗寨→旅游苗寨→幸福苗寨

主编:罗国锦

副主编:陶兴华王旭东张崇龙杨刚胡吉云王刚王大全罗坤

编辑:王琳杨银象张礼海杨荣文朱建平杨儒翰杨春海罗福康

推介苗族历史文化,服务苗族地区乡村振兴。敬请持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