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六条新风尚
革除陋习
在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吃野味是一种至佳的养生方式,然而,据科学研究表明,近年来世界各地出现的新发传染病很多都与动物相关。资料显示,当今78%的人类新发传染病(如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H7N9禽流感、亨德拉等)与野生动物有关。这些病毒在野生动物体内不一定会致病,但如果人类盲目滥杀动物、食用动物,则有可能令人类感染上病毒,并引起大面积传播,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人工养殖的“野生动物”
比野外的“野生动物”安全?
“野生动物”不仅指自然状态下的野生动物,还包括人工繁育的除家畜家禽之外的所有动物。由于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情况复杂,人工养殖的“野生动物”目前在实际操作中很难监管到位,仍面临检疫等现实问题,因此,人工养殖的“野生动物”未必安全。
野生动物真的营养价值高吗?
其实,野生动物的营养价值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高,野生动物的营养,家养动物基本上都有,只要每天均衡饮食,食用普通的鸡肉、猪肉、牛肉,完全可以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而且,野生动物在外谋生觅食,经常会经历“饥一顿、饱一顿”的状态,很难积累较高的营养成分,食用所谓“免疫力强”的野生动物并不会增强你身体的免疫力。
另外,即使是经过高温烹制,野生动物在宰杀的过程中也存在非常高的感染风险:动物身上所携带的病毒会通过飞沫、咬伤等方式传染到接触者身上,而接触者又会通过飞沫、接触等途径感染给其他人。
还有,野生动物除了携带大量的不明病毒外,还会携带大量的寄生虫,这些寄生虫进入人体后可感染并引起腹膜炎、败血症、心包炎、虹膜炎等,损害多个脏器,危及生命!
年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违反野生动物保护现行法律规定的行为,“在现行法律规定基础上加重处罚”。
↑是时候对野味说“不”了
对“野味”坚定说不,
与动物和谐共处,
这不是一道选择题,
而是大自然告诉我们的标准答案。
革除陋习六须知↓↓↓
1.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
野生动物身上有大量未知的病毒、细菌和寄生物。
2.革除滥食生肉、草乌和附子等
生肉中的寄生虫进入人体内会影响肠胃的消化吸收能力,严重的影响人体的机能,长期以往还会加大癌症的发病几率。草乌、附子中含有的多种生物碱类,能影响心血管系统,严重心律失常是乌头碱中毒死亡的常见原因。
3.少食腌肉腌菜等腌制食品
人体长期摄取大量含有亚硝酸盐的腌肉腌菜等腌制食品会引起人体急性中毒、致癌、致畸等。
4.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
不采食野生菌,不购买个人采摘售卖的野生菌、不轻易食用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菌。
5.革除公共场所不卫生不文明现象
革除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打喷嚏不掩口鼻等不卫生不文明现象。近距离飞沫传播和接触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就是主要的传染途径。
革除陋习,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文明从“嘴”开始,
魅力从此加分。
来源:健康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