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湖北的酒,大多数酒友第一个想到的都是白云边,白云边作为兼香型白酒的代表,不仅在湖北是硬通货,在全国范围内的名气也称得上一句“响当当”!
那除了白云边之外呢?似乎再无其它。
湖北水系发达、土沃粮优、气候湿润,完全称得上是绝佳的酿酒之地,好酒当然不止白云边,不过可惜的是,它们都因为各种原因,发展得不温不火。
而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曾创下连续3年破10亿销量神话、如今却无人问津的黄鹤楼酒。
名声大噪
黄鹤楼的前身是汉汾酒,在清朝中期,融合了汾酒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味,并开始和各地的名酒分庭抗礼。
在年,第4届全国评酒会上,汉汾酒一举名列“中国名酒”之位,和茅台、五粮液等并肩同行。
同年,恰逢武汉地标黄鹤楼古迹重建,为了打出自己的品牌,脱离“汾酒”的影响,便改名为黄鹤楼酒,之后酒厂也跟着改为了“黄鹤楼酒厂”。
后来的黄鹤楼酒,蝉联了“中国名酒”的称号,还接连获得了多项荣誉,并连续3年销量突破10亿!甚至一度超过了茅五泸!
不仅如此,它还凭借着39度的低度白酒,一举冲出了国门,连续5年成为了湖北出口白酒的第一名。
这样的成绩,完全是甩出了别的品牌十万八千里,可偏偏好景不长。
两度易主
年,所有的酒厂都开始进行体制改革,可黄鹤楼却躺在曾经的功劳簿上不愿起身。
满心懈怠的它还是没能熬过体制改革,仅2年的时间,就走到了停产这一步,到了年前后更是几近破产!
虽然年被天龙收购,但是兵败如山倒的颓势也依旧没能得到挽回,于是在年,它投入了古井贡的怀抱。
很多酒友对黄鹤楼酒被古井贡收购一事,都有“恨铁不成钢”之意,觉得它作为地标名酒,卖与他人,实在是可悲又可气。
但资本市场,本就大鱼吃小鱼,黄鹤楼酒想要好好活下去,这也是无奈之举。
丢了“老本”
如果说易主之后的黄鹤楼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也算是破釜沉舟,可偏偏如今的它产品线十分混乱,更重要的是,连本都丢了。
如今的黄鹤楼酒的工艺,和当年获得中国名酒的特制黄鹤楼的工艺,基本上没有任何的关系,这款“武汉人喝了年”的酒,再也不是当年的味道了。
黄鹤楼酒所有的挣扎和想要复兴的心,其实都没有任何的问题,可它最大的问题就是放弃了曾经的工艺和酒质。
跟随时代乘风而起,却没在风中学会独立飞翔,风停了,它也停了。如今,黄鹤楼再想恢复昔日光辉,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在如今这样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里,不进步,就与退步无异,更何况是丢了初心呢!
放眼我国的白酒长河,类似黄鹤楼酒一般丢失初心的酒有很多,但更多的,却是那些墨守成规、不知变通的好酒。
湖南的武陵酒,作为十七大名酒之一,本该无限风光,可偏偏数次错过发展的机遇,甚至一度亏损。
虽然在经历了岁月的沉浮之后,依旧保持着很不错的酒质,但由于没什么宣传,导致知道的人越来越少。
贵州的木台厚道酒,背靠茅台镇得天独厚的酿造环境,和传统的的大曲坤沙酱酒的酿造工艺,还有着名师“茅台八仙之一”冯小宁的亲手勾调。
酱味浓郁,入口醇和,更重要的是适口性极强,几乎完全不挑人。
这样的它,说起来也该一骑绝尘,可惜在宣传上有很大的硬伤,导致如今出了贵州酒无人知晓。
这个时代诞生的所有好酒,其实都是酒质与宣传并重的。这二者缺一不可,也都不能马虎,因为只有“两手抓”,才能走得长远。我是麟大官人,一个每天认真更新美食知识和技巧的博主,如果您觉得看完我写的文章对您确实有一点帮助,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