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液是白酒行业中的牛股,目前市值近亿,股价从最低价30元上涨到多元(后复权价格),涨幅非常大。五粮液是怎么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背后的护城河又是什么?
五粮液净利润:
五粮液的净利润处于不断增长的态势,这也是其股价不断攀升的最大的支撑力。
昔日白酒之王变迁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的五粮液是非常强大的,但他是如何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如何实现利润不断增长,寻找背后的因素,以供借鉴。
A、-年:规模快速增长,五粮液成为行业龙头
98年国家放开名酒定价权管控后,五粮液率先提价,年提价使五浪液的价格超越了第一代白酒霸主泸州老窖;年提价超过了“汾老大”;年开始到年所开展的提价并稳定价格体系的工作,为五粮液后来的扩张奠定了价格基础。在年之间,五粮液公司经历了五次扩建,从第一次扩建后产能吨扩张到当前20万吨以上。由于浓香酒的酿造属性(优酒率大约15~20%),生产高端酒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大量中低档酒(头曲、二曲等),因此产能扩大以后,中低端酒产量迅速扩大。
这一时期,五粮液开创了买断经营模式,改变五粮液的产销规模和产品结构。公司通过买断包销及OEM模式提高公司的产能利用率,在中低端酒领域疾速扩张,代表为五粮春、五粮醇、金六福、浏阳河等。凭借买断模式,五粮液规模快速扩张,奠定了白酒龙头地位。
B、-年:黄金十年,量价齐升
前五年(年-年)五粮液都是高端酒价格的领导者,对比茅台,五粮液总是先于茅台提价。自年起,茅台逐渐掌握了价格主导权,开始引领高端白酒提价,此后五粮液进入跟随者角色,并逐渐拉开距离。
C、-年:行业深度调整期,五粮液受冲击
年底起,在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受到白酒塑化剂事件、及中央的三公禁令和酒驾入刑等政策的影响,白酒行业出现断崖式下跌。以茅台、五粮液为代表的高端白酒价格一落千丈,茅台从多元跌至元左右,五粮液从最高千元跌至最低时不到元
公司在行业低谷期主动降低出厂价,年将五粮液出厂价从元降至元,自身品牌力出现下滑。在此期间,公司收入和利润均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在行业调整期,五粮液出厂价出现反复波动。
D、年以来,五粮液二次创业
核心竞争力
作为“浓香第一酒”,五粮液在中国白酒史上有着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历史上,五粮液率先大幅提价,一举超越泸州老窖、汾酒等竞品,凭借“总经销+OEM”模式快速扩张成为行业龙头,位列成为中国第一高端白酒品牌。后来经历白酒行业的黄金十年,不断发展。再之后,凭借着二次创业,再次起飞。
五粮液作为一家白酒企业,营收规模由小到大,市场份额总体扩张,行业地位有目共睹,在中长期的商业竞争中取得并保持了相对优势,若说“护城河”五粮液的“护城河”主要在于品牌。
品牌是无形资产的重要方面,通过影响消费者和经销商的黏性,进而传导到企业的盈利上。一方面,对消费品而言,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品牌在多大范围内、多长时间里占领消费者心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消费者及潜在客户的购买行为及复购率,进而影响到企业的营收和利润。另一方面,品牌对渠道也有很强的吸引力和黏性。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在同等条件下,经销商往往青睐那些知名度高、货品周转快、渠道利润率高的品类、品牌。这进一步增强了销售端对品牌的黏性,提升了消费者的可及性和购买概率,形成有利于强品牌的正反馈。
此外,年新任领导李曙光在“共商(大计)共建(平台)共享(未来)”的运营商代表工作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五粮液股份公司当前最重要、最关键、最迫切的目标,就是聚焦白酒主业,提升五粮液品牌价值。这也体现了对品牌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