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乌叶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药认识半夏
TUhjnbcbe - 2021/1/15 1:25:00

半夏

半夏,生于夏至日前后。此时,一阴生,天地间不再是纯阳之气,夏天也过半,故名半夏。

—半夏的故事—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位叫白霞的姑娘,她在田野里割草时,挖到了一种植物的地下块茎,由于饥饿难耐,她就试着将块茎放在嘴里咀嚼,想拿它填饱肚子。谁知吃完就吐了起来,她赶快嚼块生姜止呕,呕吐止住了,谁知连久治不愈的咳嗽都治好了。于是,白霞就用这种药和生姜一起煮汤给乡亲们治咳嗽病,效果甚好。但这种植物块茎含浆液丰富,要清洗好多次才能使用。

某一天,白霞在河边清洗这种药的时候,不慎滑入河中丧命。当地人们为了纪念她,就把这种药命名为“白霞”。后来,人们又发现白霞在夏秋季节采收,加上时间的推移,就逐渐把“白霞”改成“半夏”了。

—半夏简介—

半夏,中药名。为《神农本草经》中收录的草药。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l~1.5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晒干。别名三叶半夏,三步跳,麻芋果等。半夏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

—半夏应用—

1.化痰。半夏辛温而燥,擅长干燥湿浊进而化痰饮,尤其是脏腑的湿痰。是燥湿化痰,温化寒痰的重要药物。

2.止呕。半夏入脾胃经,擅长造化中焦痰湿,有助于脾胃的运化,可以和缓胃气,对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呕吐,都可以随证配伍其他药使用。

3.消痞散结。内服能化痰消痞散结,外用可以散结,消肿止痛,可以捣敷或调敷治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一般炮制后用,3~9g。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研磨以酒调敷患处。

—使用注意—

1.生半夏对口腔、喉头、消化道黏膜有强烈的刺激性。

2.半夏有毒性,内服一般炮制后用。患有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痰的人要慎用。

3.半夏不宜与乌川、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END

史柏弘编辑排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药认识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