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乌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方,你变了 [复制链接]

1#

年,乌蒙山深处的大方县。或驾车驰骋于崇山峻岭间宽敞的柏油路,或漫步于乡间清新的林荫道,看到的都是一番不同于以往的景象:漫山的桃树、李树、樱桃树、猕猴桃树迎风摆动;遍地的辣椒、白菜、西红柿、圣女果、天麻、冬荪在争相生长;被绿色层层包裹着的远山近峰,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大方人的光荣与梦想。

大方县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奢香古镇

“十三五”,是大方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大方人以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和埋头苦干的实干精神,在乌蒙山间演奏了一曲豪迈而悲壮的脱贫攻坚的协奏曲!

这是彻底改头换面的五年,是一次翻天覆地的浴火重生的五年。

五年间,大方县个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45个)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从21.94%下降到零,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

五年间,大方县改造国道公里,建成县乡公路.29公里、通村公路.4公里、“组组通”公路.8公里,实现30户以上自然村寨硬化路%覆盖;

五年间,大方县投资7.91亿元,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48个,覆盖个行政村81.4万人,建成小水窖个,惠及边远、分散居住群众2.81万人,实现农户安全饮水保障全覆盖;

五年间,大方县投资8.96亿元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安装变压器台、架设线路.77公里。投资3.1亿元升级改造通信设施,建成“4G”基站个,新增多彩贵州“广电云”用户10.7万户。

大方县凤山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

易地搬迁,搬出一片新天

深居乌蒙山腹地的大方县,沟壑纵横,土地破碎,不少群众世世代代都居住在大山深处,大山挡住了他们看世界的目光,限制了他们脱贫致富的步伐,禁锢了他们谋求发展的思想。

截至年底,大方县还有贫困人口18万。

在大方,有2万余人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深山区。那里,地无三尺平,崎岖路难行。那里,经济发展空间狭小,脱贫难度极大。因生活成本太高,致富门路太少,深山里的人们陷入了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怪圈。

搬出穷窝,走向新的生活,是这方百姓的梦想和期盼。

*的十八大以来,随着脱贫攻坚战最后总攻战打响,这期盼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这梦想终于有了圆梦的重大契机。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环节最多,涉及面最广,质量要求最高,任务落实最细的一项工作,是脱贫攻坚中的难中之难。能否圆满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对大方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大方县委、县政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美好生活的现实,再艰巨也要完成这一历史赋予的使命。年以来,大方县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按照“搬得出、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的要求,高起点设计、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在全县25个乡镇建成35个集中安置区,在县城建成奢香古镇集中安置点,实现了户人的大搬迁任务,为大方县易地扶贫搬迁这篇大文章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奢香古镇的一间商铺里,27岁的龙恩碧正在为游客介绍本店产品。年7月,受益于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龙恩碧全家6口人从雨冲乡搬到奢香古镇,更让她高兴的是,当地为刚大学毕业的她提供了创业致富平台。

新居生活

“老家山高石头多,过去父母靠种苞谷、洋芋维持生计,我和兄弟姐妹读书,家里因学致贫,小时候都是穿邻居送的衣服,大学四年我都兼职打工赚学费。”龙恩碧说,“我是一个彝族姑娘,所以就做我们的民族服饰、手工饰品等,给自己增加收入的同时,也能带动周边的人一起做,同时还能给古镇增加一点色彩。”

“*恩深似海,国爱重如山”“精准施策惠民生,产业扶贫铺富路”,这些贴在各家各户大门上情意满满的对联,展示出搬迁群众奋力奔小康的自信与豪迈。

这是一次斩断穷根的大搬迁,2万多人从此走出深山,跳出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怪圈;

这是一次走向富裕的大搬迁,2万多人由此朝着小康目标阔步向前;

这是一次史诗级的大搬迁,为艺术创作留下了无限动人的永恒画面。

大方县达溪镇天麻喜获丰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大方的困局在山,优势同样在山。如何发挥自身优势,破困局开新局,成了大方县在“十三五”期间的紧迫任务。

被誉为“中国天麻之乡”的大方县,因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成为中药材的“天然药库”,享有“中药材之乡”美誉。其金银花、前胡、草乌、百合、刺梨、太子参等中药材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怎样把宝贵资源当作产业来开发,使之成为脱贫致富的有效抓手,这是破除困局、开启新局的关键所在。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一溪一流,都有其明确的生态意义和经济意义,都是脱贫攻坚的有力武器。林子虽多,仍要增绿、护绿;水源虽清,还需倍加呵护。这一切都昭示:发展绿色产业大方有基础、有优势,发展绿色产业对于大方,既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现实之需求,更是保护生态、涵养水源的责任与担当。

猕猴桃基地

“猕猴桃第四年一棵树最低可以收成10斤,每斤卖8块钱,一棵树就是80块钱。一亩地可以种70棵,就是块钱。过几年就到了丰产期,我们一棵树摘斤没问题,那一亩地就可以卖出5.6万块钱。”在大方县猫场镇箐口村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里,返乡创业青年张凌在和村民们算生态账。“猕猴桃的生命周期长,我们就好比把土地变成了‘绿色银行’,本钱存在地里,每年得的利息比银行还高。”村民们听了,脸上露出了信服而满意的笑容,决定和他一起干。不用动员,猕猴桃很快扩种到亩,产品还是供不应求。

为了进一步调动群众发展绿色产业、走生态发展路实现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大方县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猕猴桃、桃子、李子、樱桃等绿色产业的奖补政策,撬开了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大门,带领老百姓吃上了生态饭。

