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乌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王氏名老中医秘验方集下 [复制链接]

1#
哪家医院专业治疗白癜风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33.僵蝉四草汤(王维英方)

僵蚕12克,蝉蜕12克,紫草15克,茜草15克,马鞭草15克,猫爪草15克。

浸药半小时水煎,每日1剂,饭后温服

祛风宁络,凉血止血。

急慢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表现为镜下血尿者。

风热犯咽证加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薄荷、桔梗等;热毒郁结证加生柴胡、黄芩、马勃、蒲公英、玄参等;下焦湿热证加苍术、黄柏、萹蓄、瞿麦、滑石等;气阴两虚证加黄芪、薏苡仁、生地、旱莲草、女贞子等;脾胃素虚者加白术、枳壳、广木香、厚朴等;血瘀证明显加蒲黄、五灵脂、三七等。(医院肾病科曲黎、陈小燕、王少飞整理)

王维英,女,年生,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名中医,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姚树锦的学术经验继承人。医院肾病科主任,肾病科重点专科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中医药报名医名方专栏

34.七味追风散(王明杰方)

羌活12克,白芷12克,川芎12克,天麻12克,全蝎6克,僵蚕12克,地龙12克。

上药共为细末,或制水丸,每服9克,温开水送服,一日3次。亦可作为汤剂煎服,唯全蝎宜研末冲服。一般可先服几剂汤剂,然后制丸剂缓调。

疏风散邪,活血通络,利窍醒脑。

头痛、眩晕、中风、面瘫、痴呆、颤证、癫痫等。

头痛加白芍、延胡索,疼痛剧烈者加蜈蚣或制马钱子(研末冲服);眩晕(脑供血不足)加葛根、地鳖虫;中风加蜈蚣、地鳖虫、水蛭或制马钱子(研末冲服);面瘫加防风、葛根、白附子;血管性痴呆加麻黄、葛根、水蛭;老年颤证加蜈蚣、防风、白芍,癫痫加蜈蚣、胆南星、川贝母。

如气虚加黄芪、人参、白术;血虚加当归、生地、鸡血藤;肝肾亏虚加何首乌、枸杞子、女贞子;脾肾阳虚加附片、干姜、肉桂;痰湿加半夏、胆南星、石菖蒲等。

本方略偏辛燥,较长时间运用宜配伍养血滋阴之品,如生地黄、白芍、麦冬、北沙参等,即可防止或减轻其弊端。

王明杰,男,年出生,四川成都人。教授,第三、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担任泸州医学院中医院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泸州市中医药学会会长等职。获泸州市劳动模范、四川省中医药发展先进个人、四川省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王明杰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江玉整)《中国中医药报》

35.化痰解郁汤(王健方)

桃仁10克,赤芍20克,柴胡25克,大腹皮25克,陈皮10克,青皮10克,炒苏子25克,香附20克,远志20克,石菖蒲24克。

功能 理气化痰,疏肝解郁。

毫升水煎服,每日3次。2周为1疗程。

痰气郁结、肝气不舒、脾胃不和所致之轻中度郁证。

失眠者,加珍珠母、茯神、夜交藤;肝郁者,加川楝子、香橼、佛手;心神不宁者,加生龙骨、磁石;胸闷气憋者,加瓜蒌;大便溏薄而急者,加苍术、薏苡仁;呃声频作者,加竹茹、枳壳。

36.新加止簌散(王征美方)

炙百部10克,紫菀10克,桔梗10克,白前10克,陈皮10克,生石膏30克,荆芥5克,甘草10克,金银花20克,连翘10克,蒲公英15克,地丁15克,芦根15克。

功能:宣肺止咳,清热解毒。

水煎服,一般5~7剂为1疗程。

感冒愈后长时间不愈的咳嗽(临床上化验指标多无异常,排除结核、肿瘤等疾病)。

咳嗽剧烈者加七叶一枝花,便干者加全瓜蒌,咽红、咽痛者加射干,喘者加炙麻黄、白果,痰多者加杏仁,苔黄而厚腻者加藿香、佩兰。

需注意若是胃寒者,服用3剂以上要加鲜姜3片以固护胃气。

37.消白减红汤(王胜利方)

生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黄精15克,白芍药15克,金樱子15克,芡实30克,山药15克,生地15克,山茱萸10克,旱莲草15克,淫羊藿15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茅根30克,益母草30克,徐长卿15克,蝉蜕10克,丹参15克,川牛膝15克,水蛭6克,升麻5克,柴胡5克。

