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乌叶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国医大师李今庸常用验方分享
TUhjnbcbe - 2021/5/20 17:58:00
北京专治痤疮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210111/8578752.html
I导读:本文介绍的验方,是李今庸老在数十年临床医疗中,根据自己体验创制而确有效验者。

验方一束

作者/李今庸

此所谓“验方”者,乃余在数十年临床医疗中,根据自己体验创制而确有效验者,不包括屡用有效的古方。

()甘寒养阴方

主治胃阴虚痛,胃痛每于饥饿时发作,有灼热感,稍进饮食则热痛缓解,小便黄,大便干,口干而渴,脉细数。

生地5克,山药0克,石斛0克,玉竹0克

沙参0克,芡实0克,莲子肉0克,苡仁0克

麦冬0克,甘草8克

上0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分温2服,日服剂。

(2)冬瓜皮汤

主治全身浮肿,肤色鲜泽,小便频数短少,尿黄赤而感灼热,或口渴饮冷,或脉数苔黄。

冬瓜皮20克,芦根20克,茯苓皮0克,薏苡仁5克

白茅根5克,石苇0克,车前仁5克,滑石0克

泽泻0克,灯芯草0克,西瓜翠衣20克

上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分2服。日服剂。

(3)款菀二陈汤

主治咳嗽唾白痰或白色泡沫痰,舌苔白、脉弦或缓。

款冬花0克,紫菀0克,法半夏0克,茯苓0克

陈皮0克,炙甘草0克,干姜0克,细辛6克

五味子8克

上9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分温2服,日服剂。

(4)枇杷二冬汤

主治燥咳不已,频频干咳而无痰,喉咙痒,口咽干燥。

炙枇杷叶0克,天冬0克,麦冬0克,款冬花0克

紫菀0克,核桃肉0克,炙甘草0克,桔梗0克,

沙参0克,桑叶8克

上0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分温2服,日服剂。

(5)加味苇茎汤

主治肺痈,咳唾脓血或浓痰腥臭,引胸胁隐隐痛,口中干燥,脉数实。

芦根30克,冬瓜仁0克,薏苡仁0克,桔梗0克

甘草0克,贝母0克,鱼腥草30克,桃仁(去皮、尖、双仁者)0克

上8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温分2服,日服剂。

(6)热痹止汤

主治热痹,肢体关节热痛红肿,或口渴欲饮,或小便热黄,或脉濡数,舌苔黄。天气变化则疼痛加剧。

薏苡仁5克,苍术0克,黄柏0克,川牛膝0克

老鹳草0克,桑枝5克,威灵仙0克,升麻0克

射干0克,木瓜0克,牛角片20克

上味,以适量水煎药,汤成去渣取汁温分2服。日服剂。

(7)加味胶艾汤

主治妇女崩中漏下,或月经过多,小腹坠痛,心慌心悸,少气懒言,肢体无力,苔薄,脉虚小弱。

生地5克,当归0克,川芎0克,白芍0克

艾叶0克,炙甘草0克,党参0克,炒白术0克

炙黄芪0克,阿胶0克(烊化)

上0味,以水适量先煎前9味,待水减半,纳入阿胶烊化,稍煎,汤成去渣取汁温分2服,半日服剂。

(8)止带汤

主治妇女白带过多。

当归0克,川芎0克,山药2克,芡实0克

炒扁豆0克,炒白术0克,茯苓0克,薏苡仁0克

菝葜20克

上9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温分2服。日服剂。如白带质稠色黄气味臭者,可加栀子0克,黄芩0克;如白带质稀色清气味腥者,可加煅龙骨0克,煅牡蛎0克。

(9)消疹汤

主治全身皮肤突然发生红色小丘疹,如沙粒大,有痒感。

当归0克,赤芍0克,防风0克,荆芥0克

茯苓0克,川芎8克,炒枳实0克,桔梗0克

炙甘草8克

上9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温分2服。日服剂,如体弱脉虚,正气不足者,加党参0克。

(0)活瘀止痛汤

主治跌打损伤,疼痛,胸闷,大便干结,口干不欲饮,脉涩。

当归2克,川芎0克,赤芍0克,红花0克

制香附0克,炒枳实0克,厚朴0克,制乳香0克

制没药0克,大黄0克,炒桃仁(去皮尖)0克

童便杯(后入)

