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1常用根及根茎类中药
蚌壳蕨科:狗脊
鳞毛蕨科:绵马贯众
马兜铃科:细辛
蓼科:大黄、虎杖、何首乌
苋科:牛膝、川牛膝
石竹科:银柴胡、太子参
毛茛科:威灵仙、川乌、附子、草乌、黄连、白芍、赤芍、升麻
防己科:防己、北豆根
商陆科:商陆
罂粟科:延胡索
十字花科:板蓝根
蔷薇科:地榆
豆科:苦参、山豆根、葛根、粉葛、甘草、
黄芪远志科:远志
五加科:人参、西洋参、三七
伞形科:白芷、当归、羌活、前胡、川芎、藁本、防风、柴胡、北沙参
龙胆科:龙胆、秦艽
萝藦科:徐长卿、白前、白薇
紫草科:紫草
唇形科:丹参、黄芩
玄参科:玄参、地黄、胡黄连
茜草科:巴戟天、茜草
葫芦科:天花粉
桔梗科:桔梗、*参、南沙参
菊科:木香、白术、苍术、紫菀
黑三棱科:三棱
莎草科:香附
泽泻科:泽泻
百部科:百部
天南星科:天南星、半夏、石菖蒲
百合科:川贝母、贝母、黄精、玉竹、重楼、土茯苓、天冬、麦冬、知母
薯蓣科:山药
鸢尾科:射干
姜科:莪术、姜黄、郁金
兰科:天麻、白及
科属
黄芩、玄参、续断、苦参、葛根、粉葛、黄芪、防已、天花粉、牛膝、川牛膝、桔梗、*参、南沙参、木香、白芍、赤芍、地榆、巴戟天、商陆、银柴胡、太子参、板蓝根、白芷、当归、前胡、防风、柴胡、北沙参、西洋参、远志、紫草、秦艽
根
姜黄、黄连、胡黄连、黄精、玉竹、白术、苍术、莪术、升麻、知母、香附、山药、石菖蒲、土茯苓、川芎、射干、重楼、狗脊、北豆根
根茎
白前、白薇、蒿本、甘草、细辛、龙胆、丹参、人参、红参、紫菀、茜草、徐长卿、大黄、虎杖、威灵仙、羌活、三七、山豆根
根和
根茎
天冬、麦冬、山麦冬、何首乌、草乌、百部、太子参、地黄、郁金
块根
天麻、天南星、半夏、三棱、白及、泽泻、延胡索
块茎
川贝母、浙贝母
鳞茎
川乌
母根
附子
子根
蚌壳蕨科
近边缘有1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或条纹,偶有金黄色绒毛残留
狗脊
为鳞毛蕨科
植物粗茎鳞毛蕨的根茎和叶柄残基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断面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
绵马
贯众
根茎横生,根细长,密生节上,表面灰黄色,平滑或具纵皱纹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细辛
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锦纹)及“星点”(异型维管束)散在;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嚼之黏牙,唾液染成黄色
大黄
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
何首乌
断面外周散有多数黄白色点状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习称“筋脉点”
牛膝
横切片切面浅黄棕色或黄白色,异形维管束隆起,其木部明显,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俗称“罗盘纹”,久嚼麻舌
商陆
表面多具孔穴状或盘状凹陷,习称“砂眼”根头部有疣状突起的芽苞、茎或根茎的残基,习称“珍珠盘”
银柴胡
断面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微有麻舌感
川乌
呈不规则长圆锥形,略弯曲,形如乌鸦头;顶端一侧有一圆形或扁圆形不定根残基(习称“钉角”)断面形成层环纹多角形或类圆形。味辛辣、麻舌
草乌
断面类白色或略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气微,味微苦、酸白芍饮片:切面可见稍隆起的筋脉纹呈放射状排列
白芍
味连:多分枝,常弯曲,集聚成簇,形如鸡爪
雅连:多为单枝,“过桥”较长
云连:弯曲呈钩状,多为单枝,较细小
黄连
在弯曲处常有深陷横沟而成结节状的瘤块样,形似猪大肠断面平坦,灰白色,富粉性,有排列较稀疏的放射状纹理。习称车轮纹
