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乌叶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杨姓名老中医秘验方集
TUhjnbcbe - 2021/1/17 15:46:00

1.定眩汤(杨笃权方)

天麻、半夏、全蝎、僵蚕各9克,白芍、夜交藤各24克,钩藤20克(另包,后下),茯苓15克,丹参3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

平肝定眩,舒颈醒脑。

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

杨笃权《陕西中医》(7)年

2.痛经饮(杨承先方)

当归、炒川楝子、醋炒元胡、炒小茴香各10克,川芎、乌药各6克,益母草、炒白芍各30克,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行气活血,温经止痛。

功能性痛经而证偏气滞寒凝者。

行经前痛者,加青皮6克;行经期痛者,加炮姜6克;行经后痛者,加*参、熟地各15克。

杨承先《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3.调经汤(杨宗孟方)

女贞子、地榆炭各50克,旱莲草、生地黄、白芍、怀山药各25克,侧柏叶20克,乌梅、黄芩、荆芥穗炭各15克,甘草3克。

水煎服。

养阴补肾,酸敛肝阴,升发肝阳,发散郁火,凉血止血,固精益气,凉血滋阴

肝郁肾虚之经漏,风阳妄动之月经先期、带下等证。

气虚加*参25克、白术15克;脾肾气虚之暴崩不止加补骨脂、赤石脂各25克;夹瘀加茜草20克,乌贼骨40克;心血不足加麦门冬25克、五味子15克;腰痛加杜仲、续断各15克。

4.灵芍汤(杨昔年方)

延胡索、五灵脂(醋炒)、白芍各10~30克,当归、川芎、草各10~20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3~4次服。每次经前3~5天开始服,至经净痛止。连服3个月经周期。

理气活血,缓急止痛。

原发性痛经。

气滞血瘀型,加柴胡、香附、桃仁各6~15克;寒凝血瘀型,加艾叶、吴茱萸各10~15克;血热夹瘀型,加牡丹皮、炒栀子、黄岑各10~20克;气虚血瘀夹瘀滞型,加黄芪、*参、熟地黄各10~20克。

杨昔年(《上海中医药杂志》

5.妊娠恶阻方(杨子谦方)

白术15克、茯苓15克、黄芩10克、砂仁5克、当归10克、川芎3克、白芍6克、*参15克、扁豆15克、山药15克、伏龙肝60克

先将伏龙肝熬水取汁煎群药。

每日1剂,分2次服。

妊娠恶阻,胃虚型。

6.龙芪鱼草汤(杨景驻方)

地龙10克,黄芪30克,鱼腥草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益母草30克,熟地15克,*参10克,山药15克,茯苓15克,丹参10克,石苇30克。

先将药物用清水泡过60分钟,用文火煎2煎,第一煎煎至半小时取药汁毫升,再煎半小时取汁毫升,第二煎煎50分钟取汁毫升,两煎共取汁毫升,分2—3次饭前半小时温服。

健脾益肾、解毒化瘀。

浮肿久治不愈,小便短少,面黄,乏力,身体虚弱,尿中蛋白久不消退,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常用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肾盂肾炎、乙肝肾炎等病出现上述症状者。

(1)浮肿重加白术、泽泻、车前子;热毒盛乳蛾红肿、慢性咽炎者加双花、公英、山豆根;皮肤疮疖者加地肤子、苦参;血压高者加夏枯草;伴血尿者加白茅根、仙鹤草、旱莲草、三七。

(2)部份中药根据病情药量可加大,鱼腥草、黄芪可用至克,益母草可用至克。

(3)西药的配合应用:对原用激素者继续应用逐渐减量,对原用速尿者待尿量增多后再停用,对血压高者加用卡托普利,对血脂高者加用月见草油,对长时间大量蛋白尿者加钙片、鱼肝油。

(4)慢性肾小球疾患,特别是顽固蛋白尿在临床上是棘手之症,治疗时一定要有耐心,认证准确后要坚持守方,主药不能频繁变换,一定要服满3个疗程(1个疗程2个月),病情缓解后可以原方为基础配成丸散剂常服,可连续用2—4年,否则难收全功。

7.独寄骨痹汤(杨富国方)

