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乌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半夏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 [复制链接]

1#

banxia

别称:三叶半夏、止叶老、三步跳等。

药性: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效与应用

燥湿化痰

湿痰证,寒痰证。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尤善治脏腑之湿痰。常配陈皮、茯苓同用。

降逆止呕

特点:味苦,降逆和胃,为止呕要药。用于多种呕吐,主治寒饮呕吐。

消痞散结

心下痞,结胸证,梅核气,瘿瘤痰核,痈疽发背等。

外用消肿止痛

痈疽肿毒及毒蛇咬伤等。

用法用量

内服一般炮制后用,3~9g。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法半夏长于燥湿化痰,主治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姜半夏长于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主治痰饮呕吐,胃脘痞满;清半夏长于燥湿化痰,主治湿痰咳嗽,胃脘痞满,痰涎凝聚,咯吐不出。

#使用注意

本品性温燥,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痰应慎用。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生品内服宜慎。

#1鉴别用药

半夏与陈皮均为辛温之品,皆能燥湿化痰,常相须为用,治湿痰、寒痰咳嗽气逆,痰多清稀,胸脘痞满。然半夏属化痰药,温燥之性尤强,燥湿化痰之力更著,又能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用治气逆呕吐,心下痞,结胸,梅核气,痈疽肿毒,癭瘤痰核等;陈皮属理气药,辛行苦泄,长于理气和中,擅治脾胃气滞,脘腹胀痛,食少便溏等。

半夏经过不同方法的炮制后所得中药饮片的功效各有侧重。生半夏多外用,消肿散结;清半夏长于燥湿化痰;姜半夏偏于降逆止呕;法半夏善和胃燥湿。半夏入药应根据不同的病症特点,合理选用相应的炮制品,以保证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半夏炮制品根据炮制的工艺不同,其成品在性状上也略有不同。

不良反应

生半夏对口腔、喉头、消化道黏膜有强烈的刺激性,可导致失音、呕吐、水泻等副反应、严重的喉头水肿可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生半夏超量服用或长期服用可导致慢性中毒,引起肾胜代偿性增大。半夏对胚胎有毒性,有可能致畸,并有一定致突变效应。半夏制剂长期口服或肌注,少数病例会出现肝功能异常和血尿。

!

毒副作用

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在一般临床剂量范围内,半夏配伍川乌、草乌或附子不会出现毒性增强或疗效降低,但临床应用时还需慎重,以免发生不良反应。半夏具有神经毒性,其水溶性成分加入乙酸铅后沉淀的物质中,含有引起蛙及小鼠骨骼肌痉挛和使蛙瞳孔散大的物质;滤液中则含有使蛙产生中枢性及箭毒样骨骼肌松弛的物质。生半夏误服微量即可中毒,所以生半夏按毒性中药管理,临床需炮制后使用。此外,半夏还有对局部黏膜强烈刺激性、肾毒性、妊娠胚胎毒性、致畸作用。

临床应用

半夏泻心汤

主治寒热互结之痞证。半夏12g,黄芩、干姜、人参各9g,黄连3g,大枣12枚,甘草9g。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方中以辛温之半夏为君,散结除痞,又善降逆止呕。

半夏厚朴汤

主治梅核气。半夏12g,厚朴9g,茯苓12g,生姜9g,苏叶9g。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方中半夏苦辛温燥,化痰散结,降逆和胃为君。

半夏白术天麻汤

主治风痰上扰证。半夏9g,天麻、茯苓、橘红各6g,白术15g,甘草3g。生姜一片,大枣二枚,水煎服。方中以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由来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之前,有一个姑娘叫做白霞。有一天,她去田野里割草,偶然间挖出了一块长在地下的植物的块茎,因为白霞十分饥饿,所以就试着将这个植物块茎放进了嘴里食用,想着可以用来充饥。可是谁知吃完了就开始呕吐,于是她赶快吃生姜来止呕,没想到吃完之后,女子很久都没有治好的咳嗽竟然痊愈了。在这之后,白霞就开始用这种块茎与生姜一同熬汤,送给乡亲们,帮助他们治疗咳嗽,效果非常好。由于这种块茎的浆液非常丰富,所以需要多次清洗。有一次白霞在帮乡亲们清洗药的时候,不小心掉进了河里,因此丧命。人们为了缅怀这个美丽善良的姑娘,就把这种药称为白霞,后来渐渐地人们发现这种植物一般在夏秋时节采摘,就逐渐的改称为半夏了。

我知道你在看哟

分享、点赞、在看

只要你点,我们就是胖友

期待你的

分享

点赞

在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