防己
有豆腥气,味极苦
山豆根
呈不规则扁球形。底部常有疙瘩状突起;断面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气微,味苦
延胡索
根头略膨大,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金井玉栏)
板蓝根
断面黄白色,有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显“菊花心”
甘草
老根的横皱纹较密,更深陷,略呈结节状,皮部易与木部剥离。嚼之有刺喉感。饮片中空
远志
皮部厚,散有棕色油点。有浓郁香气
当归
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分泌腔),形成层环棕色,方形或近方形
白芷
呈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表面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稍有麻舌感,后微甜横切面:明显波状环纹或多角形纹理;纵切片:呈蝴蝶状,习称“蝴蝶片”
川芎
根头部有明显的密集环纹,习称“蚯蚓头”
皮部浅棕色,木部浅黄色,有裂隙,称“菊花心”
防风
老根外皮疏松,多显紫棕色,常呈鳞片状剥落;表面外皮紧贴不易剥落,断面,略呈角质样
丹参
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皮部疏松,呈条形片状,10余层重叠,易剥落
紫草
断面黄色,中心红棕色。老根中心呈枯朽状或中空(“枯芩”)
黄芩
质坚实,断面黑色,微有光泽;气特异似焦糖,味甘、微苦
玄参
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四大南药);轻轻捶扁,晒干有的皮部断离露出木部。断面皮部厚,易与木部剥离,形似连珠
巴戟天
“发汗”至内部变绿色
续断
“发汗”至内部变黑色
断面黑色,微有光泽。气特异似焦糖
玄参
鲜生地:断面皮部可见橘红色油点,木部导管呈放射状排列
生地黄: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具黏性
熟地黄:“甜如蜜,黑如漆,具黏性”乌黑色,有光泽,气微,味甜
地黄
干燥块茎药材呈类球形,顶端有凹陷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半夏
松贝:松贝大抱小,怀中抱月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鳞叶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青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习称“观音合掌”
炉贝: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习称“虎皮斑”。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端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习称“马牙嘴”。
川贝母
干燥块根断面黄白色,半透明,中柱细小
麦冬
反复揉搓
玉竹
毛知母:顶端:有浅黄色的茎叶残痕(“金包头”);表面具紧密排列的环状节,嚼之带黏性节上:密生黄棕色的残存叶基
知母
干燥块茎表面有纵皱纹及点状突起(潜伏芽)排列而成的横环纹顶端有红棕至深棕色鹦嘴状的芽或残留茎基(“鹦哥嘴”)底部有圆脐形疤痕(“肚脐眼”)
天麻
呈不规则的肥厚团块,表面有瘤状突起;断面黄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
白术
呈不规则连珠状或结节状断面黄白色,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室,习称“朱砂点”暴露稍久,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习称“起霜”
苍术
