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乌叶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文学名著里的ldquo灵丹妙药rd
TUhjnbcbe - 2020/12/6 21:44:00
治疗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https://m-mip.39.net/nk/mip_7235816.html
今天和大家聊聊文学名著里的那些“灵丹妙药”,它们真的存在吗?如果存在,那么它们真有那么神奇吗?(文章较长,只好多配几张网图,引述几段名著原文以增趣味,毕竟钢铁直男有时候只顾着聊中医药文化,会忽略一下大家的感受,不啰嗦啦,请直接阅读)1.“育沛”疗瘕疾《山海经》中记载“丽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其中“育沛”是古人对琥珀的一种代称,琥珀作为一种中药,最早载于《雷公炮炙论》,其具有镇惊安神,散瘀止血,利水通淋,去翳明目之功效,主治惊悸失眠,惊风癫痫,血淋血尿,血滞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症瘕积聚,目生障翳,痈肿疮毒等病症,而《山海经》中记述“佩之无瘕疾”,实为琥珀治疗症瘕积聚等一类病症的最早记录。

2.“蒙汗药”可“蒙汗”?

“蒙汗药”能使人在短时间内失去知觉、痛觉或活动能力等表现,在医药学中属于麻醉药的范畴,又称作“麻汗”、“蒙汉”,可查录到的最早文献为宋代张锐的《鸡峰普济方》“解中毒蒙翰,昏闷不省”等文字。而对服用蒙汗药后出现的症状记载则首见于《普济方》:白扁豆“治蒙汗毒,目瞪、口不能言、如醉”。

关于“蒙汗药”一词最早出现于元代,在文学名著《水浒传》中有17处被引述。其中《水浒传》第十七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中,吴用、晁盖等人将“蒙汗药”放入白胜的酒桶中,而后智取“生辰纲”。

据不同文献记载,蒙汗药的配方并不单一,历史上有许多种说法,难以考证。蒙汗药组方的最早记载为:羊跚躅、曼陀罗、川乌、草乌(另有清代张中和在《资蒙医经》记载蒙汗药为:闹羊花(羊跚躅)、川乌、草乌、瓦龙子、自然铜、乳香、没药、熊胆、朱砂、麝香共10味药,极细为末而成。用热酒调服,乘饮一醉,不片时浑身麻痹……痹麻肢体,经一日夕方醒。)。但蒙汗药的解药却是极其常用的甘草。原文如下:“正在松树边闹动争说,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都提着朴刀,走出来问道:“你们做甚么闹?”那挑酒的汉子道:“我自挑这酒过冈子村里卖,热了,在此歇凉,他众人要问我买些吃,我又不曾卖与他。这个客官道我酒里有甚么蒙汗药,你道好笑么?说出这般话来!”那七个客人说道:“我只道有歹人出来,原来是如此,说一声也不打紧。我们正想酒来解渴,既是他们疑心,且卖一桶与我们吃。”那挑酒的道:“不卖!不卖!”这七个客人道:“你这鸟汉子也不晓事,我们须不曾说你。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一般还你钱,便卖些与我们,打甚么要紧?看你不道得舍施了茶汤,便又救了我们热渴。”那挑酒的汉子便道:“卖一桶与你不争,只是被他们说的不好,又没碗瓢舀吃。”那七人道:“你这汉子忒认真!便说了一声,打甚么要紧?我们自有椰瓢在这里。”只见两个客人去车子前取出两个椰瓢来,一个捧出一大捧枣子来,七个人立在桶边,开了桶盖,轮替换着舀那酒吃,把枣子过口。无一时,一桶酒都吃尽了。”3.“薤叶芸香”瘴不染关于“薤叶芸香”的记载,最早见于《三国演义》第八十九章“武乡侯四番用计,南蛮王五次遭擒”中的一段记载。

20世纪60年代,我国植物学家率先发现薤叶芸香并命名为“离蕊金花茶”,其作为布依族的传统医药,又叫贵州金花茶,民间又叫“黄野茶子”。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瘴之功,布依族常用于解毒、避瘴、养生。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薤叶芸香具有保肝解毒、免疫调节、抗肿瘤等作用。

薤叶芸香作为唯一生长在北回归线以北的金花茶品种,仅存活于贵州牂牁(zāngkē)江流域,目前已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成为罕见之品。

原文如下:“……又烟瘴甚起,惟未、申、酉三个时辰可往来;余者时辰,皆瘴气密布,触之即死。”孔明曰:“如此则蛮方不可平矣。蛮方不平,安能并吞吴、魏,再兴汉室?有负先帝托孤之重,生不如死也!”老叟曰:“丞相勿忧。老夫指引一处,可以解之。”孔明曰:“老丈有何高见,望乞指教。”老叟曰:“此去正西数里,有一山谷,入内行二十里,有一溪名曰万安溪。上有一高士,号为万安隐者;此人不出溪有数十余年矣。其草庵后有一泉,名安乐泉。人若中毒,汲其水饮之即愈。有人或生疥癞,或感瘴气,于万安溪内浴之,自然无事,更兼庵前有一等草,名曰薤叶芸香。人若口含一叶,则瘴气不染。”4.“三花九子膏”除风眼“三花九子膏”出处为《西游记》第二十一章“护法设庄留大圣,须弥灵吉定风魔”的记述中。