将药浸泡30分钟,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空腹分服。其中,水蛭由药房研成粉,分装胶囊,亦分2次吞服。

益肾健脾、利湿化瘀、升清降浊。

各种慢性肾小球肾炎引发的浮肿、腰痛、尿少、顽固性蛋白尿、镜下血尿者。

顽固性蛋白尿不消,重用生黄芪加鹿角霜、煨乌梅以收敛固涩;红细胞尿镜下血尿不减者加仙鹤草、刘寄奴、紫珠草以凉血止血;面浮肢肿者加桑白皮、冬瓜皮、大腹皮、车前子利水消肿;腰膝酸痛明显加续断、杜仲以补肾壮腰;畏寒肢冷加附子、肉桂、桂枝以温阳利水;冠心病加桃仁、红花、三七粉以活血化瘀;头目眩晕,血压高者加地龙、夏枯草、勾藤、石决明以平肝潜阳熄风;腹胀纳呆加砂仁、陈皮、鸡内金、麦芽;睡眠不安加酸枣仁、夜交藤。

38.僵蜕四草汤(王维英方)

僵蚕12克,蝉蜕12克,紫草15克,茜草15克,马鞭草15克,猫爪草15克。

浸药半小时水煎,每日1剂,饭后温服

祛风宁络,凉血止血。

急慢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表现为镜下血尿者。

风热犯咽证加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薄荷、桔梗等;热毒郁结证加生柴胡、黄芩、马勃、蒲公英、玄参等;下焦湿热证加苍术、黄柏、萹蓄、瞿麦、滑石等;气阴两虚证加黄芪、薏苡仁、生地、旱莲草、女贞子等;脾胃素虚者加白术、枳壳、广木香、厚朴等;血瘀证明显加蒲黄、五灵脂、三七等。

39.疏风通窍聪耳汤(王运铨方)

桑叶20g,葛根20g,柴胡10g,黄芩10g,蝉蜕10g,川芎10g,香附15g,路路通15g,磁石30g,生龙牡各30g,甘草5g。

上药水煮服,每日1剂。

疏散风热,通窍聪耳。

感受风热而致的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舌苔薄白或薄黄,舌质红,脉浮数或弦数。

如鼻塞声重,可加葱白3支、辛夷10g,以通阳开窍;小便黄可加生地20g、茅根30g,以养阴利小便;口渴、心烦加花粉15g、麦门冬15g,以止渴除烦。

40.调气安眠止眩汤(王祚邦方)

白芍30克,姜半夏15克,炒白术15克,桂枝5克,川芎5克,杏仁10克,牡蛎30克,茯苓15克,炙甘草10克。

上药加水毫升,煎取毫升,再加水毫升,煎取毫升,共取毫升,混匀分2次早晚温服,日服1剂,5~7天为一疗程。宜清淡饮食,忌油腻辛荤食物。

清降胆胃,安眠止眩。

脾胃升降失常,肝胆气机失和所致的失眠难寐、眩晕时作、胸胁胀满、呃逆呕吐或轰热时作、烦闷不适等症,舌脉象为舌红,左脉弦弱,右脉弦大。

41.松粘汤(王习培方)

生黄芪15克,皂刺15克,生苡仁30克,海藻15克,赤芍10克,丹参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炒菜菔子15克,蒲公英30克,槟榔10克,生大黄10克,黑木耳10克。

每日1剂,加冷水适量浸泡20分钟后始用武火煎开,然后用文火煎30分钟,如法煎3次,药液混合分早中晚3次服用。便秘者大黄后下,10~15剂为1疗程。

通脏行气、活血化瘀、降浊利湿、缓急止痛。

手术后肠粘连。适用于外科手术后,有屡发腹痛病史,疼痛多在进食后发生,阵发加重。伴不同程度腹胀,肠管充气,矢气和排便后可减轻,部分病人伴有呃逆,呕吐,大便秘结。腹部听诊肠鸣音亢进,舌质红、欠润,苔薄黄或浊腻,脉弦数、沉滑或沉涩。

气虚加党参、黄芪各20克;血虚加当归、川芎各10克;病程日久血瘀加三七3克(冲服)、紫河车10克;阳虚加附片3~10克;大便干结加生地15克;腹胀加枳壳、厚朴各10克;呕吐呃逆加竹茹10克、代赭石30克;腹痛不止加白芍30克、甘草6克。如欲巩固疗效,症状消失后可按原方2倍剂量加三七20克、当归20克烘干研末过筛装胶囊,每次服3克,每日3次,远期疗效可靠。

