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正规专业治疗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930/09073071708.shtml白酒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成为人们饭桌上不可或缺的一款饮品,并有着“无酒不成席”之说。现在市面上比较知名的白酒香型有酱香、浓香、清香等等,那么白酒的香型究竟有多少种,又是如何划分的?以及消费者对白酒香型的喜好是如何演变的,本篇文章为您一一揭晓。
白酒香型的划分:
中国白酒香型的划分最早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逐渐划分确立的。在年的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正式提出了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四种白酒香型(风格),且对四种香型进行了描述和概括:
酱香型酒: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代表品牌有茅台、国台、赖永兴、习酒等;
浓香型酒:窖香浓郁、绵甜甘冽、香味协调、尾净香长。代表品牌有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等;
清香型酒:清香纯正、诸味协调、醇甜柔口、余味爽净。代表品牌有山西汾酒、红星二锅头等;
米香型酒:蜜香清雅、入口绵柔、落口爽净、回味怡畅。代表品牌有桂林三花酒等。
而在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白酒行业的整体发展与研究,又在这四种香型的基础上再次细分出八种复合香型,即兼香型(年)、药香型()、特香型()、凤香型()、芝麻香型()、豉香型()、老白干型()、馥郁香型()。最终形成了我们目前常见的12种主流白酒香型。
香型分类
白酒香型喜好的演变:
90年代前:产能胜出,清香为主。以汾酒为代表的清香型白酒成为市场主流。由于当时粮食产量较低,清香型白酒凭借出酒率高、储存周期短、酿造成本低、耗粮较少的优势一度占据市场70%以上的份额。著名的电视剧《当家大掌柜》讲述的就是山西老白清酒的民族品牌故事。
当家大掌柜剧照
90年代末:渠道致胜,浓香称王。随着经济发展、粮食产量的提升等,人们开始不单单满足于喝上一口酒。这个时候成分更加复杂、口感更加浓郁的浓香型白酒开始迅速被消费者所接受。以五粮液作为领军品牌采取快速扩张的模式在全国铺设销售渠道,经销商成为酒企竞争的核心。短短时间内迅速反超清香型白酒市场,市场份额一度达到60%到70%,截止至年,浓香型市场份额依旧保持在50%以上。
五粮液反超汾酒
年:消费升级,酱香崛起。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工艺更加复杂、口感较佳且自带“高端基因”的酱酒开始在市场上走俏。其中茅台更是一家独大,年,茅台收入首次超过五粮液。在茅台的示范效应下,酱酒迎来了资本的投资热潮。
茅台超过五粮液
年至今,酱酒再续崛起。酱酒第一轮热潮仅仅持续2年时间,随着三公消费限令和塑化剂事件,整个白酒行业迎来了整顿期,酱酒也未能幸免于难,许多中小酱酒企业出现破产被淘汰出局。年过后,随着白酒行业的整体回暖,酱酒再次迎来了新一轮的崛起,并以茅台酒为龙头,国台、钓鱼台、郎酒、赖永兴、习酒等紧随其后的一超多强的繁荣景象。
年后酱酒产能增速
创作不易,如果本篇文章对您有用,希望您点个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