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极了小时候的自己)
煎药器具的选择
煎药器具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份发生化学反应,导热均匀,热力缓和,水分蒸发小,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不能使用铜锅、铁锅、铝锅等器具。
浸泡时间与水温
中药饮片煎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份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一般药物宜用冷水浸泡。中药饮片因其质地不同,吸水量差别也较大,质地疏松的药物吸水量大,质地坚实的药物吸水量就少。因此,煎煮花、叶、全草类药物,加水量要多一些。煎煮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加水量就少一些。按照传统的加水方法,是将药物放入锅内,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约1~2厘米处为准。一般将药物用冷水浸泡30分钟即可,注意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和变质。
煎煮火候与时间
将浸泡好的中药放在火上,先用武火(即大火)熬开,沸腾后改用文火(即小火)保持微沸状态,同时需进行搅拌,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糊锅而影响汤剂质量。一般来说,一剂药最少应煎两次。第一煎从沸后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钟左右,药汁过滤后加开水;第二煎药沸后再煎20~30分钟,再次过滤药汁,两次滤出的药汁合并留用。
留取药液量
一般指每剂药经两次煎煮合并后的药液量。成人取~毫升,每日分两次服用。儿童取~毫升,每日分两到三次服用。
一般药物可以同时入煎。但是某些中药因其质地不同、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方法、时间亦不同,因此介绍以下几种常用中药的特殊煎法:先煎:即先入煎30分钟左右,再纳入其他药物同煎。包括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如牡蛎、磁石等;但若先煎的为有毒药物,如:乌头、附子等,则需要先煎至少1小时,以降低毒性。
后下:在一般药即将煎好时,投入后下药同煎5-10分钟。因后下药多含挥发性成分,久煎会降低药效。
包煎:将包煎药装入纱布袋扎紧后投入其他药物同煎。包煎药一般是含有粘性、小粒种子和有细毛的药物,直接煎煮时容易造成药液混浊、粘罐底,或者饮用时会刺激到消化道、咽喉,导致不适。
烊化:将烊化药放入水中或加入少许黄酒蒸化或已煎好的药液中溶化,再倒入已煎好的药液中和匀内服。阿胶、龟胶、鹿胶等胶质药与其他药物同煎的话易粘糊罐底,或粘附其它药以致影响药效,因此须另行烊化。
冲服:将冲服药调入煎好的药液中即可服用。冲服药一般为散剂、丹剂、丸剂、自然汁及某些用量少的贵重药。
另煎:指单独煎煮。适用于贵重药材,如人参之类,需切成小片,放入炖盅内,加盖隔水炖2-3小时,再加入到煎煮好的药液内同服。这样可以避免贵重药材与其他药物同煎时有效成分被吸附而造成浪费。
中药的服用方法
一、服用时间
空腹服:峻下逐水药、攻积导滞药及驱虫药均宜清晨空腹服。饭前服:多数药特别是补虚药和治疗肠胃疾病的药物宜饭前服。饭后服:消食健胃药或对肠胃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睡前服:一般安神药宜在睡前30-60分钟服用,涩精止遗药和缓下剂也宜在睡前服。定时服:截疟药应在疟发前2小时服用。二、服药次数
服药时间和次数是由病情和药性决定的。一般疾病多采用每日一剂,每剂分二服或三服。呕吐病人宜小量频服。中药用药禁忌
一、服药食忌
一般应忌食生冷、辛热、油腻、腥膻、有刺激的食物。热性病应忌食辛辣、油腻、煎炸类药物;寒性病应忌食生冷;胸痹患者应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烟、酒;脾胃虚弱者应忌食油炸粘腻、不易消化的食物;疮疡、皮肤病患者应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二、妊娠用药禁忌
禁用药:多是剧毒药,或药性作用峻猛之品。如水银、砒霜、雄黄、马钱子、川乌、草乌、三棱、莪术等。慎用药:主要是活血祛瘀药、行气药、攻下药等。如牛膝、川芎、桃仁、红花、大黄、芒硝、肉桂、附子、牡丹皮等。(给我满上)
注意用药有风险需咨询医生后再服用end医院(集团)凯旋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服务范围
全科诊疗计划免疫老年保健家庭医生
慢病防治妇女保健心电图健康教育B超
儿童保健(小儿推拿、预防接种)
产后康复(盆底肌治疗、通乳推拿)
中医美容颈肩腰腿痛治疗埋线减肥
中医特色治疗:
中药针灸推拿艾灸理疗
刮痧拔罐穴位贴敷
凯旋社区健康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