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系统的梳理了仲景方剂的煎药法,分为三个大方面,并列举了很多代表方剂,很是详细,给我们以方剂用法上的巨大启发,相信经过触类旁通,这些有效的煎药法,可以不止用于经方,还可以用于后世的很多方剂。
张仲景对煎药法的掌握和运用中医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把煎药的方法作为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之一,而加以重视。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以下简称“两书”)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了多种煎药方法,以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作用,现分述如下,以供参考。一、煎药方法两书中所采取的煎药方法大体有以下几种:1.水煎服:以水煎中药,煮沸,使煎液为原水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去渣后温服。这是一般最常用的煎药方法。在这里还有两种值得注意的情况:一是以微火煎药,如桂枝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等方即是全药以微火煎煮;一是以多量水加入药中进行久煎,如炙甘草汤“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煎八味,取三升,去渣,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前者因主药桂枝辛香,微火煎药而保存其辛香发散的作用;后者是因炙甘草汤为滋补的方剂,非久煎不能将药力煎出,只有通过久煎才能发挥其调补心脉的作用。这就提示我们对辛香解表的药物应微火少煎,对滋养补益的药物应久煎取效。不能对任何药都用一般的煎药方法。2.去渣再煎:这也是两书中常用的一种煎药方法。如柴胡汤类的大柴胡汤、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泻心汤类的半夏、生姜、甘草三泻心汤,百合汤类的百合地黄汤、滑石代赭汤、百合知母汤、百合鸡子黄汤以及旋复代赭汤等都是采用这种煎法的。这是以水煎方中诸药,去渣后再进行煎煮的一种方法。也有将方中的药物分别煎煮,去渣后将药液混合再煎。如百合汤类就是采用这种煎法的。从两书中应用去渣再煎的方剂来看,可以归为以下几个特点:一为应用这种煎法的多是和剂。柴胡汤类是和解少阳、和解表里,泻心汤类是和胃、调和寒热,百合汤类是调和阴阳,旋复代赭汤也是和胃之剂。点击下方小程序链接购买??
二为应用这种煎法的方剂都具有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的作用。柴胡汤类是以人参与柴、芩同用,泻心汤类是以人参与芩、连、干姜这种辛开苦降的药同用,百合汤类是以百合与滑石、知母等同用,旋复代赭石汤是以人参与旋复花、代赭石同用。都是以扶正与清热、散邪、泻痞药物同用。另外,去渣再煎可使药物煎的时间长,药液浓缩,药力和缓持久,起到调和的作用。如黄连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等治上热下寒的方剂。虽然和生姜、半夏、甘草三泻心汤一样,都是以芩连与干姜同用,但前者采取了一般水煎服的方法,干姜之热与芩连之寒温下清上,互不影响,以主治上热下寒之证。后者采取了去渣再煎的方法,干姜之热与芩、连之寒相互削弱,而突出了辛(干姜)开、苦(芩、连)降、泻痞和胃的作用。药物虽同而产生的作用不同,全在煎药法上的差别。3.分煎(渍)合服:这种方法是将方中的药物分别煎(或渍)成汤液,再将其汤液混合在一起温服。这种方法是在病人同时患有两种不同病理的证候,须在一个方剂产生两种不同功能时应用。可使方中两类药所产生的两种功能同时起作用而互不影响。如附子泻心汤证,病人既患有实热痞证,表现为“心下痞”,又卫阳虚而“恶寒汗出”,所以采取将芩、连、大黄“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渣,内附子汁,分温再服。”其他如治寒疝兼有表证的乌头桂枝汤等也是这种制法。4.渍药绞汁:这种方法是以麻沸汤或酒将药浸泡一定的时间,绞取其汁服用。因未经煎煮,它的清热散结的作用就强,适用于邪热郁结的症候。如大黄黄连泻心汤,即以麻沸汤渍大黄、黄连后绞去渣,分温再服。5.煎煮丸药:这种方法是以水煮丸药,连渣服用。这样可使猛烈的药物产生缓和而持久的作用。如大陷胸丸、抵当丸等都是采取了这种煎法的。尤在泾在论大陷胸丸时说:“按汤者荡也。荡涤邪秽欲使其净尽也。丸者,缓也。和理脏腑,不欲其速下也。大陷胸丸以荡涤之体为和缓之用,盖以其邪结在胸而至如柔痉状,则非峻药不能逐之,而又不可以急剂一下而尽。故变汤为丸,煮而并渣服之,乃峻药缓用之法,峻则能任破坚荡实之任,缓则能尽除上迄下之邪也。”二、药物的先煎后下1.先煎药:在“两书”中先煎药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①对必须久煎才能将药力煎出的药物或方中主药,药量独重的药物都需先煎。如酸枣仁汤中的主药酸枣仁,重用至二升,方中其它药为一、二两;苓桂甘枣汤中的茯苓,重用至半斤,其它药最多者为四两,所以这两方中的酸枣仁,茯苓均先煎。②药物通过先煎多煮可使其作用缓和持久。如茵陈蒿汤中的茵陈,先煎可使茵陈清湿热,除黄疸的作用留恋不去,使湿热黄疸尽去不遗。甘草粉蜜汤中的甘草先煎增加了缓急的作用。⑧通过先煎以消除药物的副作用。如麻黄汤中的麻黄先煎去沫,可消除麻黄服后使人心烦的副作用。2.后入药:在“两书”中后入药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①有的药药力容易煎出或溶解,多煮反会影响疗效。如芒硝、戎盐,不但药力容易煎出,而且后入少煎还可以保存其咸性以发挥咸寒软坚与下达通便的作用。所以两书中凡用到芒硝,戎盐的方剂,多采取后入的方法。又如一些具有轻清宣扬作用的药物,煎久也会影响药物的这种作用,所以必须后入,如栀子豉汤中的豆豉就是后入的。其它如阿胶,胶饴,在“两书”的方中都是微火使其溶于汤中即可,煎久反而会贴在锅底,影响疗效。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及白通加猪胆汁汤中的猪胆汁、人尿是待方中其他药煎好后混入汤液中,以保存其清热的作用。您的专属导师已上线!无论是解答困惑、疑症咨询、学习中医、领取资料,都可以添加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