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元每公斤重楼干品到元每公斤重楼干品,从种植一株重楼到种植10万株重楼,从为了学费上山找重楼到现在通过自己种植重楼走上脱贫致富道路……”这就是巍山县五印乡岩子脚村委会武家村农民武继累脱贫致富的传奇经历。
芒种节令,武家村山野吐翠,草长莺飞,蔚蓝的天际下,数百亩高山生态草场绿意盎然,农民在草地上悠闲地放牧,牛群在草地上自由自在地吃草,大山深处一派宁静优美的景象。6月7日,记者走进武家村武继累家中采访,花台上摆放着两盆重楼盆景,其中一盆重楼有多株,院内种满了各种野花和药材,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承载着武继累成长的所有记忆。
武家村海拔多米,全村有17户农户84人,主要经济收入以泡核桃、白芸豆、中药材为主,其中白芸豆户均收入达3万多元。近年来,随着中药材市场价格不断上涨,武家村农民开始大力发展重楼、草乌、天麻、续断等中药材产业,切实增加家庭经济收入。
今年41的武继累谈起自己的重楼种植历史感受颇深。小时候,武继累经常和父母到山林中放牛,把山中的野生重楼挖回家晒干,再到街场上卖了做学费。初中毕业后,武继累回到家中,和父母一起在家里干农活。由于家里养了上百只黑山羊,他在山上放羊的时候,顺便将野生重楼挖回家中尝试种植。经过四五年的发展,他把家里种植的重楼全部挖了卖掉,卖了多元,这也是武继累种植重楼获得的“第一桶金”。
武继累尝到了种植重楼的甜头后,从年开始,在家里种植野生重楼,将山里的重楼挖回家种植,从一株两株开始种起,到后来发展到了成千上万株,积少成多,从量变到质变,经过12年坚持不懈的努力,重楼种植面积扩展到五亩,种植数量达10万多株。年至今,武继累仅重楼种植总收入就达35万元。
在武继累的带动下,武家村农民家家户户种植重楼,如今重楼种植年收入上10万元的就有3户。武家村属高寒山区村,地广人稀,森林茂密,生态良好,重楼、续断等中药材已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新兴产业。
武继累在种植重楼的同时,还发展肉牛养殖,养殖数量达8头,并种植了多亩高山牧草,去年肉牛养殖收入达4万多元。同时,武继累还养殖了20群土蜂,平时还酿制白酒,种植白芸豆和泡核桃,每年家庭经济总收入达20万元。
“我从小就在大山里长大,对重楼的生长习性比较熟悉,小时候把重楼挖来卖掉可以用来交学费,重楼干品价格从以前的10元每公斤涨到现在的元每公斤,价格已经翻了倍,今后还要继续发展重楼,把家里的重楼作为自己的支柱产业来抓。”面对未来的发展,武继累仍然打算继续发展重楼种植,带动更多的农户通过发展重楼等中药材产业,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近年来,巍山县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积极扶持引导农民种植滇重楼、滇红花等中药材,大力发展高原特色产业,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种植的中药材,已成为当地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兴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发展动力。
通讯员:董金霞
编辑:陆向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