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中药师练习题
1.银柴胡的植物来源是
A.豆科
B.十字花科
C.木犀科
D.茜草科
E.石竹科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正确答案:B
解析:大黄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形成层环明显,无“星点”。
2.表面具“砂眼”,根头部具“珍珠盘”,木部具黄、白色相间的放射状纹理的药材是
A.商陆
B.柴胡
C.何首乌
D.银柴胡
E.太子参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正确答案:D
解析:银柴胡药材呈类圆柱形,偶有分枝,长15?10cm,直径0.5?2.5cm。表面浅棕黄色至浅棕色,有扭曲的纵皱纹及支根痕,多具孔穴状或盘状凹陷,习称“砂眼”,从砂眼处折断可见棕色裂隙中有细砂散出。根头部略膨大,有密集的呈疣状突起的芽苞、茎或根茎的羰基,习称“珍珠盘”。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较疏松,有裂隙,皮部甚薄,木部有黄、白色相间的放射状纹理。气微,味甘。
3.太子参原植物所属的科是
A.蓼科
B.毛莨科
C.豆科
D.石竹科
E.五加科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D
解析: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
4.川乌的断面特征是
A.断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形成层环纹呈圆形
B.断面黄棕色或黄褐色,形成层环纹呈圆形
C.断面淡棕色或褐色,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
D.断面淡棕色或浅灰色,形成层环纹呈圆形
E.断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正确答案:E
解析:川乌药材呈不规则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有残茎,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长2?7.5cm,直径1.2?2.5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皱缩,有小瘤状侧根及子根脱离后的痕迹。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气微,味辛辣、麻舌。
5.附子的来源为
A.北乌头主根
B.乌头主根
C.草乌块根
D.乌头子根加工品
E.北乌头子根加工品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正确答案:D
解析:附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
6.盐附子的形状和表面特征是
A.类圆形,表面灰棕色,被盐霜,较光滑
B.长圆形,表面淡棕色,被盐霜,皱缩
C.圆锥形,表面黄褐色,被盐霜,较光滑
D.圆锥形,表面灰黑色,被盐霜,顶端有凹陷的
E.圆锥形,表面灰褐色,皱缩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D
解析:盐附子药材呈圆锥形,长4?7cm,直径3?5cm。表面灰黑色,被盐霜。顶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体車,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充满盐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形成层环纹,环纹内侧导管束小点排列不整齐。
7.黑顺片的性状特征是
A.不规则纵切片,上宽下窄,外皮黑褐色,切面灰黑色,油润具光泽,并有纵向导管束
B.不规则纵切片,上宽下窄,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并有纵向导管束
C.不规则纵切片,上宽下窄,表面与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无外皮
D.不规则横切片,类圆形,切面黄棕色,油润具光泽,无外皮
E.不规则横切片,类圆形,表面黄褐色,切面灰黑色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B
解析:黑顺片药材为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5cm,宽0.9?3cm,厚0.2?0.5cm。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状,并有纵向导管束。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
8.白芍为毛莨科植物芍药根的
A.晒干品
B.蒸制品
C.沸水去皮后效的加工品
D.阴干品
E.烘干品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C
解析:白芍的采收加工: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及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9.白芍与赤芍比较,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原植物完全不同,产地加工相同
B.原植物完全不同,产地加工不同
C.原植物完全相同,产地加工不同
D.原植物有一种相同,产地加工相同
E.原植物有一种相同,产地加工不同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正确答案:E
解析:白芍为毛莨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主产于浙江、安徽、四川等地。赤芍是毛莨科植物芍药及川赤芍的干燥根,主产于内蒙古和东北等地。二者的产地、加工方法不同,功效也不同。故E选项正确。
10.味连的原植物为
A.峨眉野连
B.雅连
C.云南黄连
D.黄连
E.三角叶黄连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正确答案:D
解析:黄连为毛莨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药材依次称“味连”“雅连”和“云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