上2味,以水适量先煎前味,待汤成去渣取汁,加入童便,温分2服。日服剂。

()肾囊风外治方

主治肾囊风,阴囊奇痒,痒不可耐,搔之流水,结痂。

紫苏叶30克,蝉蜕5克

上2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趁热熏洗患部,日洗2次。但注意防止烫伤。另用:

紫苏叶0克(研末),蝉蜕2克(研末),梅花冰片克

上三味,研和均匀,以麻油适量调涂患部。日涂数次。

(2)敷毒散

主治带状疱疹,腰胁间密生白色小疱疹,呈带状,可散及胸背颈项,焦痛不安。

黄连末0克,黄柏末0克,熟石膏8克,梅花冰片3克

上四味,于钵内共研和均匀,凉开水调涂患部,日涂五六次。亦可用鱼腥草30克,以水煎服,日服2次。

(3)加减地骨皮饮

主治口舌糜烂如灯盏窝,约豆大,上布白膜,剥之则出血、疼痛,时轻时重,反复发作,数年不愈。

生地5克,当归0克,赤芍0克,地骨皮2克

丹皮0克,白薇0克,蛤粉0克,青黛8克

银柴胡0克,胡黄连0克,蔷薇根0克

上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温分2服。日服剂。

外用:

青黛3克,黄柏末3克,蛤粉3克,人中白3克煅,梅花冰片0.3克

上4味,于钵内共研和均匀,撒布于糜烂部。

(4)聤耳方

主治耳内流脓,长期不愈。

紫草根3克,冰片0.3克,石龙骨末0.3克,人乳汁适量

上4味,共置于一瓷杯内,饭上蒸取汁,用滴患耳中,日滴三五次。

(5)治疗疮方

主治疔疮或偏正对口(脑疽)初起。

麝香适量

上味,用竹针将疔疮或对口疮挑破皮,见血不流血,放麝香少许于破皮处,外以普通膏药贴上。

(6)槟榔木香汤

主治小儿蛔虫腹痛有包块上下移动。

槟榔30克,广木香6克

上2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温顿服之。

李今庸:50种常见病的穴敷疗法(家庭必备)

年出生,湖北枣阳人。第二届国医大师,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当代著名中医学家、被称为“《内经》王”。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第一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第一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业教授。

案例精选——治疗中暑的穴敷疗法

处方:鹅不食草适量;穴位:鼻孔;方法:上一味,晒干,研为细末,装入磁瓶内,用蜡封口备用。每用时,取药末约0.5g,放入鼻孔中。此治感冒暑湿证。

感冒

处方:白芥子、薄荷各适量,鸡蛋两个;

穴位:神阙、大椎、涌泉;

方法:将白芥子、薄荷研细,取鸡蛋清调药,敷贴神阙、大椎及涌泉穴。此治风寒感冒。

处方:淡豆豉30g,连翘5g,薄荷9g,葱白适量;

穴位:风池、大椎;

方法:将前三味药混合研细过筛,用药20g,加入葱白适量,捣融如膏,敷贴风池、大椎穴,再以冷水滴药膏上,覆以纱布。此治风热感冒。

咳嗽

处方:瓜蒌大者枚,贝母50g,青黛5g,蜂蜜20g;

穴位:肺俞、大杼、后溪;

方法:先将贝母、青黛混合碾为细末,再放连籽、皮的瓜蒌捣融,放蜂蜜入锅内加热,炼去浮沫,入以上三味药,调和如膏状,分别摊贴在肺俞、大杼和后溪穴上,盖以纱布用胶布固定。每日或隔日换药次。此用于干咳、久咳、热咳等证。

处方:白芥子8g,吴茱萸8g,麻黄6g,白凤仙花全草株;

穴位:肺俞、膻中、涌泉;

方法:前三味药研细末,凤仙花捣融,用酒共调匀,敷贴在肺俞、膻中、涌泉穴处,外用纱布扎紧及胶布固定。此用于寒咳。

哮喘

处方:老姜9g,麻黄4.5g;

穴位:膏肓、大杼;

方法:二味煎取浓汁,再用浓汁熬膏,将药膏摊在狗皮膏上,敷贴背部膏肓、大杼穴。

处方:白矾30g,面粉、醋各适量;