关于“三花九子膏”,有学者认为是从道教术语“三花聚顶、九为阳数”等衍伸而来,也有人部分学者认为是从其他传统医药方剂里取的名字。宋代官方医书《圣济总录》中就有记载治疗眼病的“九子丸”,其中包括决明子、枸杞子、青箱子等九种植物种子。元代有一部眼科专著《明目至宝》(目前作者不详)里面也多次提到一个方子“三花五子丸”,也用于治疗眼疾。

原方如下:①九子丸蔓菁子1两,五味子1两,枸杞子1两,地肤子1两,青箱子1两,决明子(微炒)1两,楮实(麸炒黄)茺蔚子1两,菟丝子(酒浸一宿,焙干,别捣为末)1两。《圣济总录》卷一○五。久患风毒,眼赤,日夜昏暗。②三花五子丸密蒙花、旋复花、甘菊花、决明子、枸杞子、菟丝子(酒制)、鼠粘子、地肤子、石决明(煅)、甘草各等分。《东医宝鉴·外形篇》卷一引《医林集要》。眼见黑花飞蝇,或生翳障,五脏风热上攻,肝虚头痛。原文如下:“行者道:“我们今日在黄风洞口救我师父,不期被那怪将一口风喷来,吹得我眼珠酸痛。今有些眼泪汪汪,故此要寻眼药。”那老者道:“善哉!善哉!你这个长老,小小的年纪,怎么说谎?那黄风大圣风最利害。他那风,比不得甚么春秋风、松竹风与那东西南北风。”八戒道:“想必是夹脑风、羊耳风、大麻风、偏正头风?”长者道:“不是,不是。他叫做三昧神风。”行者道:“怎见得?”老者道:“那风,能吹天地暗,善刮鬼神愁,裂石崩崖恶,吹人命即休。你们若遇着他那风吹了呵,还想得活哩!只除是神仙,方可得无事。”行者道:“果然!果然!我们虽不是神仙,神仙还是我的晚辈,这条命急切难休,却只是吹得我眼珠酸痛!”那老者道:“既如此说,也是个有来头的人。我这敝处却无卖眼药的,老汉也有些迎风冷泪,曾遇异人传了一方,名唤三花九子膏,能治一切风眼。”4.“人参养荣丸”疗气血之伤“人参养荣丸”,即“人参养营丸”,是由宋代官方医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的“人参养营汤”改制而成,由人参、当归、黄芪、白术、茯苓、肉桂、熟地、五味子、远志、陈皮、杭芍、甘草等药物组成,具有益气补血、养心安神之功,主治积劳虚损,气血不足所致倦怠无力,气短食少,惊悸健忘,夜寐不安,咽干唇燥,毛发脱落,或疮疡溃后不敛等病症。在《红楼梦》第十一章“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林黛玉进贾府时被贾母及众人见黛玉似有病弱之象,问及时,黛玉答道常服“人参养荣丸”。原文如下:“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5“五木汤”破瘀化痰“五木汤”并未查到有明确的医学专著专门录入,最早的记录来自明代武侠小说鼻祖石玉昆的《三侠五义》第二十七回“仙枕示梦古镜还魂仲禹抡元熊飞祭祖”记述中。“五木汤”由柳树枝、桃树枝、榆树枝、桑树枝、槐树枝组成。其中柳枝作为药用最早出自《唐本草》(原书已佚)后在清代医家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收录药用。柳枝性寒味苦,其功用为祛风,利尿,止痛,消肿。主治风湿痹痛,淋病,白浊,风肿,疔疮,丹毒,齿龋,龈肿等病症。桃枝作为药用录于《本草纲目》,其性平味苦,功用活血通络,解毒,杀虫。主治心腹痛,风湿关节痛,腰痛,跌打损伤,疮癣等病症。榆枝作为药用见于《圣济总录》,其味甘性平,功用利尿通淋消肿。主治气淋,脐下满急切痛等。桑枝引为中药见于《本草图经》,其味微苦性平,功用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主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脚气浮肿,肌体风痒。(《本草再新》:“壮肺气,燥湿,滋肾水,通经,止咳除烦,消肿止痛。”,《本草蒙筌》:“利喘嗽逆气,消焮肿毒痈。”)槐枝作为药用出自《名医别录》,味苦性平,功用散瘀止血,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主治崩漏,赤白带下,痔疮,阴囊湿痒,心痛,目赤,疥癣等病症。故纵观全方确有散瘀化痰之功,煎汤外用亦为一大特色。

原文如下:

“包公一急,忽然惊醒,叫人。包兴连忙移灯近前。包公问道:“什么时候了?”包兴回道:“方交三鼓。”包公道:“取杯茶来。”忽见李才进来,禀道:“公孙主簿求见。”包公便下了床,包兴打帘,来至外面。只见公孙策参见,道:“范生之病,晚生已将他医好。”包公听了大悦,道:“先生用何方医治好的?”公孙回道:“用五木汤。”包公道:“何为五木汤?”公孙道:“用桑、榆、桃、槐、柳五木熬汤,放在浴盆之内,将他搭在盆上趁热烫洗;然后用被盖严,上露着面目,通身见汗为度。他的积痰瘀血化开,心内便觉明白,现在惟有软弱而已。”包公听了,赞道:“先生真妙手奇方也!即烦先生,好好将他调理便了。”公孙领命,退出。”

另外中国文学名著还出现过许多“灵丹妙药”,如《山海经》里提到的许多药物如“骨蓉”、“荆杞”“白咎”等,《红楼梦》第十六章“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里薛宝钗提到的“冷香丸”。去北京放羊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学名著里的ldquo灵丹妙药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