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蒙古族交流平台前天
六、“曼巴札仓”所使用的药物
蒙医大夫们在研究和使用药物方面,除运用蒙古族传统医药学外,还创造性的吸收了其它兄弟民族的医学财富,通过漫长的临床实践,逐渐认识药物,配制药剂和使用药品,形成了自身特点。
(一)药物的来源
辽宁西部努鲁尔虎山脉、松岭山脉、医巫闾山脉,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足,属半干旱性气候,有利于各种植物的生长,药用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辽宁到目前发现蒙药材有根与根茎类、花类、皮类、种子果实类、全草类、叶类、藤木类、树脂类和其他各类药材,其中属于家庭种植的药材27种,种植与野生药材33种,除野生药材类,共种。动物类药材62种,矿物类药材54种。
曼巴札仓的蒙医大夫们每年都要采集许多药材,他们的足迹踏遍蒙古贞的山川。很多大夫都十分熟悉那座山生产哪一种药物,什么地方主要生长何种药材。蒙古贞地区大约克采集到上千种药材。关山,医巫闾山,大青山等大山中都可采集到几百种药材。在瑞应寺附近的翁沁(船形)沟一带栽植着苦参,地丁,寒水石,土黄等种药材。关山的鹿茸,山南,知足山的草乌,太平山的磁石,大五家子的金子,锡,八家子的五味子,麦饭石,山南的三七,他本札兰的丁香等药材都是地质优良而且产量很大。
在野外生长但产量较少的药材可以在家中培植。这一传统是从业喜拉瓦大夫,阿日毕几乎大夫到现在一直延续着。解放前瑞应寺的很多喇嘛大夫在自家院中栽培药物植物。道布切古纳巴陀罗大夫的徒弟佛寺乡八道岭村巴图布赫至今仍在家园子育有红花,手参,金钱草,冬青草,玉簪花等多种药物,以便在临床中配伍使用。因为很早以来瑞应寺的喇嘛们不断有人去西藏,所以曼巴札仓的大夫们可以从西藏地区购买药材,甚至可以从国外购进贵稀药材以满足临床中的需要。
(二)药品的种类
蒙药材以其来源分为矿物、植物、动物等三个方面。根据药物的形状和功能可分为珍宝药、矿物类、土质类、木质类、营养类、树脂类、草药类、动物类药等8种。按其功能可以分为清热药、清希拉药、治血液病药、治流感药、解毒药、治肺病药、治风热病药、治巴达干热病药、治巴达干寒病药、治黄水病药、治粘虫药、止泻药、利尿药、涌吐药、泻药、清赫依病药、引子药等17种。
曼巴札仓的大夫还十分熟悉掌握研究药物的六味、八功能、十七性能。六味是指甘、酸、涩、咸、苦、辛。八大功能是指重、腻、涩、钝、轻、凉、热、锐。十七性能为软、重、温、腻、坚、寒、钝、凉、柔、稀、干、糙、热、轻、锐、涩、浮等。
(三)药物的炮制和配伍
蒙药的常用药中剂型分为汤剂、散剂、丸剂、浸膏剂、油剂等。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蒙药剂型中又增添了针剂、片剂、胶囊等剂型。
蒙药在粉碎时原先应用大捣药缸(两尺多高)、大捣臼(四十余斤),小捣药缸、小捣药臼、锣、乳钵等工具。
曼巴札仓的大夫在炮制、配制药物的过程非常细致,通过药物的炮制使其解毒,改变其药性,蒙医大夫在药物炮制时应用水制、火制、水火合制。中医常用的炒制,与其它物质一起炒制、蒸制的炮制方法蒙医很少应用。蒙医用的封闭煅烧,搅拌药物所制的剂型、浸膏剂等方法均有自身的特点。尤其是用牛奶、奶酪、黄油、花色乳牛的尿液等物炮制药物的方法是极富民族特色的。
大多数蒙医大夫自己会炮制药物、配制药物。他们把草药粉碎配药,还把矿物类药、动物类药等炮制应用。安全山大夫把锤炼得薄薄的铜片放进庐州壶中,放一层铜片,放一层硫磺,在瓶口附近留两层铜片厚空隙,用粘土把全壶抹好,用碳火煅烧。火烧到一定程度时整个瓶体发红,从瓶口冒出青烟,再过一段时间就炮制好了。如果火过大铜就变成灰了,所以不能用了。如果火过小,炮制不好,对人体有毒。
炮制水银时,在铁勺中放一些铅,烧化后放进水银,其中铅和水银的比例为12:10。水银和硫磺炮制时,在铁勺中放入蓖麻油,然后放进10份的水银和15份的硫磺,用铁筷子搅拌,水银和硫磺混合从勺中发出火光时倒入事先挖好的小土坑中即可。
巴英嘎大夫在烧开的醋里把赤金浸泡7次,冷却7次,变成如和好的面一样柔软。然后取出炮制的金O.15分,牛黄O.15分,芙蓉花O.35分,调制好。可治血瘀昏迷的病症。年4月,哲盟后旗哈巴奇尔的仁宝鲁德从马上摔倒失去知觉,便请安全山大夫医治。安全山大夫撬开病人的嘴,倒入配制好的金子三味散,过了两个小时后就苏醒过来了。安大夫让病人的家属将病人扶着站起来,摇动病人的身体后,病人恶心欲吐。这时安大夫在病人的头枕部猛地拍了一下,当即从病人的嘴里吐出了一团血。然后给病人服用了一些调理身体的药就康复了。
戴诺力玛札布大夫用开水浸泡草乌达到炮制的目的,一般换水浸泡7天,这样使草乌的毒性可大大降低,他说用黑驴的奶炮制草乌效果最佳。通过上述蒙药的炮制方法,我们可以看出早期的蒙医大夫们已经掌握了一些通过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的技术。虽然他们对药物的化学变化机理尚不清楚,但是值得称赞的是他们在实践中已经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