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臝之实,亦施于宇。
伊威在室,蟏蛸在户。
——《诗经》
·瓜蒌·
瓜蒌是葫芦科,栝楼属多年生攀缘草本,长可达10米。根状茎肥厚,圆柱状,外皮黄色。茎多分枝,无毛;叶互生,近圆形或心形,雌雄异株;雄花数朵总状花序,少有单生,花冠裂片倒卵形,雌花单生,子房卵形,果实近球形,熟时橙红色,花果期7-11月。
分布于中国辽宁、华北、华东、中南、陕西、甘肃、四川、贵州和云南。生于海拔-米的山坡林下、灌丛中、草地和村旁田边。因本种为传统中药天花粉和栝楼,故在其自然分布区内、外,广为栽培。分布于朝鲜、日本、越南和老挝。
·传说故事·
据史料记载,清朝康熙年间连续出现两起奇药事件,其中之一就是在海宁园花镇祝去非的庭院前发现一巨大瓜蒌。传说该庭院前,每晚都有白光出现,持续月余,家人奇怪,挖开看时,发现有一人形植物,重六七十斤,头面壁股依然可辨,但手指脚趾分辨不清楚,跨中有葫芦一枚,这葫芦就是瓜蒌根——天花粉,可惜被人挖出在药店中零星割裂卖了。
·基本情况·
药用别名
果裸(《诗经》)
王菩(《吕氏春秋》)
地楼(《本经》)
泽巨、泽冶(《吴普本草》)
王白(《广雅》)
天瓜(《尔雅》郭璞注)
萯(《穆天子传》郭璞注)
瓜葵(《针灸甲乙经》)
泽姑、黄瓜(《别录》)
天圆子(《东医宝鉴》)
柿瓜(《医林纂要》)
野苦瓜(《贵州民间方药集》)
杜瓜、大肚瓜(《浙江中药手册》)
药瓜(《四川中药志》)
性味用法
甘,微苦,寒。归肺、胃、大肠经。9~15克煎服。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功效
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
应用
(1)肺热咳嗽,痰浊黄稠
(2)胸痹心痛,结胸痞满
(3)肺痈、肠痈、乳痈
(4)大便秘结
炮制要点
当果实表面有白粉,变成淡黄色时,分批采摘,悬通风处晾干,即成全栝楼;将果实从果蒂处剖开,取出瓜和瓤和种子,晒干即成栝楼皮;瓜瓤和种子放入盆内,加草木灰;雄株在栽种后第3年10月下旬挖取块根,去净泥沙,刮去粗皮,小的切成10-20cm长,大的可纵剖成2-4瓣,晒干或烘干,即成天花粉。
·相关附药·
瓜蒌皮
瓜蒌的干燥成熟果皮。性味甘、寒;归肺、胃经。功能清热化痰,利气宽胸。适用于痰热咳嗽,胸闷胁痛。
瓜蒌子
瓜蒌的干燥成熟种子。性味甘、寒,归肺、胃、大肠经。功能润肺化痰,滑肠通便。适用于燥咳痰粘,肠燥便秘。
图片
网络
文字
网络
排版
孟丽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