具明显菊花心状放射纹理,形成层环棕色散有褐色油点,气香特异
木香
根茎上有数个半月形茎痕横切面可见放射状裂隙(“菊花心”)皮部类白色,形成层环棕色,木部淡黄白色,俗称“金井玉栏”
桔梗
加工:反复搓揉
根头部有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狮子盘头”);根头下有致密的环状横纹
*参
断面:灰褐色至蓝褐色,蜡样
莪术饮片:内皮层环纹明显,散在“筋脉”小点
莪术
多呈纺锤形。有纵皱纹,并有6~10个略隆起的环节,去净毛须者较光滑,环节不明显(光香附)
香附
药材:呈长圆形或卵圆形,稍扁,两端渐尖
饮片:角质样,内皮层环明显
郁金
呈不规则扁球形,多有2~3个爪状分枝,嚼之有黏性
白及
考点02茎木类中药
茎
石斛、铁皮石斛
带叶茎枝
槲寄生、桑寄生
用药部位
藤茎
鸡血藤、木通、大血藤
带钩茎枝
钩藤
茎髓
通草
含有树脂的木材
沉香
心材
苏木
树干和根的心材
降香
皮部较厚,黄棕色,可见淡黄色颗粒状小点;木部黄白色,射线呈放射状排列
木通
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有纵向凹沟及棱线:节处多膨大,有叶痕及侧枝痕,偶有空腔
川木通
带亮星的髓部,投入热水,水染成红色,加酸变成黄色,再加碱液,仍变成红色
苏木
呈螺旋形或弹簧状,气微,味淡,嚼之有黏性
铁皮石斛
断面皮部红棕色,外皮常呈鳞片状剥落,剥落处显暗红棕色;有数处向内嵌入木部
大血藤
韧皮部树脂分泌物红棕色,与木部排列呈数个同心性椭圆形环或
鸡血藤
表面紫红色或红褐色,切面有致密的纹理。质硬,有油性入水下沉。火烧有黑烟及油冒出,残留白色灰烬
降香
可见黑褐色树脂与黄白色木部相间的斑纹、孔洞及凹窝表面多呈朽木状,质较坚实,断面刺状
沉香
趁鲜取出髓部,断面平坦,显银白色光泽;中部有空心或半透明圆形的薄膜;纵剖面:薄膜呈梯状排列
通草
考点03皮类中药
树皮
合欢皮、杜仲、黄柏、关黄柏、肉桂
用药部位
根皮
香加皮、牡丹皮、地骨皮、桑白皮、白鲜皮(三字皮,除合欢)
枝皮或干皮
秦皮
皮、根皮和枝皮
厚朴
残留橙黄色或棕黄色鳞片状粗皮,易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白色粉尘飞扬
桑白皮
栓皮脱落处粉红色;内表面淡常见发亮结晶,断面较平坦,淡粉红色,粉性
牡丹皮
内表面紫棕色,较平滑,具细密纵纹,划之显油痕切面颗粒性,有油性,有的可见小亮星
厚朴
加工:“发汗”,外表面未去粗皮的可见明显的斜方形皮孔,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
杜仲
内表面红棕色,划之显油痕,断面外层棕色而较粗糙,内层红棕色而油润,两层中间有1条黄棕色线纹,气香浓烈,味甜、辣
肉桂
体轻,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深黄色;味甚苦,嚼之有黏性
黄柏
考点04叶类中药
树梢
及叶
侧柏叶
叶或
带嫩枝
紫苏叶
茎叶
淡竹叶
用药
部位
叶
番泻叶、艾叶、罗布麻叶、蓼大青叶、枇杷叶、大青叶、淫羊藿
下表面:密被黄色绒毛,主脉明显突起;叶柄部:极短,被棕黄色绒毛
枇杷叶
呈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表面无毛或近无毛,叶脉稍隆起。革质。气微弱而特异
番泻叶
主产于河北
叶片展平后呈长椭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叶片基部狭窄下延至叶柄成翼状
大青叶
叶细小鳞片状,交互对生,贴伏于枝上
侧柏叶
三出复叶,顶生小叶基部心形,两侧较小,外侧较大,呈耳状
淫羊藿
先端钝,有小芒尖,边缘具细齿,两面无毛
罗布麻叶
羽状深裂,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和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
艾叶
考点05花类中药
花
红花、洋金花
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金银花、山银花
用药部位
花蕾
款冬花、辛夷、丁香