独活10克,羌活10克,桑寄生10克,细辛5克,秦艽10克,防风10克,焦杜仲20克,威灵仙20克,制川乌5克,制草乌3克,桂枝10克,肉桂6克(均为后下),当归10克,川芎10克,炒白芍10克,狗脊20克,姜黄10克,乌梢蛇10克,牛膝20克,炙甘草10克。

制川乌、制草乌均用开水先煎1小时,日1剂,水煎ml,分早晚2次空腹服。

祛风胜湿,温经止痛。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

仅有下肢痹证,可不用羌活;若后期疼痛不甚严重可以去川乌、草乌;若脾气虚湿重可加*参、茯苓。

杨富国,男,年出生。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临床、教学、科研30余载,擅长颈肩腰腿痛的非手术治疗。年研制出多功能牵引复位机,年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0年获咸阳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8.妊娠呕吐方(杨仲书方)

山萸肉10克、乌梅肉10克、怀山药10克、麦门冬10克、天门冬10克、炒杜仲10克、炒阿胶10克、菟丝子6克、炒砂仁6克

水煎服。

每日1剂,日2次口服。

妊娠呕吐。

9.感冒退烧方(杨传华方)

麻黄9克、荆芥12克、防风9克、连翘15克、板蓝根30克、石膏30克、炒杏仁9克、甘草6克、黄芩15克、僵蚕9克、玄参15克、生地30克、马勃9克、射干9克、桔梗9克

第一煎,开锅文火7分钟,第二煎开锅文火20分钟。上、下午分服,服药以后立即盖被子睡觉待汗出热退。

外伤风寒、风热的感冒恶寒、高、低烧,以及咽喉疼痛。排除肺炎。

只用于呼吸道感冒,不适用胃肠道暑湿感冒;此方有麻黄,严重失眠、高血压等使用的时候慎重。

10.益气强心饮(杨士勇方)

红参,制附子,黄芪,葶苈子,泽兰,五加皮,丹参,益母草,玉竹,茯苓,红花,大枣。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刘呈宇,杨士勇.杨士勇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经验[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13(06):-.

11.调压汤(杨学信方)

草决明30g,葛根20g,川芎20g,泽泻20g,生地黄20g,熟地黄20g,白芍30g,天麻12g,钩藤(后下)15g,珍珠母(先煎)30g,茯苓20g,川牛膝20g,地龙10g,路路通10g,野菊花15g,生甘草10g。

水煎,日一剂,每次ml,早晚温服。

平肝潜阳,利水降浊,活血通络。

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名老中医杨学信对中医心病学防治高血压有独到的见解,创研调压方,重在调整脏络的气血阴阳平衡。临床常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痛,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口干,舌质红,苔黄,脉弦。

黄华,李寅如,杨学信.杨学信治疗高血压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J],四川中医,

12.龙芪鱼草汤(杨景柱方)

地龙10g,黄芪30g,鱼腥草30g,白花蛇舌草30g,益母草30g,熟地黃15g,*参10g,山药15g,茯苓15g,丹参10g,石韦30g。

 先将药物用清水泡过60分钟,用文火煎2煎,第1煎煎至半小时取药汁ml,再煎半小时取汁ml,第2煎煎50分钟取汁ml,两煎共取汁ml,分2次或3次饭前半小时温服。

健脾益肾、解毒化瘀。

水肿久治不愈,小便短少,面黄,乏力,身体虚弱,尿中蛋白久不消退,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常用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肾盂肾炎、乙肝肾炎等病出现上述症状者。

 水肿重加白术、泽泻、车前子;热毒盛,乳蛾红肿、慢性咽炎者加金银花、蒲公英、山豆根;皮肤疮疖者加地肤子、苦参;血压高者加夏枯草;伴血尿者加白茅根、仙鹤草、墨旱莲、三七。

《名医名方录》

13.猪苓通关启闭汤(杨锦堂方)

猪苓12g 茯苓15g 泽泻10g 飞滑石20g 生黄芪15g 肉桂3g 阿胶15g(烊化) 知母15g 黄柏6g 没药5g 海金沙6g 生蒲黄3g 琥珀1.5g(冲服)水煎服。

通关启闭利尿。

治疗老人癃闭(前列腺肥大),淋证(肾盂肾炎、泌尿系结石等)。

尿闭甚者加少量升麻;发烧者去肉桂、知母、黄柏,加银花、荠菜花;热淋小便灼热疼痛者去肉桂、知母、黄柏,加萹蓄、瞿麦、竹叶、银花;血淋去肉桂、知母、黄柏,加栀子、生地、白茅根、茜草;石淋去肉桂、知母,加金钱草、鱼脑石、冬葵子。.

