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乌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错误的煎药方法药效损失一大半,中药怎样煎 [复制链接]

1#
北京重点皮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210627/9113880.html

小编叨叨:医院中药房医师在窗口发药时,总是会听到患者问:中药要怎么煎煮?可以用铁锅煎吗?煎煮之前要不要洗?加多少水?煎多长时间?“先煎后下”是什么意思?…...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说明了中药的煎煮方法,直接关系到中药临床疗效的发挥,今天中药房医师来叨一叨:如何正确的煎煮中药。

1

煎药器具选择

以砂锅、瓦罐为好,搪瓷罐、不锈钢锅次之,忌用铜铁铝锅,以免发生化学变化,影响疗效。

2

煎药用水

古时曾用长流水、井水、雨水、泉水、米泔水等煎煮。现在多用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但总以水质洁净新鲜(符合饮用水标准)为好。

3

煎药前不要洗

中药煎煮前不要清洗,因为水洗可能会使有些中药的水溶性成分丢失,会使粉末类药材丢失,会使部分药材的辅料丢失,影响药物疗效。

4

煎药前要浸泡

中药入煎前一般应先用冷水浸泡30-60分钟,以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浸泡时间可根据药材自身质地的轻重和季节温度的差异延长或缩短,比如花、草、叶类药材可浸20分钟;根、茎、果实及矿石、甲壳类药材可浸泡时间稍长,30-60分钟。浸泡后水直接煎煮。

5

煎药水位选择

由于饮片均为失水后的干品,一旦加水引起药材膨胀时,会吸收大量的水份,因此煎药时需要加够水量,不能中间数次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药应弃掉。每剂药一般煎2次,用水量以高出药面为度,第二煎水量为一煎的1/3-1/2。两次煎液去渣滤净混合,分2次服用。

6

掌握煎药火候

煎药火候有“武火”和“文火”之分,急火煎煮谓之“武火”,慢火煎煮谓之“文火”,一般先用武火,沸腾后改为文火。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宜武火急煎,煮沸后煎3-5分钟即可。滋补药宜文火慢煎,时间宜长,煮沸后再续煎3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以防底层药物焦糊,焦糊的药不宜服用。

7

注意特殊煎法

某些药物因其质地不同,煎法比较特殊,处方上需加以注明,归纳起来包括以下几种:

先煎:主要指一些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金石、矿物、介壳类药物,应打碎先煎,煎煮20分钟左右,再下其他药同煎,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析出,如磁石、龟板、生牡蛎、生龙骨、生石膏等。有毒的药物,如川乌、草乌、附子等,则需先煎时间长些,煎煮45-60分钟左右再加入其他药物,久煎可降低毒性,安全用药。

后下:主要指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以其挥发油为有效成分的,久煎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而降低药效,须在其他药物煮沸5-10分钟后放入,如薄荷、砂仁、豆蔻、沉香等。此外,有些药物虽不属于芳香药,但久煎会破坏其有效成分,如钩藤、大黄、番泻叶等亦属后下之列。对所有后下药物,也应该先浸泡后再煎。

包煎:主要指那些黏性强、粉末状及药材表面带有绒毛的药物,宜用纱布袋装好,再与其他药物同煎,以防止药液浑浊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及沉于锅底,加热时引起焦化或糊化,如蛤粉、滑石、旋覆花、辛夷、车前子、蒲黄等。

另煎:又称另炖,主要指有些贵重药物,为了更好的煎出有效成分应单独另煎,即另炖2-3小时。煎液可另服,也可与其他药液混合服用,如人参、西洋参、羚羊角。

烊化:又称熔化,主要指某些胶类药物及黏性大而易溶的药物,为避免入煎粘锅或黏附其他药物影响煎煮,可单用水或黄酒讲此类药物加热熔化后,用煎好的药液冲服,也可讲此类药放入其他药物煎好的药液中加热熔化后服用,如阿胶、鹿角胶、龟甲胶、鸡血藤胶及蜂蜜、饴糖等。