42.慢宁汤(王仁强方)

党参15克,炒白术15克,茯苓30克,防风10克,陈皮10克,炒枳壳15克,补骨脂15克,巴戟天15克,诃子10克,肉豆蔻10克,玫瑰花15克,金樱子15克,木香10克,合欢皮10克,白豆蔻10克(后下)。

健脾补肾、固肠止泻。

久治不愈的各种慢性腹泻,尤以脾肾阳虚引起的腹泻为主。

每剂方药加水浸泡20分钟后,煎煮2次取汁毫升,早、中、晚餐后1小时各服1次,日1剂。

如腹部胀痛不适,加延胡索、香橼皮;肛门坠胀,加秦皮或槐花;纳食差,加鸡内金或楂曲;腹胀、嗳气,则酌加玫瑰花。

本方对于舌苔黄厚腻,湿热重者不可服,禁食甜品及豆类食物。

43.加味葛根汤(王乐善方)

葛根20克,桂枝、白芍、大枣、当归、川芎、申姜、狗脊、杜仲、牛膝、鹿角胶(捣碎烊化冲服)各15克,麻黄、生姜、甘草各5克。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早、晚各服1次)。

颈椎病

《名医名方录》

44.疏肝和胃汤(王兆松方)

柴胡10克,瓜蒌仁15克,川连10克,枳壳10克,木香15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草豆蔻10克,半夏15克,榔片10克,莱菔子10克,黄芩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疏肝理气,和胃散寒。主治肝郁胃寒。

45.清荣饮(王祉然方)

槐花25克,生地榆15克,白茅根20克,白芍、玄参各15克,金银花、生地各20克,大枣20枚,鸡内金15克,炒三仙各10克

上药加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每日1剂,二汁混合,早晚各服1次。

清热凉血、滋阴补虚。

过敏性紫癜。证见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常伴有鼻衄、齿衄及月经过多,或有发热、口渴、心烦、舌红苔黄、脉数。

王祉然《中医杂志》(12)年

46.三草楂黄汤(王洪忠)

生地、防风各10克,大黄、鹿衔草、甘草各12克,紫草15克,生山楂30克。

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疏风清热,行瘀解毒。

紫癜性肾炎。

风热内盛兼咽痛重者,加蝉衣、玄参、山豆根;热伏营血,紫癜致密经久不消者,加丹皮、赤芍;血尿明显者,加白茅根、旱莲草;腹痛兼便血者,加白芍,焦大黄;气虚倦怠乏力者,加太子参、冬虫夏草、黄芪;阴虚明显者,加女贞子、旱莲草;热象明显者,加白花蛇舌草,败酱草。

王洪忠《名医治验良方》

47.止眩除晕汤(王忠民方)

半夏12克,车前子(包煎)、牡蛎(先煎)各30克,桂枝、泽兰、陈皮各15克,川牛膝、生姜各12克,白术20克,丹参、茯苓各24克,琥珀6克(研末,冲服)。

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化痰,利湿,祛瘀。

耳源性眩晕。

呕吐频繁,重用生姜,加代赭石;面色苍白,汗出无力,加人参、黄芪。

王忠民《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48.清热止衄汤(王永钦方)

生石膏20~30克,桑白皮、栀子、黄芩各12~15克,白茅根、藕节25~30克,大蓟、小蓟、怀牛膝各15~20克,赤芍、丹皮各9~12克,生地10~15克,甘草3~6克(小儿剂量酌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鼻衄。

肺热盛者,重用桑白皮、生石膏;胃火盛者,重用栀子、生地,加生大黄;心火盛者,重用栀子、生地、丹皮;肝火盛者,重用黄芩、栀子、赤芍,加龙胆草。

王永钦《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49.和养疏化汤(王祖雄方)

羌活5g独活5g防风6g 桑枝9g 桑寄生15g 炒干地黄15g 细辛3g 淡姜5g 法半夏9g 陈皮9g 茯苓15g 炙甘草3g

水煎服。

和养肾气,疏散风寒之邪。

治疗男子房事不节,感受风寒,症见头作昏眩而痛,后脑尤甚,肢体疲楚,腰脊为甚,腿膝酸软无力,寒热不扬,略有烦躁少寝,口淡,舌淡嫩,苔白,脉虚浮,两尺无力。

如兼见腰背痛者,上方可加杜仲15g,熟附片9g(先煎30分钟)。

50.小儿理脾和胃散(王正雨方)

