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痤疮医院那家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210111/8578752.html文图:李丽
大凡中药,须经泡制后方可入药。这一中医特色在保证用药安全和药物疗效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其中药的产地不同和中医医生各自用药的原则,历史上往往把炮制中药的方法视为“秘方”。地域性和中医的辩证性使得中药的炮制带有一种神秘的面纱,这一技艺,往往采用师带徒及口口相传的方式继承和传播。而作为我国四大药材集散地的禹州,在几千年的中医药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禹州独有特色的禹带传统炮制。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禹州中药加工炮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裴留兴,就是一位炮制技艺苑中的辛勤园丁。
36岁开始学徒到炮制大师
出生于年的裴留兴,在年前还不了解什么是中药炮制,有一次在岳父田德臣的家里,他看到岳父在炒制一味中药,便问岳父为什么把鲜嫩的中药炒成黑炭般一样。岳父给他讲了中药炮制的基层知识和重要性。从此30多岁的他对中药炮制有了兴趣,几经努力,他来到禹县制药厂当学徒,跟随老药工、老药师学习中药加工炮制技艺,他通过跟师学习,和自己的勤奋努力以及亲自操作、苦练,在中药材以及饮片的加工及辨别真、伪、优、劣方面,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功底。在掌握了基本的理论和实践之后,他组建了自己的“禹州健民饮片加工厂”在此期间,他加工的半夏、甘草、黄芪、黄苓等几十种中药饮片销往全国各地,在蒸、灸、炒、煅、润及制霜、发酵等方面形成独有的禹州中药材加工炮制特色。因药制宜、技艺独特、制作精细,受到各地药商的好评。他的中药炮制的好、精细达标,在受到同行和药师们的好评的同时,他总觉得自己的中药炮制技艺还不够扎实,不能完全地把中药炮制的效果达到更高的层面。于是,他放弃了自己日益红火、质量和效益都很好的饮片厂。从年开始,他又以小学徒的身份拜张鸿勋、孙耀祖两位在中药炮制技艺方面很有建树的老药工为师,更加系统的学习中药的炮制与应用。他放下“厂长”架子,不耻下问,虚心求教,在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技术和实践中探赜索引,兼收并蓄,并在两位老师的言传身教下,裴留兴的中药材加工炮制技艺日渐臻美,并独具特色,成为禹州市乃至全省中药鉴定、中药制剂、中药炮制绝活绝技的技术专家。年9月被中华国学、国医、国药论坛专家委员会评为高级中药炮制师,年被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禹州中药加工炮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多次担任禹州市中药炮制技能大赛的评论。并编著完成《中药材的加工炮制与使用》、《禹州中医药文化》《禹州有毒中药传统炮制技艺》等著作。
传承中药炮制技艺,使其发扬光大
裴留兴熟悉中药材及其常用饮片、精通中药材的加工炮制技艺,被省内外的徒弟及家庭徒弟称为“中药炮制的活字典”。业内人士都知道,中药材的炮制技艺是门经验学,完全靠药工的经验操作,有的药材在炮制的过程中,是没有固定教材的,只能靠长期的经验来实施。裴留兴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即口尝、眼观、手捏去辨别炮制是否到位。
裴留兴老人常对他的徒弟们说:“如药炮制不当,药材报废是小事,出了人命可是大事。”他在乡下的一个徒弟有一次请他去药铺喝茶,恰巧徒弟炮制中药草乌,裴留兴拿出一小块,用舌尖舔了下说,“这药材可没有炮制好,麻辣感很重,已麻至舌根部,说明浸泡不到位,毒性还很大,需继续换水浸泡”。徒弟听后说,“我也尝过,总感觉可以了,看来还要请老师传道”。于是徒弟又叫来人,让裴老师用给他们传授些炮制方面的绝技。
在授课之间,有个学徒问他,在炒爆用火时,总掌握不好,让裴老师给指点一下,裴留兴就拿酸枣仁为例为其讲解说,“用文火翻炒至爆花后,物质才能改变,有增其安神功效。如果用武火翻炒,会将药物炒糊,失去药效。是否爆成功看药物爆花率的高低”。本来,学徒们是请老师来喝茶休息的,却又变成了中药炮制技术的课堂了。
有了这次徒弟们在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裴留兴想,中药炮制过程中,观察药材润、泡、蒸、煮、熬是否到位,以及防止药物泡润“不及”和“伤水”问题这是炮制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怎样去检验是否达标呢?