头状花序
菊花
花及花蕾
槐花
柱头
西红花
呈长卵形,似毛笔头。苞片外表面密被灰白色或灰绿色有光泽的长茸毛
辛夷
研棒状,花冠圆球形;上部有4枚三角状的萼片,十字状分开
质坚实,富油性;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感
丁香
花萼呈筒状;基部具纵脉纹5条;花冠呈喇叭状,顶端5浅裂
洋金花
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贮久色渐深),密被短柔毛
金银花
呈长圆棒状。常单生或2~3个基部连生。
外面被有多数鱼鳞状苞片,苞片外表面紫红色或淡红色,内表面密被白色絮状茸毛
款冬花
柱头(呈线形,三分枝)
西红花
考点06果实类中药
成熟种子
牵牛子、马钱子、菟丝子、沙苑子、决明子、葶苈子、酸枣仁、苦杏仁、桃仁、槟榔
用药部位
成熟果实
牛蒡子、地肤子、五味子、南五味子、女贞子、金樱子、桅子、枸杞子、蛇床子、小茴香、补骨脂、巴豆、瓜蒌、砂仁、草果、豆蔻、益智、山楂
果实
连翘
幼果
枳实
成熟种仁
薏苡仁、肉豆蔻
近成熟的果实
木瓜、乌梅、吴茱萸
假种皮
龙眼肉
未成熟果实
枳壳
成熟果肉
山茱萸
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显油润
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种子肾形,有光泽
五味子
呈卵圆形或椭圆形,断面显棕黄色相杂的大理石样花纹,宽端可见干燥皱缩的胚,富油性
肉豆蔻
安徽宣城;外表面有不规则的深皱纹;木瓜片:呈类月牙形薄片
木瓜
嚼之有豆腥味
沙苑子
略呈菱状方形或短圆柱形,两端平行倾斜
决明子
呈肾形,具细微网状皱纹。种子有油性
补骨脂
呈半球形,外果皮突起的顶端有凹点状油室;切面中果皮黄白色,边缘散有1~2列油室
枳壳
呈球形或略呈五角状扁球形;顶端有五角星状的裂隙;气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
吴茱萸
为双悬果;背面有纵棱5条,接合面平坦而较宽
蛇床子
为双悬果;背面有薄而突起的纵棱5条,接合面平坦。味辛凉,有麻舌感
茴香
有不规则纵皱纹和突起的小斑点,两面各有1条明显的纵沟
连翘
一面较平坦,中央有1条隆起的线纹,另一面微隆起
酸枣仁
呈纽扣状圆板形,表面密被灰棕或灰绿色绢状茸毛,有丝样光泽
马钱子
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表面紫红色至紫黑色,皱缩,有光泽
顶端有的有圆形宿萼痕,基部有果梗痕
山茱萸
似橘瓣状
牵牛子
具6条翅状纵棱
栀子
具焦糖气
瓜蒌
表面灰褐色,带紫黑色斑点
牛蒡子
断面:可见棕色种皮与白色胚乳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
槟榔
种子集结成团,具三钝棱。气芳香而浓烈,味辛凉
砂仁
呈长椭圆形,具三钝棱
表面灰棕至红棕色,具纵沟及棱线;果皮质坚韧,易纵向撕裂
草果
表面:有3条较深的纵向槽纹,两端均具浅棕色绒毛
气味:芳香,味辛凉略似樟脑
豆蔻
有纵向凹凸不平的突起棱线13~20条
益智
考点07全草类中药
草质茎
麻黄
带鳞叶的肉质茎
肉苁蓉
全草
金钱草、半枝莲、车前草、蒲公英、紫花地丁
地上部分
广藿香、荆芥、益母草、薄荷、香薷、广金钱草、茵陈、青蒿、穿心莲、大蓟
全草或地上部分
鱼腥草
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表面淡绿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
节上有膜质鳞叶;断面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
麻黄
叶片互生,心形;上表面绿色,密生腺点,下表面紫红色
鱼腥草
茎方柱形,四面凹下成纵沟;花冠二唇形,小苞片针刺状
益母草
茎呈方柱形,多分枝。气微,味极苦粉末上下表皮均有增大的晶细胞,内含大型螺状钟乳体
穿心莲
密被覆瓦状排列的肉质鳞叶
断面棕褐色,有淡棕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波状环纹