“这个年龄出去打工没人要,在基地里干活,一天能挣多元,一年至少有一万多。家门口就业,日子越过越好!”大方县凤山乡杉坪村村民周珍武说,他自己所在的猕猴桃基地每天都有20多人在里面干活。实际上,截至年底,在大方,像周珍武务工的这种猕猴桃种植基地已经遍布全县的每个乡镇,种植面积近6万亩。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大方新一轮退耕还林27.26万亩,建成经果林基地29.17万亩,对.26万亩公益林实施生态补偿,聘请名贫困人口担任护林员,生态补偿覆盖建档立卡户0.95万户3.79万人。

在绿色产业的推动下,大方县经济社会进入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漫山苍翠欲滴,遍地果实累累,更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坚强的产业支撑,大方的绿水青山正在成为金山银山。

大方县东关乡现代农业园区

高效农业展示扶贫劲力

“我们工人一天可摘果九十多到一百个左右,每天摘果一万八到两万斤左右。”年金秋时节,在大方县对江镇安兴村圣女果种植基地内,管理人员安静说。放眼望去,近千栋塑料大棚内,高效农业给当地群众带来一片丰收景象。不管在棚内还是棚外,都是一片繁忙景象,村民们摘果、搬运各自分工,采收成熟的圣女果。

在信息化、机械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必然催生以高新技术为引领、以高度组织化为特点的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当这种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成为农业产业的主要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时,其成效令人称奇:

一个不到一亩地大小的大棚,一年可产出优质圣女果0多公斤,且色泽鲜艳一致、个头均匀,脆甜可口,毛收入可达多元,还可以带动周边群众增收;经过工厂化菌种繁殖、全密封杀菌的菌棒不仅出菇率高,且四季出菇,菇肉厚实、味道香醇、营养丰富,一个一亩六分多地大小的香菇大棚年纯收入可达5万元,经济效益是传统香菇种植的数倍。

更令人惊叹的是,伴随着庞大的营销网络,这些刚刚采摘下来的香菇和圣女果,当天就可运送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一线城市,快的当晚就能成为居民餐桌上的美味。

在大方县红旗街道办事处石关村育苗中心,政府采取专业合作社与农民共同经营的管理模式,着力打造的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大力发展蔬菜产业。该育苗中心总面积余亩,总投资万余元,大棚面积1.3万平方米,主要种植大方皱椒、樱桃番茄、黑贝番茄、粤圆6号黄瓜、黔白1号白菜等各类蔬菜。今年,共培育辣椒苗1.5万盘和各类蔬菜盘,分别提供给慕俄格办事处关井村、凤山乡、达溪镇等10多个乡镇。据育苗中心负责人介绍,该育苗中心吸纳农民工近50人,他们不仅可以拿到土地流转费,而且还可以在育苗中心务工,月收入达多元。

“十三五”以来,大方县积极培育高效特色农业,通过强基地、壮产业、树品牌,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特色农业发展风生水起,产业园区拔地起,古彝大地土生金。该县以大方有机天麻基地和有机辣椒基地建设为着力点,大力发展特色有机农业,使地方特色转化为产业特色,实现以特色产业带动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引领广大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据该县扶贫办负责人介绍,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全县全力抓好高效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好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着力培育园区经营主体,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村社一体农民合作社,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示范引领周边农户参与园区建设,增加农民收入。

当地农民在大方县星宿乡食用菌基地务工

“两业”驱动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在大方县脱贫攻坚进入最后的“百日攻坚”关键时刻,位于该县猫场镇的箐口村再次传来好消息:千亩猕猴桃喜获丰收!

满山遍野的猕猴桃树上,圆润饱满的猕猴桃挂满枝头,千亩猕猴桃迎来采收,群众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产业的发展给这片土地带来了无限的生气,张凌的创业雄心给这里的村民带来了无限的活力。

作为村里猕猴桃的种植代表,今年55岁张青贤更是掩饰不住发自内心的喜悦,他一直在跑进跑出,忙着采摘和售卖猕猴桃。“今年卖完的话,收入8万块钱不成问题,偶尔我也用车拉出去卖,在市场上销售的同时打一下广告嘛。”他种植的猕猴桃刚开始采摘,就已通过网络销售收入元钱。

在箐口村,像张青贤一样,在村里发展猕猴桃种植的群众共有户。产业的发展在这个小小的村庄展现出它无限的扶贫威力,将群众的腰包撑得鼓鼓的。

年以来,大方县委、县政府就定下了“3+2+N”产业发展基调,实行县领导领衔,成立“菜、畜、果、药、菌”五个产业发展专班强力推动产业发展。同时还制定“创业贷”、农业保险、保底销售等一系列保障措施,帮助创业户解决资金困难农产品卖难问题。据统计,期间共发放小额扶贫贷款.8万元、“脱贫成效巩固提升e贷”万元,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33亿元实施产业项目个。

在大力发展各类产业的同时,同步推进就业也是强化贫困户自身“造血”能力,实现可持续脱贫的关键。为此,大方县积极衔接东部对口帮扶城市、省内县外、县内园区等用工需求,共收集就业岗位10万余个,充分利用“贵州就业帮”和“毕节就业云”等就业平台,实现众多贫困家庭劳动力充分就业,仅年,建档立卡就业人口由年的5.84万人上升到现在的6.96万人,人均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

来源:毕节市人民政府网

编辑:漆举才

审核:朱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