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向东的财富再次增加!”
最近,以亿元的资产,白酒企业家吴向东夺得株洲首富的称号,较去年增加了亿元。
从一个五粮液的经销商开始,到创建自己的金六福品牌,吴向东花了27年时间建立了一个全国知名的白酒帝国,一度成为白酒界的领头人。
在中国酒类市场的多变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的企业家为数极少。
可能连吴向东自己也没想到,他最初只是代卖他人的酒,结果竟建立了一个白酒帝国。
“一丝不苟制酒、细致打造产品、耕耘文化打造品牌、诚心诚意构建销售渠道、精心规划提供体验、踏实经营公司、承担责任推动振兴。”
看看吴向东的创业历程,仿佛看到了中国白酒行业几十年的发展。
吴向东18岁就开始独立生活,最初在一家商贸公司工作。
两年后,他考入湖南对外经济贸易学校,并在毕业后在姐夫傅军的推荐下进入新华联集团。
正是在这里,吴向东开始了他的白酒生涯。
由于经常参加商务活动,吴向东意识到酒在这些场合中非常关键,于是决定自立门户。
年,他在长沙创办了海达酒类食品有限公司,开启了他的酒水销售事业。
他前往五粮液生产基地考察,并在傅军的协助下获得了五粮液旗下“川酒王”的代理权。
吴向东的商业天赋令人赞叹。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将“川酒王”推至全国销售冠军。
然而,“川酒王”的成功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当时“川酒王”还没有注册专属商标,市场上出现了许多仿冒产品。随着白酒市场的竞争加剧,下游经销商的生存越发困难,吴向东不得不寻找新的发展道路。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与大型制造商合作,进军尚未被重视的中档酒市场,创立自己的白酒品牌,合作伙伴仍是五粮液集团。
五粮液集团非常看好吴向东的销售能力,接受了他的合作请求。在吴向东注册商标后,由五粮液集团负责代工生产。
年,金六福品牌应运而生,吴向东开创了白酒行业的贴牌生产模式,并逐步巩固了他在白酒界的地位。
为了让品牌印象深刻,吴向东在品牌命名上花了不少心思。
在传统文化中,有“五福临门”的说法,指的是“寿、富、康、德、和”,吴向东在此基础上加上了“孝”,由此产生了“六福”。
为了突出富贵意味,吴向东又在前面加了“金”字,最终将品牌命名为“金六福”。
这个听起来富有吉祥意味的名字,非常符合广大消费者的心理。
然而,一个响亮的名字并不足以使品牌火爆,更关键的是吴向东如何利用广告进行推广。
在那个时代,许多白酒品牌都依靠央视的广告推广而闻名。精通营销的吴向东自然不会错过这个开辟销路的好机会。
年,金六福一经推出,便通过大量的广告投入迅速走红。
年,当中国男足首次闯入世界杯时,许多球迷将教练米卢视为男足的幸运星。吴向东抓住这个机会,邀请米卢成为金六福的形象代言人。
“中国人的福酒,金六福”这句广告语迅速流行全国。
那时,金六福的广告投放量一直居于白酒行业之首。
在短短3年时间内,吴向东便将金六福打造成了白酒行业盒装品牌的全国销量冠军,年销量高达9万吨,成为了一个国民级的白酒品牌。
到年,仅仅用了7年时间,金六福的销售额已经突破了29亿元,到了年年底,营业额更是超过60亿元,仅次于茅台和五粮液。
金六福品牌的成功被后世视为酒业营销的经典案例,被北大、清华等多所高校的MBA课程采用。
但吴向东在白酒行业的布局并未止步。
“高处不胜寒,饱满须担忧。”
吴向东并没有因为金六福的成功而自满,他开始思考如何在白酒行业走得更远。
他明白,不能永远依赖五粮液酒厂的代工生产,这是让别人掌握自己命运的关键,必须拥有自己的生产能力,他将目标转向了白酒行业的上游领域。
从年到年,8年的时间里,通过收购和并购,吴向东先后整合了湖南湘窖、安徽临水、贵州珍酒、江西李渡等多家地方性标志性酒企,因此被誉为“白酒界的教父”。
有了自己的生产基地,强大的终端流通领域也不可缺少。
年,吴向东在老家醴陵开设了第一家“华致酒行”门店,主题为名酒专卖,并成立了华致酒行连锁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据吴向东回忆,创立华致酒行是因为两件小事启发。
一次是春节期间,他邀请朋友到家中聚餐,想要开一瓶好酒招待朋友,结果酒水质量很差,令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另一次是一个朋友搬家时,让酒业大亨的吴向东评估家中藏酒的质量,结果发现朋友家中的藏酒有七成是假货。
敏锐的吴向东从这两件事中看到了商机:如果能建立一个销售规范、质量可靠的白酒销售场所,将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吴向东抓住行业痛点,创建了以“保真”为核心的新型连锁模式,并紧密合作五粮液、茅台等顶级白酒品牌,誓言成为名酒的“金牌服务员”。
至今,五粮液、茅台等名酒在华致的营收中仍占主导地位。
通过提供货真价实的产品、华丽的店面装修以及专业的导购服务,华致酒行迅速在市场中崭露头角。
单个门店的年销售额可达数百万元,这种经营模式很快在湖南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成为全国知名的高档白酒连锁专卖店。
年,华致酒行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酒类流通领域的A股上市公司。
“一丝不苟制造美酒、精雕细琢打造产品”,吴向东在去年的一次演讲中分享了这句话。
为何日本清酒品牌在市场低迷时仍能实现增长?