杨锦堂,天津中医学院杨锦堂教授

14.养胃和中汤(杨少山方)

太子参15克,川楝子10克,吴萸1克,鸡内金10克,杭白芍15克,元胡10克,川石斛15克,绿梅花10克,生草5克,炒川连3克,蒲公英20克,佩兰10克。

每日1剂,水煎两次,取汁约毫升,早中餐后两小时分服。

养阴清热,和胃止痛。

胃阴不足挟有郁热之慢性萎缩性胃炎。症见:胃脘灼热隐痛日久,缠绵难愈,嗜杂似饥而不多食,或呕恶泛酸,口干或口苦,大便秘结,脉弦细,舌质偏红少苔。

胃炎表现复杂多样,临证应注意随症加减。如胃脘胀闷痛甚者加柴胡、炒枳壳加强理气止痛;嗳气频繁者加八月札、九香虫降气和胃;泛酸者加乌贼骨、煅瓦楞子制酸和中;舌红少苦、口干明显者加北沙参、麦冬、玉竹生津养阴;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全栝楼或制军清润通便;胃镜检查提示HP阳性者加红藤清热解毒。服药同时注意饮食调理,忌生冷、辛辣厚腻之品。

15.胃舒汤(杨泽民方)

黄芪2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良姜3克,黄连3克,陈皮10克,元胡10克,姜半夏10克,煅瓦楞30克,甘草3克。

每剂煎两次,头煎一碗(约毫升),分别于上下午二餐之间(上午九点、下午三点左右)各服半碗(约毫升);二煎半碗(毫升),晚八点左右服下

益气温中,和胃泻火,活血止痛。

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证属寒热夹杂,且有胃脘疼痛、嘈杂、胀满、嗳气、恶心、呕吐的患者。

寒偏重者,加良姜5克;热偏重者,良姜减量或去良姜;便秘加生大黄3克。十月内曾有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去桂枝,良姜改炮姜,加生地榆30克。

16.通乳方(杨毓书方)

当归9g 黄芪30g 通草6g 炒王不留行15g炮穿山甲9g 全瓜蒌30g 漏芦9g 老鹳草9g 炙甘草5g 葱白3寸水煎服。

通乳,生乳。

治疗乳汁不通,乳房胀痛,产后体虚无乳等。

17.莲蓬方(杨毅森方)

莲蓬10g 熟地15g 当归12g 蕲艾10g 阿胶15g 坤草10g 白术12g 杜仲15g 羊藿叶10g 红参6g 黄芪30g水煎服。

调补脾肾,养血止血。

治疗脾肾两虚、气血不足的功能性子宫出血。

18.止痫汤(杨星龙方)

生地15克,当归15克,白芍20克,川芎8克,钩藤20克,石决明30克,全蝎6克,栀子15克,连翘15克,黄芩20克,甘草6克,薄荷6克,竹叶10克。

发作期及缓解期均可服用。每剂药加水适量煎2次,混合2天分6次服完。暑天置于冷藏。

养血潜阳,清热解痉。

痫症。

头痛加白芷15克,防风15克,散热止痛;便秘加生首乌30克,养阴通便;小便不利加滑石50克,利尿除热;胸闷脘阻加枳壳、郁金,开胸利隔。

杨星龙,男,出生于年。曾医院院长,湖北当代名中医、湖北省荆州地区“名老中医”。从医60余年,对常见病及疑难病自创了一些显效方剂,先后撰写论文13篇进行供学术交流

19.中风面瘫方(杨继荪方)

白附子6g 全蝎6g 制僵蚕12g 蜈蚣3条羌活9g 蝉蜕9g 防风9g 白芷9g 甘草6g

水煎,分早、晚服。

 祛风散寒,熄风止痉

可用于治疗因感受风寒引起的周围性面瘫,主要病变在口、面、眼部,或伴舌体麻木。

属风热型者,去白附子,加野菊花、板蓝根、木芙蓉;流涎者,加胆南星6~9g,半夏9g,细辛2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杨姓名老中医秘验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