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的固有认知里中药虽然效果没有西药立竿见影,但绝对安全。这显然是对中药以及中医的巨大误解。中药的有毒无毒很难界定,这与中药的品种,用法用量,临床配伍甚至产地都有很大的关系。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一种中药,不同产地可能药性就天差地别。并且中药还存在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所以,没有正规的医嘱指导及可靠的中药来源,想要用对、用好中药是十分困难的,甚至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目前中药品种已达多种,见中毒报告的大约余种。其中植物药90余种,如关木通、苍耳子、苦楝根皮,昆明山海棠、狼毒、萱草、附子、乌头、夹竹桃、雪上一支蒿、福寿草、槟榔、乌桕、巴豆、半夏、牵牛子、山豆根、艾叶、白附子、瓜蒂、马钱子、黄药子、杏仁、桃仁、枇杷仁、曼陀罗花和苗、莨菪等;动物药及矿物药各十种,如斑蝥、蟾蜍、鱼胆、芫青、蜂蛹及砒霜、升药、胆矾、铅丹、密陀僧、皂矾、雄黄、降药等。当然,并非只有药典规定的有毒中药会导致中毒,一些“无毒”的中药也会导致中毒事件的发生。日本的小柴胡汤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临床上引起中药中毒的原因主要有:剂量过大;误服伪品;炮制不当;制剂服法不当;配伍不当;此外药不对症、自行服药、乳母服药以及个体差异也是引起中毒的原因。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常见的有毒中药以及基本的中药配伍禁忌。
1
常见的有毒中药
1、巴豆
味辛、性热,有大毒。是一种热性泻药,还有着很强的杀虫抗菌功效。生巴豆的致死中毒量为20-40粒,巴豆油的中毒致死量为20滴(1毫升)。
中毒症状:一般表现为口腔、咽喉出现异常的灼热、刺痛、流涎、上吐下泻等症状。严重可以导致昏迷、黄疸以及肾脏的损害。
2、乌头
味辛、苦,性热,入心、肝、肾、脾经。是植物乌头之主根,有大毒。根据不同的种类,中毒剂量也不一。川乌为3-30克,草乌为3-4.5克,而乌头碱只需0.2毫克即可中毒。
中毒症状:一般可表现为口舌部、肢端以及全身发麻等神经中枢的表现,并且出现恶心呕吐、胸闷、呼吸困难、体温下降、肢体运动出现障碍等等。
3、马钱子
味苦,性温,归肝、脾经,有大毒,是马钱科植物马钱的干燥成熟种子。成人只需5-10毫克即可发生中毒,而30毫克的量可导致死亡。
中毒症状:一般表现为胸闷头晕、呼吸困难、吞咽困难、恶心呕吐、全身发痒、疼痛、灼热等症状,严重者可因呼吸麻痹、休克等导致死亡。
4、关木通
味苦,性寒;有毒。归心、小肠、膀胱经。能清心火,利小便,通经下乳。用于口舌生疮,心烦尿赤,水肿,热淋涩痛,白带,经闭乳少,湿热痹痛。关木通的中毒多由于久服和过量服药造成的。
中毒症状:上腹不适,继而呕吐、头痛、胸闷、腹胀隐痛,或面部浮肿、腹泻、尿频、尿急,渐起周身浮肿,神志不清等。
5、藜芦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味辛、性寒、有毒。临床上用以治中风痰涌,降血压、杀虫等。
中毒症状:首先表现舌、口腔及人体其他部位有针刺感及麻木感,继而上腹部及胸骨后有烧灼感,且见流涎、恶心呕吐、呃道及出汗等症,甚至可出现腹痛、腹泻。严重中毒者,可出现心率减慢,脉弱而不规则,呼吸慢而浅,血压下降,肌肉震颤及抽搐、视力障碍等,可因严重低血压、虚脱、呼吸麻痹或心力衰竭而死亡。
6、天南星
天南星又名南星、药狗子等。其味苦、性温,有大毒。为温性祛痰、镇痉、镇痛剂,含有皂苷,生服有毒。
