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
入脾、胃、肺经。
作用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主治
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
配伍
1、治湿痰喘急,止心痛:半夏不拘多少,香油炒,为末,粥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姜汤下。
2、治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半夏一升,生姜半斤。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3、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芩三两。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4、治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炙)。上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用量
内服一般炮制后使用,3~9g。
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
禁忌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生品内服宜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