穴位:足心;

方法:将上三味和匀做成小饼状,敷贴患者两足心,布包一昼夜。

处方:白芥子45g,半夏9g,轻粉6g;

穴位:天突、肺俞;

方法:三味药共研细末,取少量,用蜂蜜调敷天突、肺俞穴。

中暑

处方:鹅不食草适量;

穴位:鼻孔;

方法:上一味,晒干,研为细末,装入磁瓶内,用蜡封口备用。每用时,取药末约0.5g,放入鼻孔中。此治感冒暑湿证。

处方:田螺3枚,青盐g;

穴位:脐下;

方法:田螺捣烂,入青盐,摊成膏,敷于脐下寸处。此治暑证二便不通。

呕吐

处方:白矾、面粉各适量;

穴位:涌泉;

方法:白矾研细末,加面粉适量,用醋或开水调成膏状,敷贴于涌泉穴。此治热性呕吐。

处方:吴茱萸(炒)30g,生姜块,香葱0余根;

穴位:脐腹;

方法:上三味,共捣成饼,蒸热敷贴在脐腹处。此治寒性呕吐。

呃逆

处方:皂角末0g;

穴位:鼻孔;

方法:上一味,用一纸筒取少许药末,放入鼻孔中,得嚏即止。此治突呃不止证。

处方:姜汁、蜂蜜各等量,丁香0g;

穴位:中脘、阴都;

方法:上三味,共捣如膏,取之敷于中脘、阴都穴。日换药次。此治久呃不止证。

泄泻

处方:丁香2g,肉桂g;

穴位:神阙;

方法:上二味,共研为细末,以水调和,做成黄豆大药丸,放在肚脐神阙穴上,外贴普通膏药固定。

便秘

处方:大黄末0g,芒硝40g;

穴位:脐部;

方法:上二味,用适量黄酒调和,涂敷于脐部,外用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再用热水袋热熨0分钟左右。

处方:白矾末20g;

穴位:脐部周围;

方法:上一味,先做一纸捻,围在脐周,将白矾末放于其中,用冷水慢慢淋湿白矾末。

处方:葱白(连须)0g,生姜0g,淡豆豉0g,食盐5g;

穴位:脐部;

方法:上四味,共捣烂如泥,制成饼状,烤热,趁热敷于脐部,外用纱布固定。

眩晕

处方:嫩茶叶60g;

穴位:鼻孔;

方法:上一味,研为极细末。每用时,以一纸筒取少许药末,放入鼻孔中。日数次。

失眠健忘

处方:吴茱萸9g,米醋适量;

穴位:涌泉;

方法:吴茱萸捣烂,用米醋调成糊状,敷贴双足涌泉穴,24小时后取下。

处方:酸枣仁适量;

穴位:耳穴神门、皮质下、心、肾、脑点;

方法:用开水将酸枣仁浸泡去外皮,分成两半,以酸枣平面贴在直径约0mm的圆形胶布中心备用。选耳穴,每次-2个,将药贴压于穴上,并按揉-2分钟,每日数次按揉。3-5日换药一次,4次为疗程。

汗证

处方:何首乌适量;

穴位:神阙;

方法:上药研为细末,用水调成膏状,贴敷神阙穴,用纱布固定。此用于自汗证。

处方:五倍子(蜜炙)、枯矾各等份,乳汁适量;

穴位:肾俞;

方法:上二味药混合研细末,过筛,加入乳汁调和成膏,取0-5g药膏,敷于肾俞穴,盖以纱布,用胶布固定。日换药次。此用于盗汗证。

吐衄

处方:大蒜2个;

穴位:足心;

方法:大蒜2个,捣为泥,敷贴双足心,4小时敷次,连续敷贴。此治吐血。

处方:白及5g;

穴位:印堂;

方法:上一味,研为细末,用冷水调和,涂敷两眉之间印堂穴,以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此治鼻衄证。注意:治疗期间忌喝酒。

水肿

处方:针砂、猪苓、生地龙各9g,甘遂0g;

穴位:脐部;

方法:上四味,先将针砂加食醋煮数沸,取出炒干,再同猪苓、地龙共研为细末,用葱汁调和,做成饼状,贴敷脐部,外用纱布固定。日换药2次。

癃闭

处方:独头大蒜个,山栀子6g,食盐60g;

