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曼陀罗是何方神花,具有什么功效呢?其实曼陀罗并不神秘,它一直分布在市民的周边。记者此前在采访“丽州本草”的过程中,就发现了曼陀罗的踪迹:在西溪镇上马村上蒋自然村村民家的屋檐下,两朵曼陀罗隐藏在众多的土人参旁;在花街镇阔塘后村村民陈南塘的草药园里,一盆曼陀罗在众多的草药材中毫不起眼。记者见到的曼陀罗,花的外形像一个倒挂的喇叭,叶子非常宽大,人们一般称呼它为大喇叭花。和喇叭花不同,曼陀罗的花型非常好看,常见的花色一般有白色和淡紫色,花朵的边缘有皱褶。
曼陀罗,仅听名字判断就知道这是一朵与宗教有渊源的花。关于它的来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法华经言佛说法时,天雨曼陀罗花。又道家北斗有陀罗星使者,手执此花。故后人因以名花。曼陀罗,梵言杂色也。”在佛经中,曼陀罗花是“适意”的意思,藏传佛教里有关微观宇宙的模型就叫“曼陀罗”,即佛家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虽然曼陀罗名字听起来高高在上,但它并不娇贵,广泛地生活在各省,这使它也有了很多别名,如风茄花、洋金花、醉心花、万桃花等名字。在中医里,它是常见的草药,有止咳平喘、麻醉镇痛、祛风解痉等功效。不过,曼陀罗最为人熟知的还是它超强的麻醉效果。在古典名著《水浒传》中,就有绿林好汉利用“蒙汗药”劫掠朝廷官员钱财的故事。不少人认为,“蒙汗药”纯系子虚乌有。实际上,“蒙汗药”确有其物。据考究,古人用来制作“蒙汗药”的主要原料就是曼陀罗。
药用价值在古代,曼陀罗是蒙汗药的主要成分,《本草纲目》有相关记载:“八月采此花,七月采火麻子花,阴干,等分为末,热酒调服三钱,少顷昏昏如醉割疮灸火,先宜服此不觉痛也。”宋代司马光在《涑水记闻》同样有记载:“五溪蛮反,杞以金帛、官爵诱出之,因为设宴,饮以曼陀罗酒,昏醉,尽杀之。”这都强调了曼陀罗花的麻醉作用。
现代医学证实,曼陀罗花主要成分有莨菪碱、东莨菪碱及阿托品,其中的东莨菪碱就有让人肌肉放松的作用。上世纪70年代,以曼陀罗为主要成分的麻醉剂诞生,为世界医学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虽然曼陀罗药用非常好,但其副作用也不容小觑。曼陀罗的叶、花、果、根,从上到下,全株都含有东崀菪碱、崀菪碱及阿托品等具有麻醉作用的生物碱。这其中,以曼陀罗花含量为最。如果误食,或者药物服用的剂量过大,首先会出现皮肤发热发红,紧接着会有口干舌燥、头晕耳鸣、结膜充血、意识模糊等症状,如果不能得以及时治疗,还会出现心跳过速、抽搐、呼吸加深,严重的会导致呼吸衰竭,有性命之忧。
根据不同的季节,误食曼陀罗中毒的方式也不同。春季,大多数中毒者是因为误将曼陀罗叶同其他野菜叶一起食用,进而中毒;到了秋季,曼陀罗的果实逐渐成熟脱落,人们中毒则多是误食了曼陀罗果实,市民在野外采摘时要格外注意。
记者
吕鹏
编辑
陈其欣
线索爆料/商务合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