山药、茯苓、薏仁米、山楂、扁豆、陈皮、神曲、芡实各10克、莲子6克、砂仁5克、黄连2克、麦芽20、炒米

上药焙干研细,餐前服10克

健脾和胃、祛湿止泻、安神定惊

小儿肠炎、疳积,脾胃不和型

51.寄生猪苓汤(王小雄方)

沙苑子、山慈菇各15克,桑寄生、猪苓、白花蛇舌草各30克。

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补肾解毒,清热利水。

膀胱癌。

气短、乏力、头晕,加党参15克,黄芪30克,茯苓30克,女贞子30克。

王小雄《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52.参冬白莲汤(王帼珍方)

沙参30克,天冬、麦冬各9克,茯苓12克,生地15克,怀山药30克,川贝母、知母、桑叶各9克,三七3克,阿胶9克(烊冲),甘草3克,鱼腥草、半枝莲各30克,白花蛇舌草5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滋阴润肺,消瘤散结。

气阴两虚型肺癌。

胸痛加赤芍、丹参、郁金、瓜蒌;胸水加龙葵、葶苈子、薏苡仁;咯血加藕节、白茅根、仙鹤草。

王帼珍《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53.新加正气汤(王传吉方)

[处方]苏叶10克.藿香10克连翘15克薄荷5克白芷10克川连10克黄芩10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1日1剂,水煎约毫升。1岁以内1次服20毫升,2岁以内30毫升93岁以内40毫升,隔2小时服1次,日服4次。3岁以上毫升,日分3次服之。

解表化湿,清热和中。

小儿外感表证,风邪夹湿、阻中化热者。

本方适宜於证见,发热汗少、头痛身重、困倦嗜睡、纳呆便溏、胸闷泛恶、或呕吐腹拥、或鼻塞流涕,咳嗽不甚,口渴而不多饮、苔白苔多或滑腻,舌质偏红,脉浮濡而数等风邪夹湿、阻中化热的外感表证。咳嗽可加前胡10克、杏仁5克;恶心呕吐加半夏10克、陈皮5克;腹泻加滑石12克:炒薏仁10克。

54.乳痈立消汤(王世国方)

蒲公英45克,连翘15克,金银花15克,皂角刺15克,天花粉9克,王不留9克,漏芦9克,桔梗3克,葛根15克。

每日一剂水煎2次混匀分早、晚饭后温服。连服3-5剂即可痊愈。禁食辛辣。

乳腺炎

55.回纳方(王玉强方)

生白芍20g,丹参20g,鸡血藤20g,生地15g,桂枝9g,牛膝9g,伸筋草12g,茯苓12g,秦艽12g,泽泻12g,香附10g,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次。

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

王玉强.辽宁中医杂志,

56.宣痹汤(王永刚方)

丹参15克,川芎12克,牛膝18克,茯苓12克,泽泻20克,木瓜20克,木通10克,威灵仙30克,伸筋草30克,川续断12克,细辛3克,甘草6克。

上方加水毫升,煎至毫升,每日1剂,分早、中、晚3次温服;另外将其药渣加水0毫升左右,煎10~15分钟,先熏患肢膝关节部约10分钟,至水温降至50℃左右时,用毛巾沾药液洗患处,每天熏洗2~3洗次。15剂为1个疗程。一般用1~3个疗程。

适用于膝关节慢性滑膜炎。

57.菖蒲五皮汤(王雪苔方)

石菖蒲30克,海桐皮30克,合欢皮15~30克,五加皮15~30克,牡丹皮15~30克,香白芷15~30克,寻骨风15~30克,归尾1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细辛10克。上药加水,至淹没药物2~3厘米为度。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煎15~20分钟,加入食醋20~30毫升,置于净盆内,盆上放1木架,患足踏其上,以药液蒸气蒸熏患膝;药液转温后,用其反复洗浴患膝15~30分钟。每日如法熏洗2~3次,每剂药物,夏季可连续用2日,春、秋和冬季可用3日。3剂为1个疗程。

舒筋活血,温化瘀阻,祛风除湿,行气止痛。

适用于膝部创伤性关节炎。

王雪苔《当代中药外治临床精要》

58.蠲痹通络汤(王真方)

独活10g,秦艽10g,防已10g,五加皮10g,川芎10g,川草乌10g(有毒),威灵仙15g,赤芍15g,川断15g,寄生20g,川牛膝20g,细辛3g。

水煎服,每日1剂,1个月为1疗程,一般服用1~2个疗程。

腰椎间盘突出症,肝肾亏虚,风寒湿痹。

王真.天津中医,,13(1):27

59.肝硬化腹水效方(王国田方)