泡服:又称焗服,主要是指某些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或久煎容易破坏药效的药物,可以用少量开水或复方中其它药物滚烫的煎出液趁热浸泡,加盖闷润,减少挥发,半小时后去渣即可服用,如西红花、番泻叶、胖大海等。

冲服:主要指某些贵重药,用量较轻,为防止散失,常需要研成细末制成散剂用温开水或复方其它药物煎液冲服,如麝香、牛黄、珍珠、羚羊角、西洋参、鹿茸、人参、蛤蚧等;某些药物,根据病情需要,为提高药效,也常研末冲服,如用于止血的三七、花蕊石、白及,以及用于息风止痉的蜈蚣、全蝎、僵蚕、地龙和用于制酸止痛的海螵蛸、瓦楞子、海蛤壳、延胡索等;某些药物高温容易破坏药效或有效成分难溶于水,也只能做散剂冲服,如雷丸、鹤草芽、朱砂等。此外,还有一些液体药物如竹沥汁、姜汁、藕汁、荸荠汁、鲜地黄汁等也需冲服。

煎汤代水:主要指某些药物为了防止与其它药物同煎使煎液混浊,难于服用,宜先煎后取其上清液代水再煎煮其它药物,如灶心土等。此外,某些药物质轻用量多,体积大,吸水量大,如玉米须、丝瓜络、金钱草等,也需煎汤代水用。

8

服药时间

汤剂一般每日1剂,煎2次分服,两次间隔时间为4~6小时左右,临床用药时可根据病情增减,如急性病、热性病可1日2剂。至于饭前还是饭后服则要取决于病变部位和性质。因饭前服用,有利于药物的消化吸收,故多数药都宜饭前服用。但无论饭前或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石,以免影响药物与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药效的发挥。

饭前服

病在胸腹以下,如胃、肝、肾等脏疾思

饭后服

病在胸膈以上有如眩晕、头痛、目疾、咽痛

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及消食药

空腹服

补益药

驱虫药、攻下药

晨起空腹

峻下逐水药

睡前服一次

安神药用于安眠

晚间服一次药

涩精止遗药

睡前服

缓泻通便药,以使于翌日清晨排使

定时服

慢性病

不定时服

急性病、呕吐、惊厥及石淋、咽喉病须煎汤代茶饮者

疟疾发作前的两小时服

截疟药

9

服药方法

汤剂一般宜温服。但解表药要偏热服,服后还须温覆盖好衣被,或进热粥,以助汗出;寒证用热药宜热服,热证用寒药宜冷服。如出现真热假寒当寒药温服,真寒假热者则当热药冷服,以防格拒药势,此即《内经》所谓“治热以寒,温以行之;治寒以热,凉以行之”的服药方法。

10

服药食忌

服中药一般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服药食忌包括两个方面:

病症对饮食的禁忌:如水肿病、心肾病患者应少吃盐;糖尿病患者忌糖;腹泻的患者应少吃油腻食物;哮喘病人忌发物(鸡鸭鱼虾葱蒜等);肝病患者忌辛辣;肺病患者忌煎炒之物;胃肠病患者忌生冷油腻的食物等。

药物对饮食的禁忌:服中药期间应忌浓茶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与中药同服会影响人体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药效;服含有人参的中药应不吃萝卜,因萝卜有消食、理气等功效,会降低补气药的效果,影响药物的补益作用。

文:阳晶婷

编辑:郑娟

责编:舒晋

审核:刘敏鹃

-年第期(总第期)-

大家都在看

1/挂号、缴费、查报告流程

2/上高医院办理驾驶证体检搬新址啦!

3/人生“第一证”——上高医院《出生医学证明》办理处“搬家啦”

4/关于开通上高医院“”急救专线的公告

5/开学季,《出生医学证明》丢了如何补办?

6/上高医院各科室联系电话

小编这么努力,点个在看,转发鼓励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