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中南传佛教规定寺院里必须种植的五种树和六种花,称之为“五树六花”。
“五树”指的是菩提树、高榕、贝叶棕、槟榔和糖棕。
“六花”指的是荷花、文殊兰、黄姜花、鸡蛋花、缅桂花和地涌金莲。
(↑“五树六花”中的“六花”)
这些植物因独特的形态被赋予了深厚的佛教内涵,流传千年,今天我们来说说“六花”之一的地涌金莲。
(↑图片来自网络)
地涌金莲(Musellalasiocarpa(Franch.)C.Y.WuexH.W.Li),又名千瓣莲花、地金莲、不倒金刚,为芭蕉科地涌金莲属植物。植株丛生,具水平向根状茎,假茎矮小;叶片长椭圆形,像芭蕉一样,有白粉;花序直立,直接生于假茎上,密集如球穗状,苞片干膜质,黄色或淡黄色,六枚苞片为一轮,真正的花藏在叶腋处,花期长达半年之久。
第一次接触地涌金莲是父亲患冠心病那年,父亲从菜市场花几十块钱买来一枝地涌金莲的花,他们称之为“宝兰花”,听人家说用“宝兰花”的花炖猪心,吃了对冠心病极有好处。买回来的花沉甸甸的,像一枝倒置的芭蕉花,也像荷花的花苞。可能是父亲吃了“宝兰花”炖猪心后确实感觉有效果,就直接种了株地涌金莲在坝子边。
地涌金莲不开花的时候像极了未长大的芭蕉,只是假茎低矮粗壮,叶片鲜绿色,上面有白粉,长圆形,先端钝,基部圆或不对称,平行脉。
地涌金莲是先花后叶,于早春开花时忽从地下涌冒而出,悄然绽放,其花苞片金黄色,鲜艳美丽而有光泽,苞片层层展开,交叠着生长,恰如一朵盛开的莲花,故有“地涌金莲”的美名。
地涌金莲原产于中国云南西北部金沙江热河谷,为中国特产花卉,被佛教寺院定为“五树六花”之一。地涌金莲在西双版纳栽培得尤其多,在傣族文学作品中是善良的化身和惩恶的象征,因为该地区的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莲花是佛教的圣物,传说佛祖诞生之时每走一步,足下都会生出金灿灿的莲花,就像地涌金莲忽地开花一样,所以地涌金莲也就是平常所见到的佛像中佛及菩萨脚下所踩的莲花,被赋予了深厚的佛教内涵。
在地涌金莲产地,民间利用其茎汁解酒醉及草乌中毒,假茎作猪饲料;花入药,有收敛止血之效,可治白带、红崩、大肠下血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