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药蒙医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蒙古族人民长期同疾患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并吸收藏医、汉医经验逐渐形成的。早年蒙古汗国建立前,就有本族的药剂和疗法。
蒙古医学有多种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蒙药与中药相似,以草药为主,是多种草药研成药末制成的。治病多用成药,并总结出饮食疗、炙疗、罨疗,瑟博素疗、皮疗、温泉疗、针刺放血疗、按摩疗等方法。
蒙古族医学家和药学家还写出一批医药著作,如《饮膳正要》、《方海》、《蒙药正典》、《蒙医药选编》、《普济杂方》。
蒙药和传统中药的区别:
1、蒙药多用复方,在方剂中主从关系明确,识理细微,药以生制为主,配方解毒,保持原药物高生物活性物质,剂量小,药劲大,副作用小,药力直接,作用迅速,见效快,使用携带方便;2、蒙药多为定型成药,药的组方都是经上百年实践后定型,追求治标治本的作用;3、蒙药材取材于自然(即天然草原),其中多种药材为蒙药专用,中医不用或少用;4、对药材采用:不去其地不采,不到季节不采,采大不采小,用多少采多少;5、蒙医还有绝妙的药物炮制和君臣配伍禁忌及用法用量等独特理论;6.炮制方法的不同:如草乌的泡制是用诃子的浸汤(诃子和水的比例是为30:)浸泡7天,即可降低草乌的毒性,至而丝毫不影草乌的有效成分。
蒙医论述风湿病:
蒙医理论认为风湿病是因人体“三根”,“五行”,“七素”平衡失调而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大,因此“协日乌素”增多化积成灾,无法排除体外而散布全身关节引起一系列症状的一种疾病。
当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薄弱时,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流窜经络,阻滞关节,影响气血运行,营养物质无法及时供给到骨关节等处,不通则痛,形成病症,引起关节肿大,畸形,强直以及筋脉拘急,后活动功能丧失。由于风湿热邪由表入里,阻滞经脉,耗伤气阴,气血运行失畅,还可导致心失所养,形成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心脏病。
因而治疗时以清除“协日乌素”,调理全身血脉,贯通“白脉”、“黑脉”方可消炎止痛,疏通气血,修复细胞,提高免疫达到彻底根治的目的。
那如三味丸----经典蒙药治风湿:
成分:诃子、荜茇、制草乌
性状:本品为红色水丸,除去包衣显棕黄色;味微酸,辛麻。
主治功能:消粘、除协日乌素、祛风、止痛、散寒、用于风湿,关节疼痛,腰腿疼痛,牙痛,白喉等症
规格:每10粒重2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5粒,一日1次,临睡前服
一次服用药效可持续14小时以上,药效持久,药力强大,能对风湿、类风湿产生强大的控制力,避免了传统风湿、类风湿因子的抗药性,药物间的协同作用还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临床报告:
经内医院等多个临床单位近千例患者的临床使用结果表明,总有效率达98.85%。高出西药对照组3倍,轻度患者服用一个疗程,关节红肿、胀痛等症状完全消除,并获得临床治愈;对遗留关节畸形,行动不便,甚至瘫痪等重度患者服用2—3个疗程可消除任何不适感觉,基本恢复如初。给那些在病痛中挣扎却无处投医问药的风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