中毒症状:咀嚼其块茎数口即觉味麻辣,以后口腔黏膜轻度糜烂或部分坏死脱落,咽喉乾燥有烧灼感,部分病人口唇明显水肿,轻度发热,或大量流涎,重者有口舌麻木,味觉丧失,言语不清,声音嘶哑,张口困难等。
7、大戟
大戟亦名邛钜、下马仙。有小毒。为利水消肿的峻剂。
中毒症状体表接触,可产生皮炎、鼻炎、结膜炎等刺激症状;内服过量可引起咽喉部肿胀、充血、剧烈呕吐、腹泻、腹痛,甚则吐血、便血,出现虚脱。当大量毒素进入血液时,出现头晕、烦躁、恐惧,进而昏迷、痉挛、震颤、瞳孔散大。严重者死於呼吸麻痹。
8、白果
白果又名银杏,银杏核。药用其核仁。其味甘苦涩,性平,以绿色的胚为最毒。小儿服5~10粒即中毒。临床用以镇咳化痰。
中毒症状:一般为高热、头晕、呕吐、腹泻、抽搐、昏迷。有的伴有腹痛、腹泻、呼吸困难、发绀、瞳孔缩小、白血球增多等。
9、桃仁、苦杏仁
苦杏仁别名山杏仁、北杏仁,苦杏仁内含苦杏仁甘约3%,有镇咳作用。此甘遇水经苦杏仁酵素作用而产生氢氰酸(0.1~0.25%)、葡陶糖等而引起中毒。桃仁为活血药,桃仁含有扁桃甘,其甘经酸或酵素的作用分解而产生氢氰酸等。苦桃仁在性状、成分、药理、毒力方面与苦杏仁甘相似,两种药物中毒均系氢氰酸所致。
中毒症状:轻者自觉口内苦涩、流涎、上腹部不适,呕吐恶心、头晕、心悸,重者昏迷、抽搐,继而呼吸抑制、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脉微弱而死亡。苦杏仁中毒,也可以引起多发性神经炎。
10、夏枯草
味辛苦、性寒。归肝、胆经。可清肝,利尿,明目,消肿,降血压,清肝火,散结解毒;用于目赤肿痛,羞明流泪,头痛眩晕,畏光流泪,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结核,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血崩,带下,瘰疬,瘿瘤,乳痛,乳癌,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高血压症,乳腺增生等症。主要成分为芸香苷及咖啡酸、生物碱和水溶性盐类等。
中毒症状:气虚者服用此药,不适症状加剧。或可造成严重肝损伤,或变现为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丘疹,甚至因过敏性休克而昏倒。
2
配伍禁忌
所谓的配伍禁忌,就是指某些药物合用会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或降低和破坏药效,因为应避免配合应用,即《神农本草经》所谓:“勿用相恶、相反者”。其主要内容大致为“十八反”及“十九畏”。
1、“十八反”
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蒌贝蔹芨攻乌
藻戟遂芫具战草
诸参辛芍叛藜芦
第一句:本草明确的指出了十八种药物的配伍禁忌
第二句:半(半夏)蒌(瓜蒌)贝(贝母)蔹(白蔹)及(白芨)攻击或与乌(乌头)相对
第三句:藻(海藻)戟(大戟)遂(甘遂)芫(芫花)都与草(甘草)不和
第四句:诸参(人参、丹参、沙参、玄参等所有的参)辛(细辛)芍(赤芍白芍)与藜芦相背叛
2、“十九畏”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中医中药理论博大精深,中药配伍千变万化。辨证施治重中之重。同病不同人不可用一方,汝之蜜糖,彼之砒霜。自行服用中药是十分凶险的事情。生活中甚至一些补益中气的中药如人参、甘草、当归也不可随意乱服。所以“药膳”“秘方”用之前问问医生,到底需不需要,到底能不能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