在长期的实践中,裴留兴总结出了穿刺、拆断观察、口尝、手捏的方法,除上面口尝毒品的经验之外,其它几种方法也是辨别中药炮制达标不达标的实用方法。如折断观察:观察药物断面,折断时挤出水滴,药物已无药效;断面中心部位仍是干燥状态的为“不及”,没有润泡透,应继续泡润。等等。
在30多年的中药从业实践中,裴留兴不断完善、发展、创新中药加工炮制技艺,尤其是对蒸、炙、炒、煅、润及制霜、发酵等方面。如熟地、黄精炮制“九蒸九晒”;陈皮润后打板切制,线细入丝而不宜折断;元胡用醋浸润后,置锅内文火炒至橙红色;枳壳去瓤后,用特制夹板切成鸭咀形;又如毛姜、枇杷叶、厚朴刮粗皮,去栓皮,连翘去芯、乳香,没药去油,巴戟抽盘,远志去骨,柏与仁,瓜娄仁制霜等均做到因药制宜,独具特色。
这些独特的绝技方法,都是裴留兴在长期的中药炮制衶中积累的宝贵方法。
家庭弟子与博士徒弟
中医药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千年的为人类医疾救病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许多传统的中医炮制技术如今已濒临失传境地,例如,中药补血膏、祛斑膏等这些既传统而又效果非常好的方药的热制,掌握其技术的老药工就全国而言也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位。
为了保护传统的加工方法和加工手艺,裴留兴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搜集、整理出禹州民间加工,切制炮制的禹州道地药材的最佳方法,并把这些珍贵的工艺向弟子们毫无保留地传授。首先他带领其家庭的徒弟们研制熬制出了“补血膏”、“祛斑膏”等药膏绝活,由于实际的临床运用后效果颇佳,他便通过边研究,边讲解的形式向家族徒弟传授,使得古老的验方和炮制技艺得到复活,为中药炮制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自年组建饮法加工厂开始,裴留兴影响并带领其弟弟裴小俊、妹妹裴书珍、儿子裴强、女儿裴莉、媳妇李群培、孙子裴启超、外孙王起鹏相继从事中药炮制加工行业。指导家庭中的弟子学习中药加工炮制技艺,以及各方配方,制膏、丸、散、药、酒等工作。裴莉被中华国学国医国药论坛专家委员会评为高级中药炮制师。李群培取得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证,外孙王起鹏今夏毕业后,也报考了中医专业,立志要继承与中药传统炮制技艺,发扬中医药文化。
禹州历史上,长期稳定的药材贸易,促进了中药炮制的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理论体系,中药加工炮制技艺久负盛名,一些国内外的中医、中药工作者,向往并崇拜禹州的中药炮制技艺,自古至今,不知有多少有识之士,从事中药炮制的人士到禹州拜师学艺。就在刚刚过去的7月3日,来自全国各地的32名中药炮制人员来到禹州,按照中医药界的传统礼仪,正式拜禹州中药加工炮制技艺项目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为师。裴留兴是六位师傅中的其中一人。
仪式结束后,师徒分别进行了交流。来自中国中医药科学院的年轻博士张震在和裴留兴师傅谈话时,裴留兴对张震说:“仪式只是个形式,关键是今后咋开展实践”。张震博士听后,突然伸出右手,拉着裴留兴说:“老师,你真说对了,我们来之前,就是奔着禹州悠久的中医药历史和你们的炮制技艺来的,仪式只能说明我们成了师徒关系,真正的目的是我们怎么才能从你们的实践中去学一些宝贵的,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中药炮制技艺的宝贵经验”。
午饭后的下午,张震博士便率领中国中医科学院的5位硕、博士来到裴留兴的盛百莉药行、亲自拜访这位刚认拜的师傅。在认真地听了裴师傅精妙的炮制绝活讲解后,个个伸出了大拇指,连声叫绝。随后,他们一行5人认真地观看了裴留兴的女儿裴莉现场熬制的传统膏滋。
这群博士徒弟走后的第三天,裴莉收到了他们发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