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乌叶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药精解三附子
TUhjnbcbe - 2020/10/24 19:54:00
白癜风患者吃什么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6044014.html
附子:扶助阳气的神兵利器,回阳救逆的第一要药。附子药性猛悍,大辛大热,有温肾祛寒、回阳救逆之功效。虞搏云:“附子秉雄壮之质,有斩关夺将之气。”吴仪洛称:“其性浮多沉少,其用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无所不至,能引补气药以复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以滋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在里之寒温。”附子是比较重要的一个药,药之四维。附子不仅是温里药当中的一个重点药,也是中药里面一个很重要的药物。若能配伍得宜,力峻效宏。历代医家所以重视附子在临床上的应用,正是从强调阳气在人体的重要性这一观点出发的。人类与集大药大毒于一身的附子在地球上共生,是自然为人类健康的最佳安排。我们的先祖,冒着生命的危险,发现了附子的医疗价值,并掌握了附子去毒存效的应用方法,为中华医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受时代的局限,我们过去对附子的认识并不全面,致使附子至今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影响我们正确应用附子的关键是对药性的认识。

相关名

熟附子、侧子、乌附子、乌附块、黑顺片、黑附子、明附片、熟附片

产地

主产于四川的江油、平武、绵阳等地以及陕西省。四川布拖、云南亦产。为栽培品。

采收加工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成下列规格。

①盐附子: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

②黑顺片: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厚约0.5cm的片,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

③白附片: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厚约0.3cm的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干,习称“白附片”。

性状鉴别

盐附子

呈圆锥形,长4~7cm,直径3~5cm。表面灰黑色,被盐霜,顶端有印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体重,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充满盐霜的小空隙和多角形形成层环纹,环纹内侧导管束排列不整齐。气微,味咸而麻,刺舌。

黑顺片

为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5cm,宽0.9~3cm,厚0.2~0.5cm。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状,并有纵向导管束。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

白附片

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厚约0.3cm。

饮片

附片(黑顺片、白附片)直接入药。

淡附片

呈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5cm,宽0.9~3cm,厚0.2~0.5cm,外皮褐色。切面褐色,半透明,有纵向导管束。质硬,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口尝无麻舌感。

炮附片

形如黑顺片与白附片。表面鼓起,黄棕色。质松脆。气微,味淡。

性味归经

辛,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性能特点

本品辛热纯阳,峻烈有毒,入心、肾、脾经,药力颇强。上助心阳、中补脾阳、下壮肾阳,为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治亡阳及阳虚诸证每用。又辛热走散,为散阴寒、除风湿、止疼痛之猛药,治寒湿诸痛常投。

功效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妙记

附子:孩子成长的一生

孕期(怀孕附子)——婴幼儿期(产子之痛)——儿童期(叛逆惹火父母)——青春期(叛逆)——壮年期(离开父母,成就自己,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父母却仍然嘘寒问暖)——老年期(体会到还是常回家看看好)

什么不能等??孝顺不能等!!做父母不容易!常回家看看!

孕期母亲怀孕附子附子

婴幼儿期孩子的诞生母亲经历产子之痛之痛补火

青春期青春期的叛逆逆救逆

壮年期离开父母成就人生事业,父母不忘虚寒温暖离开:散散寒

老年期才体会到要常回家看看

回阳助阳

附子: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止痛

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主治病证

(1)亡阳欲脱。

(2)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畏寒肢冷、阳痿、宫冷、尿频。

(3)脾肾阳虚之脘腹冷痛、泄泻、水肿。

(4)心阳虚衰之心悸、胸痹。

(5)寒湿痹痛,阳虚外感。

配伍

附子配干姜:附子辛热,功善回阳救逆、温助脾阳;干姜辛热,重在温中,兼能回阳。两药相合,回阳救逆及温中之力大增,治亡阳证及中焦寒证效佳。

附子配细辛、麻黄:附子辛热,善补阳散寒;麻黄辛温,善开腠里而发汗散寒;细辛辛温气烈,善祛少阴经风寒。三药相合,善补阳发表散寒,治阳虚外感风寒功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5g,重剂30~g,先煎30~60分钟,以减弱其毒性;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本品清泄散瘀,故孕妇及无疲滞者慎服,脾胃虚寒者忌服。

药理

本品有强心、抗心律失常、扩张血管、调节血压、提高耐缺氧能力、抗心肌缺血、抗休克、抗寒冷、促进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增强免疫功能、抗炎、镇静、镇痛及局麻等作用。

