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阳光在六月里变得骄横了,刘立民站在长江堤岸上的天然塔广场上,能看见隐隐升腾的暑气,听到花草窸窸窣窣的拔节声音,一排排合欢树上,花开得蓬蓬勃勃,灿如朝霞,人行道上的青石板上反射出坚硬的光亮。不远处,一群白鸽在广场中央安静的啄食,时不时发出咕咕噜噜的低喁,与树上知了的聒噪夹杂在一起,与长江哗哗的江水一起流淌。
刘立民走到茂密的桂花树下,将一摞职称申报材料放在树周围的花坛上,皱着眉头,苦笑着摇了摇头。这已经是他第五次,也是第五个年头申报中高职称了,与前四次一样,这次又名落孙山,不同的是,前四次都是因为“学术论文”不够,教研成绩不如人,获得的奖项也不凑数,这次的落选理由,很简单,僧多粥少。松岗区中小学教师有一千多人,而高级职称指标数只有六个,教育局机关留两个,剩下四个指标重点倾斜城区重点中学,位于城郊结合部的十七中,很难受到关照。刘立民心中十分困惑,自己一生不追求什么,只是对自己教书育人这个崇高职业挺敬重,尽管在郊区初中教语文,学生大多是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他从不放弃担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师的责任,从他手中参加中考的学生,平均成绩并不差,只是缺少市级尖子生。学校领导和大多数同事,还是认同他的业务能力的,每年中学高级教师职称,他都能获得参评推荐。刘立民不喜欢搞东抄西凑的“教研论文”,更不喜欢找关系去发表“学术论文”,但他代表学校交流讲课、观摩竞赛课、语文教研活动,在全市还是小有名气。他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教师评职称要跟行政官员的职务一样,一评定终身,要影响人一生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因为这样教育局各科室领导、学校校长、书记、副校长、副书记、工会主席等大小几百个领导,太需要这个高级职称,竞争性太强了。
刘立民去教育局教师管理科领回自己的职称参评资料,发现教育局这座五层楼的机关里显得很拥挤,各间办公室都塞满了人,各科室领导个个似打仗一样,都在紧张地工作着,好像比下面学校里的老师还要辛苦。看来机关干部的工作水平和学校普通教师的工作水平是有重大区别的。他没想到,张科长会让他留下,带他到五楼局长办公室去见王局长。王局长比他还要年轻几岁,无论在哪里遇到人,都是一脸的堆笑,尤其见到领导,弯着腰笑,让人感到亲切。过去他们没有机会接触,刘立民见局长最多的机会,是局长在学校陪同市区领导检查工作的时候,刘立民只能隔着老远看看局长的身影。张科长泡好一杯茶水,轻轻带上门,离开了局长办公室,留下忐忑不安的刘立民独自面对着局长。王局长面对不自在的刘立民,略带歉意地笑了笑,开口道:“对不起,刘老师,这次因指标问题,又让你委屈了。还要请你多多理解教育局的苦衷,现在全区三十年以上教龄的老教师比较多,他们都想尽早解决,但指标却一年比一年少,而且还有几个校长和科室主任没有解决,只能委屈刘老师了,又要再缓一年了。”刘立民很感激教育局领导亲自给他做工作,故作轻松地说:“不要紧,不要紧,我理解,应该让最需要和条件更好的先评上,我不会有意见的。”
满脸堆着笑容的王局长高兴了,“谢谢刘老师的理解和支持,今天请你来,还有一件事请你帮教育局的忙,听说夷陵市最大的企业家马承宗先生和你是发小同学,一起下过乡,帮你进三七一厂,推荐你上大学,关系很铁吗?”王局长的话,让刘立民有些莫名其妙,随即反应过来,心中明白王局长醉翁之意不在酒,但又有一点不明白,马承宗与教育八杆子都打不着边,难道他和王局长有什么联系吗?这么想着,刘立民仍然默不作声,继续听王局长讲。“马承宗现在是夷陵市一言九鼎的人物,是省领导和市领导的座上宾,听说他到新疆,当地领导都把红地毯铺到机场去了,这几年中南长江股份有限公司也给辖区内的几个学校捐了不少款,但我们想成立个松岗区知行教育助学基金会,请他出面担任会长,区长请过他,他让下面分公司一个总经理担任,我们想他面子大些,他当会长能得到省市领导重视,请他给市里做工作,明年松岗区教育系统多争取一些指标,你想办法去劝劝他,社会上都传说你和他的关系不一般,”刘立民听懂了王局长说的每一句话,想了会,说道:“王局长,您听谁说我和那个马总关系很铁啊?那都是些江湖传说,我有个姓马的同学,他叫马小毛,下乡回城在九码头街道装卸公司工作,企业解散下岗了,现正在国际大酒店当门卫,这个马承宗和我半点毛线都没有。”王局长怔住了,问道:“那桃花岭中学捐款万的石刻上有你和他的名字,这是事实吧?”刘立民听了这话,释然一笑,“那是同学会误会了,王局长你想想,我这个教书匠,一点工资,哪里有钱捐款哪?”王局长仍不相信,他事前是做过很多调查的:“听说锦绣山城的内部指标房,你不要了几套啊!”刘立民听了这话,心中怒火立时燃烧起来,血脉贲张,沉下脸来,大声道:“请王局长去问一问市里和区里领导,那个高档小区内部团购房的猫腻在哪里,他们最清楚!”刘立民脸上的怒色让王局长满脸笑容消失了,口中呐呐道:“哦,那的确都是江湖传说,看来明年争取市里多给高级职称指标的事又要打水漂了。”刘立民站起来说道:“放心吧王局长,明年我不会再参加评选了!”说完这话,刘立民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局长办公室。
每当刘立民心中烦闷时,他会去一个地方静心修养自己,努力去做父亲对他的期望“一个有学识的人”,那就是到市图书馆去读书。在这个最好而又迷茫的时代,只有潜下心来不断地读书,充实自己的文化素养,才不会迷失生活的方向。刘立民坚持多读书,读好书,这个习惯已经养成三十多年了。长期以来,他每周必须安排自己到市图书馆借书还书,在阅览室读一天的书,读《新华文摘》、《人民文学》、《炎黄春秋》、《作品与争鸣》等大量的文史哲综合刊物,还坚持每年定购《中篇选刊》、《小说选刊》,读世界名著,更多的喜爱读中国文学作品《白鹿原》、《古船》、《平凡的世界》等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喜欢看地方历史文献、方志、文史资料,了解地方风情和土家族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