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小船,诞生一个大党,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滋养,是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动力。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之际,浙师大附属义乌小学四叶草中队以融合沉浸式走访的方式探访红色教育基地,一起重温党的光辉历史和精神财富。
迎着微风,队员们从校门口出发,用脚步走访家乡的红色文化。冯雪峰故居位于群山环绕的赤岸镇神坛村,年6月,现代著名作家、文艺理论家、社会活动家冯雪峰便出生于此。美丽的自然山水、淳朴的义乌民风、为善最乐的家训,滋养了冯雪峰的心灵。他本是普通的山里孩子,天性质朴,却曾是“神秘”的中共地下党领导,建立起上海到延安的秘密通道,连接起毛泽东与鲁迅的桥梁,是经受过集中营酷刑、走完两万五千里长征、不断经历各种考验的革命家和党的社会活动家,为革命奉献了自己的全部。一百多年后,“雪峰精神”在神坛村代代流传,冯雪峰故居更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成为后人瞻仰与党史学习的红色胜地。讲解员阿姨细致生动地给队员们讲解了故居背后更多的故事,队员们听得可是津津有味。随后,队员们来到了冯雪峰墓,深切地缅怀了冯雪峰同志,并庄严肃穆地献上了花。00:18第二站,队员们来到了义乌市革命烈士陵园(长城公园),探访在这里长眠的革命先烈——他们转战各地,有着坚定的信仰,用自己的性命换取了今日辉煌的中国。走进陵园,就可以看到一座很高的纪念碑,据说它高19.49米,是为了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日的。
满墙的名字令人心痛,队员们带着拳拳的敬意,在家长的指导下学着折白花,为可敬的革命烈士们献上自己的缅怀之情。活动第三站,队员们走访了金华新闻客户端7月15日发表的文章《义乌这一家四代党员诠释初心力量》中的主人公赵金才爷爷的家。他曾是设计“毛主席万岁”巨幅植被的园林人。赵爷爷向队员们讲述了他们一家四代人,是如何传承着红色的精神。赵爷爷分享了他那“老革命”父亲,在艰难岁月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的场景:“革命工作在那个时候是非常难开展的,开会都是要半夜偷偷躲在福田寺附近的乌龟头山松林深处开会,还要有人轮着站岗放哨……”“那时候啊,我只能假借挑粪工的身份传递情报,在木制的粪桶上做了暗格……”在父亲的影响下,赵金才对共产党也是充满向往。当时在那个年代,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要不怕苦、不怕死,冲在前、做示范,即使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也必须冲在大家的前头。无论是政治思想还是为人表现,身为党员就要起到带头作用。因此,在赵金才的心里,成为共产党员是他这辈子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赵金才爷爷激动地跟队员们分享着他入党时的场景:“我清楚地记得,在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即江西农业大学)读书时我就申请入党,但组织一直在考验我,年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江西省大矛山综合垦殖场工作,参与了‘毛主席万岁’的植被标语,组织看到我工作认真负责,第二年就安排我去林场政治部工作,到一线开展社教工作(开展社会主义教育: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和清组织),在对群众进行教育的同时我自己对党对社会主义思想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年我终于入党!”01:01赵爷爷对我们的小队员们反复地叮嘱:“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多少革命者拼搏而来的,你们要更加刻苦努力,要积极加入组织!”“要时刻记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代一代,信仰的火炬在传承。每一个平凡的共产党员,他们不忘祖辈父辈的初心,不忘时代的使命,一步一步,用笃定执着的脚步,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力量。“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主人,享受着先烈们用鲜血浇铸的雨露和鲜花,享受着前辈们用鲜血开创的和平年代。我们要承前启后、开拓创新、奋发图强、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活动中队:四叶草中队活动队员:周高霆、金裕贞、叶景依、刘雅琪、王紫涵、王玟慧、张朵朵、王子扬、王从懿、吴奇阳、王熙雯、龚彦妃图文编辑:王紫涵妈妈、王从懿妈妈辅导员:丁飞燕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