中医对药物的药性以寒热来划分,没有明显寒热偏性的为性平。药性的确定是通过长期的实践所得;能治疗热症的药物属于寒性;能治疗寒症的药物属于热性;热症应用热药,寒症应用寒药会加重病情。中医对药性的认定历经了几千年,可以说总体没有问题,但也不能保证全部正确,附子就是一个特例。附子的功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最特殊,叫回阳救逆。回阳救逆就是对于亡阳证的一种治疗作用,或者一种治疗功效。什么是亡阳证呢?就是一部分人由于长期患病,因久病而阳气不断地耗伤,最后阳气衰败了,阳气损耗殆尽;另一种是突然之间患急性病,比如大吐、大泻、大汗淋漓,阳随阴脱,都会出现这种亡阳证。亡阳证的临床表现最典型的就是两个症状,一个四肢逆冷,一个脉细欲绝。“亡”在字义上,就是“无”的意思,古代的字词书,有“亡,无也”的训释,亡阳的意思是好像阳气没有了,就是人的阳气已经耗散殆尽了,也就是阳气欲绝。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阳气欲绝,主要是肾和心的阳气衰败、欲绝,因为肾阳的一个基本功能是能够温煦形体,肾中的阳气为阳气的根本,能够使人保持应有的温度。肾阳衰败就不能够温煦形体,所以首先出现的是肢体的远端出现逆冷,比较轻的可能就是手指、脚趾,严重的可能上肢超过肘关节,下肢超过膝关节,最后可能全身都有冷的感觉。四肢逆冷是肾阳衰败不能温煦形体的一个表现。心是主血脉的,心的阳气衰败就不能鼓动血脉,所以血脉不正常,出现脉细欲绝。表明它的基本病理是心肾的阳气衰败,衰败到了严重的极点,几乎是快没有的状态,这就是中医学当中的亡阳证。在这种情况下,附子就是中药里面能够“回阳救逆的第一品药”。因为附子回阳救逆作用最好,其他药物不可取代,虽然它有毒性,但在临床上它能够明显地挽回将要亡失的阳气,这个时候也就是挽回了生命,它历来就是急救亡阳证的一个重要的药物。从古代到现在,尤其是在古代的医疗情况下,完全是依靠口服附子这一类为主的药来治疗亡阳证。但是附子需要久煎,如果患者有时危急了,煎煮很长的时间,还要慢慢地让它放凉,然后再来给他喂服,那会耗费很长时间,可能有时就缓不济急,但没有办法。现在附子有急救的制剂,比如参附注射剂。一直到目前,尽管对于亡阳证可以采取综合的急救措施。附子虽然是回阳的第一品药,单用它的强度还显得不够,因为病证太重了,阳气虚衰到了极点,一味附子还难以胜任;它发挥挽回阳气作用也有一个过程,其比较缓慢,这是相对于干姜这一类药而言的。它又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前人治疗亡阳证,不是单纯地用附子一味药,常常配伍干姜和甘草,这就是张仲景的四逆汤。附子和干姜、甘草配伍,第一是降低附子的毒性,有减毒的作用,它们具有有相畏相杀的关系,附子畏干姜,也可以说附子畏甘草;甘草或者干姜相对则是杀附子毒,使毒性减轻。第二,增效,又是相须相使的配伍关系,能增强回阳救逆的效果。干姜也有回阳的作用;现代研究,甘草也是能够增强附子在回阳救逆方面的作用。另外,附子虽然回阳,但相对干姜来说,作用发挥要迟缓一点,所以有的书上就说附子之性偏于守,干姜相对是走的,它很快就会发挥回阳的作用,在初步有效的基础上,附子也开始有效了,所以可以使药力比较迅速,而且比较持续。它有以上多方面的优点,所以就配伍在一起。附子和干姜的配伍目的,是增效和减毒,大家必须记住,这是一个很特殊很重要的一个配伍。临床上的亡阳证,有的不是单纯的肾阳、心阳衰败,而且元气也虚脱,所以称为亡阳气脱,这个时候单纯用附子来回阳,对于元气的虚脱就没有针对性,所以这时候应加上人参。人参和附子配伍就是参附汤,现在的注射剂就是这个处方。总之,附子回阳救逆就这么一个情况,但是在临床上要真正用好不容易,前人说附子是一个最有用的药,也是一个最难用的药。最有用就是指的这种亡阳证,对这种急重证它能够挽回生命,有很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又说它最难用,最难用因为它是治的急重证,又是有毒的,对于药物的用法、用量、配伍这些要求,医生都要非常准确,稍有一点疏忽,可能就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所以又认为它是很难用的。