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乌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古到今的九大毒药,你知道几个 [复制链接]

1#

人类对毒药的认识源于偶然,或许是在烹饪过程中发现了某些植物的剧毒性质。在那个时代,拥有毒药知识的人被视为部落中的神秘术士,备受尊敬。虽然基督时代的罗马帝国才首次有下毒杀人的记录,但相传在此之前,印度人、中国人、希腊人以及埃及人就已经开始运用毒药。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古代九大毒药之一的“见血封喉”。

毒箭木

又称“剪刀树”,是一种受国家保护的珍稀且濒危的植物。它被誉为世界上最毒的植物之一,其树汁呈乳白色,含有剧毒。一旦这种液汁通过伤口进入人体血液,便可能面临生命危险。在古代,人们常常将这种毒汁涂在箭头上,用以射杀野兽或敌人,其效果几乎是瞬间的。这种植物原产于东南亚地区,但在我国的海南以及西双版纳的植物园中也能一睹其风采。

断肠草

这种在《神雕侠侣》中杨过用以解情花之毒的神奇草药,实际上是一种一年生的藤本植物,属于葫蔓藤科,并非书中描述的小草。其主要的毒性成分是葫蔓藤碱。据原书记载,误食断肠草后,肠子会变黑粘连,导致剧烈腹痛直至死亡。通常的解毒方法是先洗胃,服用碳灰,接着用碱水和催吐剂,最后洗胃后服用绿豆、金银花等草药进行解毒。

鹤顶红

这一名称在古代文献中常被用来指代砒霜,实际上,它并非来自鹤的任何部位,而是红信石,即三氧化二砷的一种天然矿物。经过加工后,这种矿物就变成了众所周知的砒霜。砷进入人体后,会与蛋白质的硫基结合,导致蛋白质变性并失去活性,从而阻断细胞内的氧化供能途径,使人因缺乏ATP供能而迅速死亡,其作用机理与氢氰酸相似。

天然砒霜的化学成分为As2O3,属于等轴晶系六八面体晶类。其单晶形态为八面体,同时也存在菱形十二面体。在自然界中,砒霜常以星状、皮壳状、毛发状、土状或钟乳状等形态出现,颜色可能为白色并带有天蓝、黄或红色调,有时也可能呈现无色。其光泽度介于玻璃和金刚之间,有时还带有油脂或丝绢光泽。摩氏硬度为.5,比重在3.73至3.90之间,具有完全的解理和贝壳状的断口,质地脆硬,可溶于水,且毒性剧烈。

传说中,鸩是一种体型庞大的猛禽,其鸣声凄厉,令人胆寒。人们相信,鸩的羽毛含有剧毒。只需将它的羽毛浸入酒中,那酒便化身为鸩酒,毒性之强,几乎无药可解。久而久之,鸩酒便成为了毒酒的代名词。

然而,也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观点认为,鸩并非传说中的猛禽,而是真实存在的食蛇鹰。这种小型猛禽在南方山区,如武当山等地较为常见。因其捕食蛇类,人们误以为其体含剧毒。另一种说法则更为神秘,认为鸩是一种稀有且未知的鸟类,或许已被人类捕杀殆尽。

乌头

这一毛莨科植物,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生长习性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它们是多年生草本,株高在60-20cm之间,叶片互生且革质,呈现出卵圆形,边缘有三裂,两侧裂片再2裂,中央裂片则3裂,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缺刻。在每年的6-7月,乌头会绽放出五瓣的圆锥花序,而到了7-8月,果实也逐渐成熟,呈现出长圆形的形态。

在中药学上,乌头这一名称通常指的是川乌头,但草乌头等野生种乌头以及其他多种同属植物,如北乌头(蓝乌拉花)、太白乌头(金牛七)等,也被包含在内。这些植物不仅形态各异,更蕴含着丰富的生物碱成分,如次乌头碱、新乌头碱、乌头碱等,为中药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砒石

这一天然产含砷矿物,包括砷华、毒砂或雄黄等矿石的加工制成品,在中药学中占据一席之地。它又被人们称为信石,主要产于江西、湖南、广东、贵州等地。市场上,砒石主要分为红信石与白信石,其中红信石是药用上的首选。

在使用砒石时,必须特别小心。通常,它会装入砂罐内,用泥封住罐口,然后在炉火中煅烧至红,取出后放凉。有时,也会与绿豆一同煮沸来降低其毒性。研磨成细粉后,方可使用。值得注意的是,砒石的升华精制品是白色粉末状的砒霜,其毒性更为强烈。

金刚石

这一被誉为“硬度之王”的宝石,不仅以其璀璨的光芒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更在毒理学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金刚石粉末具有独特的疏水亲油特性,一旦被人体误食,便会附着在胃壁上,长期摩擦之下,极易导致胃溃疡。若不及时治疗,胃出血将不可避免,甚至可能因此失去生命。这种毒剂因其缓慢而难以察觉的毒性,曾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豪门中流行,成为了一种令人防不胜防的杀人利器。

夹竹桃

又称柳叶桃,含有强心毒甙,其毒性作用与洋地黄相似。仅需干燥的3克夹竹桃,便足以致人死亡。中毒症状与洋地黄中毒相似,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以及心律紊乱、心跳缓慢或不规则等心血管系统症状,最终可能导致室颤、晕厥、抽搐、昏迷或心动过速、异位心律,并因循环衰竭而死亡。若不慎中毒,可采用中药疗法,如灌服蛋清、茶叶、糖水以增强排泄,或煎服滑石、土茯苓、防风、生甘草、生姜、当归、生地等中药材。此外,还需注意番木鳖等具有相似毒性的植物。

番木鳖

亦被称为马钱子,源自马钱科植物马钱子和云南马钱子的种子。其毒性成分主要包括番木鳖碱和马钱子碱。这种植物在传统医学中常用于治疗风湿顽痹、麻木瘫痪、跌扑损伤以及痈疽肿痛等病症。此外,它还被传闻用于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类风湿性关节痛,甚至重症肌无力。

然而,番木鳖的毒性亦不容忽视。中毒的初期症状包括头痛、头晕、烦躁不安、呼吸增强、肌肉抽筋感,以及咽下困难和呼吸不畅。随后,瞳孔会缩小,胸部胀闷,全身肌肉紧张。更严重的是,伸肌与屈肌会同时作极度收缩,对听、视、味、感觉等过度敏感,出现典型的土的宁惊厥症状。若不及时救治,最终可能导致呼吸肌强直窒息而亡。

对于番木鳲中毒的解毒方法,主要采用中枢抑制药来制止惊厥,如阿米安钠、戊巴比妥钠或安定静注。随后进行洗胃,并用水煎服甘草、绿豆、防风、铭藤、青黛(冲服)、生姜等中药材,连续服用4剂以增强解毒效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