白术,泽泻各克,鳖甲,龟板,三棱,莪术,穿山甲各克鸡内金50克

研细,过目筛,备用。

每次10克,每日3次,饭前半小时温水送下,20天一疗程,间隔3天继续下一疗程,

肝硬化腹水

60.宣肺疏风汤(王香石方)

桑叶12克,薄荷3克(焗),前胡、桔梗、牛蒡子、枇杷叶、北杏仁各9克,橘红4.5克,甘草3克。

每日1剂,水煎服(加清水3碗,煎取1碗,下薄荷,再煎3分钟即可),日服2次。

宣肺疏风。

风温轻证。

王香石《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61.胸痹汤(王炳勋方)

党参10克桂枝10克薤白10克全瓜萎15克五灵脂l2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乳香10克清半夏10克炒枳实10克陈皮10克

通阳宣痹,祛瘀化痰。

胸痹。

62.童脉汤(王金亮方)

当归30克,黄芪30克,香白芷5克,黑芝麻12克,王不留行10克,麦冬10克,天花粉6克,瓜蒌12克,丝瓜络6克,通草3克,川木通3克,桔梗5克,甘草3克。

每日一剂,水煎取汁毫升饭后服,连服3~5剂。服药期间可随药服用鸡汤或鱼汤一小碗以资其化源。

大补气血,养阴充津,兼以通络下乳

产后缺乳

乳房胀痛有块加炮甲珠5克,路路通5克,枳壳6克;精神不振加党参8克;乳房红肿加金银花15克,蒲公英12克,纳差加神曲10克,焦山楂10克。

63.乳痈立消汤(王世国方)

蒲公英45克,连翘15克,金银花15克,皂角刺15克,天花粉9克,王不留9克,漏芦9克,桔梗3克,葛根15克。

每日一剂水煎2次混匀分早、晚饭后温服。连服3-5剂即可痊愈。

禁食辛辣。

乳痈

64.消痔汤(王庚贤方)

[处方]当归10克槐实10克大黄炭10克椿皮炭10克

[功用]清肠止血,化瘀消肿。

[主治]痔疮及肠风下血。

65.调络饮(王乐善.辽宁医院)

桑寄生、生地、丹皮、白芍、黄芩、菊花、杜仲、牛膝、桑枝、桂枝、甘草各15g 夏枯草、生石决明各30g

每日1剂,水煎汁mL,早晚分服

调气和血,平肝降逆。

肝火上炎型、阴虚阳亢型或气滞血瘀型高血压。

66.泄泻灵汤(王英鹏方)

党参12克,白术15~18克,茯苓10克,黄芩、车前子、防风、苍术、柴胡、白芍各9克(小儿用量酌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健脾益气,清热利湿。

慢性腹泻。

气血虚甚,加黄芪15~32克,白芍用至12克;营卫不调、经常感冒者,加羌活、独活各9克,姜枣引;腹胀痛甚者,重用白芍,加川厚朴、陈皮、半夏、高良姜、元胡等;脾肾阳虚,加吴茱萸、肉蔻、补骨脂等,甚者见四肢偏冷、脘腹发凉,加炮附子、干姜、草豆蔻;饮食积滞、脘腹痞胀者,加焦六曲、焦山楂、焦麦芽;泄泻稀水、寒甚者,加苡仁、炮附子、山药,重用车前子,减黄芩;久泻不止者,加升麻6~12克,或诃子肉、罂粟壳、赤石脂等;脾虚甚,炒白术可用至32克以上。

王英鹏《中医杂志》(3)年

67.抗风湿汤(王为兰方)

菟丝子10~15克,制狗脊10~15克,炒杜仲10~15克,生川续断10~15克,大熟地15~20克,淮牛膝10~15克,肉桂5~10克,党参10~15克,炒自术10~15克,当归10~15克,炒白芍10~15克,炙川乌6~15克,细辛3~15克,独活6~12克,防风6~12克,威灵仙10~15克。

水煎,每日1剂,2次温服。

温补肝肾、益气养血,佐以祛风散寒燥湿。

慢性风湿性关节痛、风湿肌肉痛、腰痛、坐骨神经痛。

全国著名风湿病专家王为兰教授验方

68肝硬化腹水效方(王国田方)

白术,泽泻各克,鳖甲,龟板,三棱,莪术,穿山甲各克鸡内金50克

研细,过目筛,备用。

每次10克,每日3次,饭前半小时温水送下,20天一疗程,间隔3天继续下一疗程,

肝硬化腹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