第二个功效,补火救阳,补火就是补命门之火。补命门之火,实际上指的是人体的元阳,也就是肾阳。附子这里的补火助阳,就是补元阳,所以对于全身的阳虚证,附子都可以用。因此,在书上的应用第二条说用于阳虚诸证。阳虚证当中首先是肾阳虚,由于肾有多方面的生理功能,肾阳虚就有多方面的临床表现,附子一般都可以用。肾阳虚,首先不能温煦形体,出现畏寒身冷,腰膝冷痛。另外,生长发育迟缓,出现早衰;或者肾主水失常,出现水肿,或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老年人甚至还会出现遗尿;肾主生殖,肾阳虚了,表现为生殖功能降低、性功能降低等。肾能够纳气,肾不纳气以后,呼吸急促,出气多,进气少,这叫虚喘;肾又能够温煦脾阳,脾肾阳虚的久泻不止等,附子都可以使用。但是最有用的效果是在改善肾阳虚不能温煦形体方面可能比较肯定。至于肾的其他方面阳虚造成的症状,附子究竟能解决什么问题,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但是从古代到现代的临床应用,凡是肾阳虚,不管它表现为什么症状,几乎都在广泛地使用附子,可能都有不同程度的作用,比如肾阳虚的全身水肿、小便不利在用。肾阳虚的小便清长、小便过多、夜尿频多也在用,它是一个对于肾阳虚应用非常广泛的药,今后讲补阳药,还要重点讲阳虚的表现,以及怎样优选和配伍使用等。二是脾阳虚,脾阳虚则脘腹冷痛,便溏腹泻,食欲不振,它能够脾肾双补,所以出现脾总之,附子在临床应用广泛,用之得当,效果显著。但也不可滥用附子。某些医生,因其温阳振颓有速效,往往滥用附子,曾有人统计过某名医一段时期的处方,无一方不用附子,无一人不用附子;还有人撰文说什么方药里都可以加附子,就像做菜放味精提鲜一样,这都背弃了辨证论治精神,是欠妥的。所有药物,都有利有弊,必当用始用之。两虚也可以用,单纯以脾阳虚为主的同样可以用。脾阳虚一般是脾气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往往要配伍补脾气的药,比如说人参、白术这类补气健脾药物,附子理中汤就是这种主导思想而和人参、白术同用的。另外还能用于心阳虚。亡阳证里面已经有心阳虚了,一般的心阳虚可以出现自汗、心悸等一些较轻的症状;重者可能有胸痹疼痛,这是有寒象的表现,附子用的时候多数是和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或者温心的肉桂、桂枝这样的药配伍。又如治疗阳虚感冒的麻黄附子细辛汤,也用附子补阳气。再如卫阳不固,出现了自汗不止,治疗可以用芪附汤,就是附子和能够固表止汗的黄芪配伍在一起。总之,一句话,凡是有阳虚,附子几乎都可以使用,凡是虚寒证,都可用它补火助阳。第三个功效,散寒止痛。大家记住,凡是笼统说的散寒止痛,就意味着这个药既能温中,又能温经,有比较广泛的温里散寒,或者说温里止痛的作用。对于附子的散寒止痛,首先它能够温中,可用于胃寒或者脾胃虚寒,如果属于阳虚的它可以用,已经在补阳当中介绍了。不是阳虚的,是实证,比如寒邪太盛,出现脘腹冷痛,附子照样可以使用。除了温中以外,附子同样能温经,广泛用于经脉受寒出现肢体冷痛、头痛。比较特殊的温经散寒是附子有类似于乌头的祛风湿作用,所以对于风湿寒痹,尤其是风湿寒痹兼有阳虚的证候,附子也是一个很好的祛风湿散寒止痛药。祛风湿它不如乌头,所以乌头放在祛风湿药里面,但附子完全可以用,同样有相类似的祛风湿作用。应用第三条讲它治的里寒证是实证;应用第二条也是里寒证,为虚证。所以前人说附子“只要有寒,不论虚实,都可以使用”,一个是虚寒证,一个寒实证,实证就是温里散寒止痛,虚证是用来温补阳气,附子功效主要在这三个方面,对应性是比较直接的,也容易记住。附子的用法、用量和使用注意,也有一些值得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药精解三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