“靠的是什么?品质!”这也是吴向东成功的秘诀——坚持与努力,品质与声誉。
年,在收购珍酒不久后,白酒市场开始持续低迷,市场环境整体不佳。
吴向东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静下心来提升酿酒的质量和产能,他的目标是将珍酒打造成名酒品牌,成为“酱酒第二”。
坚定的决心和务实的态度为珍酒后来的强势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吴向东非常务实的酿酒决心也与他的一次独特经历有关,曾想拜访法国著名的罗曼尼康帝酒庄,却被婉拒:
“你喜欢我的酒就够了,我要专心把我的酒做好,不必来参观我的酒庄......”
这句话给吴向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国内许多酒企更注重快速销售,热衷于营销,而忽视了酿酒这一核心。
无论他人如何看待,吴向东决心要将珍酒做好。为此,他采取了两项措施:
一是保留品牌的传统。他保留了珍酒原有的百余位优秀酿酒工匠,确保珍酒的技艺得以传承和发展。
二是建立原生态生产基地,从育种到生产,对酿酒过程进行全方位控制。
在吴向东接手初期,珍酒的年产量仅有一两千吨。
到了年,珍酒的产能已经达到3.5万吨/年,成为贵州酱酒企业中的第三大品牌。
“做实业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只有坚持下去才会有收获”,吴向东对未来满怀信心。
过去一年,中国白酒行业经历了起伏不定的一年。
竞争加剧、价格倒挂、库存过剩、行业集中化趋势明显,白酒行业面临越来越多挑战。
原定于年12月的杭州国际酒业博览会因“经销商及代理商库存过剩,无法进行正常采购”的原因,被推迟至年与北京国际酒业博览会合并举办。
“去库存”已成为近几年白酒行业头疼的问题。
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去年第三季度末,20家上市酒企的库存总额达到.54亿元,其中贵州茅台的库存量居首位。
此外,随着白酒库存的增加,产量还在连年下降。
根据去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显示,全国规模以上的白酒企业产量为.6万千升,同比下降了9%。自年以来,白酒产量已经连续六年下降了。
为了解决库存危机并获取现金流,许多经销商不得不选择降价销售,导致许多品牌出现了价格倒挂现象。实际上,除了贵州茅台,几乎所有品牌都无法幸免。
种种现象似乎都表明,白酒市场逐渐走向低迷,白酒的销售也越来越困难。
实际上,在中国,白酒不仅仅是一种饮品,它还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是中国社交场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去年以来,大小各类酒企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库存挑战。
泸州老窖、山西汾酒等纷纷发布控货提价通知,后有白酒巨头五粮液、洋河等采用与央视总台节目联动的方式进行产品宣传。
考虑到宴席用酒在白酒市场上的重要性,许多酒企都再次将目光转向即将到来的年春节,去库存或将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
根据业内专家的预测,随着年第四季度的库存消化,加上年春节市场的推动,预计春节之后白酒库存将呈下降趋势。
尽管近年来白酒市场面临着诸如库存过剩、价格倒挂等挑战,但不可否认的是,白酒仍然是中国酒类市场的主流产品。
对于拥有数千年白酒文化的中国来说,市场的一时低迷并不代表白酒的衰落。
目前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困境可能会成为白酒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有力推动力。
#财富自由攻略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