肉苁蓉
茎方柱形,上部有分枝;表面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被短柔毛。叶对生。穗状轮伞花序顶生
荆芥
考点08藻、菌、地衣类中药
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内部白色(白茯苓),少数淡红色(赤茯苓)有的中间抱有松根(习称茯神)。气微,味淡,嚼之黏牙
茯苓
有黄白色大理石样纹理
雷丸
考点09树脂类中药
表面黄白色,被有黄色粉尘,半透明;破碎面有玻璃样或蜡样光泽
乳香
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近半透明,被有黄色粉尘;破碎面无光泽
没药
呈类圆四方形或方砖块形。
表面暗红有光泽,附有因摩擦而产生的红粉,断面红色。
用火点燃,冒烟呛鼻,有苯甲酸样香气。气微,味淡。在水中不溶,在热水中软化
血竭
具强烈而持久的蒜样特异臭气
阿魏
考点10动物类中药
全体具环节。第14~16环节为生殖带,习称“白颈”
地龙
用水浸后,可见黑色斑点,排成5条纵线
水蛭
破碎面显层纹,具特有的彩色光泽
珍珠
干燥卵鞘
桑螵蛸
雌虫干燥体
土鳖虫
幼虫因感染白僵菌而致死的干燥体
僵蚕
“马头、蛇尾、瓦楞身”
海马
耳后腺及皮肤腺的干燥分泌物,气微腥,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将断面沾水,即呈乳白色隆起
蟾酥
背部灰黑,有白色环纹45至58个,黑白相间背正中突起一条脊棱,脊鳞扩大呈六角形,脊鳞通身15行,尾下鳞单行
金钱白花蛇
翘鼻头:头呈三角形扁平,吻端向上
方胜纹:背两侧各有黑褐与浅棕色“V”形斑纹
连珠斑:腹部两侧有黑色类圆形的斑点腹内壁黄白色
佛指甲:尾部骤细,末端有三角形的角质鳞片1枚
蕲蛇
密生灰白色短毛,两侧围绕中心排列
内含麝香仁和脱落的内层皮膜(习称“银皮”)
麝香仁:其中呈不规则圆球形或颗粒状者习称“当门子”
麝香
具一个分枝者习称“二杠”,主枝习称“大挺”,侧枝习称“门庄”
具二个分枝者习称“三岔”。
花鹿茸尖部切片习称“血片”、“蜡片”中上部的切片习称“蛋黄片”下部习称“老角片”
花鹿茸
侧枝一个者习称“单门”,二个者习称“莲花”,三个者习称“三岔”,四个者习称“四岔”
马鹿茸
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体轻,质酥脆,易分层剥落,断面金黄色,可见细密的同心层纹,气清香,味先苦而后微甘,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黏牙。
牛黄
嫩枝对光透视有“血丝”,光润如玉顶端乌黑,习称“乌云盖顶”有10~16个隆起的环脊,间距约2cm,用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处(手可握把)。角基部内有坚硬质重的角柱,习称“骨塞”,骨塞长约占全角的1/2~1/3。除去“骨塞”后,上半段中央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道直通角头,习称“通天眼”
羚羊角
考点11矿物类中药
主含硫化汞(HgS);条痕红色至褐红色,具光泽
朱砂
主含二硫化二砷(As2S2)
条痕淡橘红色,晶面有金刚石样光泽;断面具树脂样光泽。微有特异臭气,味淡
雄黄
主含二硫化铁(FeS2)
表面亮淡黄色,有金属光泽,具条纹,条痕绿黑色或棕红色
自然铜
主含三氧化二铁。条痕樱红或红棕色
一面多有圆形的突起,习称“钉头”,另一面与突起相对应处有同样大小的凹窝
赭石
主含碳酸锌。条痕白色,表面凹凸不平,多孔似蜂窝状。具有吸湿性
炉甘石
主含含水硅酸镁。条痕白色,有蜡样光泽,手摸有滑润感。置水中不崩散,无吸湿性
滑石
主含含水硫酸钙。条痕白色,为纤维状的集合体。体重,质软,纵断面具绢丝样光泽
石膏
主含含水硫酸钠,条痕白色。断面呈玻璃样光泽。气微,味咸
芒硝
以上为中药一第四章重要考点,复习的怎么样,点击阅读原文测试一下,掌握到什么程度。本周公司成立周年庆,测试60分以上的同学可以扫一扫做题封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