穴位:脐部、阴囊;

方法:共捣为末,加清水调和,敷于脐部,若小便不通,再加敷阴囊部位。

遗精

处方:硫黄、丁香、胡椒、杏仁各0g,麝香少许,红枣肉20g;

穴位:脐中;

方法:上六味,共捣研如泥,做成黄豆大药丸若干粒。每用时,取一丸放在脐中,外用纱布固定。

处方:五倍子(炙)5g,煅龙骨5g;

穴位:脐中;

方法:共研末,唾液调糊为丸,如龙眼核大。用时纳入脐中,外以布扎。3日换,久用有效。

面瘫

处方:皂角(去皮)g;

穴位:地仓、颊车;

方法:上药研末,用陈醋调成膏状,敷贴面部穴位地仓、颊车,左侧病患贴右边穴,右侧病患贴左边穴。药干燥后换掉再敷。

头痛

处方:葱白、薄荷各等份;

穴位:太阳、眉心;

处方:用开水泡上药,后贴于双侧太阳穴及眉心处。此用于风热感冒头痛。

处方:川芎、芒硝各0g;

穴位:鼻孔;

方法:上二味,共研为细末。每用时,以一纸筒,取少许药末,放入患者鼻孔中。此治偏、正头痛。

痹证

处方:丹参、川芎各适量;

穴位:A组:心俞、巨阙、内关、上巨虚;B组:厥阴俞、中脘、间使、足三里;

配穴:偏于气滞者加肺俞、气海,偏于血瘀者加膻中、膈俞,偏于寒凝者加关元、命门、中极,偏于痰浊壅盛者加太白、丰隆;

方法:将中药丹参、川芎各适量,制成粟粒大小的药丸2粒,贴在7mm×7mm的二氧化锌橡皮膏上。每用时,将膏药贴于所选穴位上,隔日贴药次。

腹痛

处方:葱白(连须)7个,胡椒适量,枯矾6g;

穴位:脐部;

方法:上三味,共捣烂,用乳汁调和,做成饼状,敷在脐部,外用纱布固定。此治寒积腹痛。

处方:老生姜60g,豆豉5g,葱头(连须)3根;

穴位:脐中;

方法:上三味,共杵成药饼,烤微热,贴脐中,布扎2小时。此用于便秘腹痛者。

处方:川楝肉30g;

穴位:肛门;

方法:上一味,用酒浸泡小时左右,取出,用干净纱布包裹,塞入肛门内。此治虫积腹痛。

痹证

处方:吴茱萸6g,大蒜头;

穴位:足心;

方法:上二味,共捣烂,取药包患侧足心。日次。

坐骨神经痛

处方:马钱子、乳香、没药、麻黄各g;

穴位:阿是穴;

方法:上四味,共研为细末,加蜂蜜调成膏状。每用时,取膏药适量敷于痛点阿是穴,外用纱布包扎固定。

三叉神经痛

处方:马钱子、川乌、草乌、乳香、没药各等份;

穴位:太阳、下关、颊车或阿是穴;

方法:上五味,共研为细末,装瓶备用。每用时,取药末适量,以黄酒或醋调成膏状,敷贴在穴位上,外用纱布覆盖,并以胶布固定。每日换药次。

痛经

处方:食盐(研末)g,生姜20g,葱头握;

穴位:阿是穴;

方法:上三味,先将姜、葱洗净,后共炒热,温熨腹部痛处阿是穴。

经闭

处方:红花50g、食醋ml;

穴位:鼻孔;

方法:上二味,一同煎煮,趁热熏蒸患者鼻孔。

崩漏

处方:蓖麻叶张;

穴位:头顶;

方法:上药捣烂,包在患者头顶上。日换药次,可止血。

处方:艾叶适量;

穴位:隐白;

方法:上药捣烂,加热,敷贴隐白穴。日换药次。左右穴同时使用,也可交替使用。

胎位不正

处方:鲜生姜适量;

穴位:至阴;

方法:上一味,捣成泥状,用生姜泥分别敷贴双侧至阴穴,外用塑料薄膜包裹。每日贴次,可连续用2-3日。

乳痈

处方:生半夏0g;

穴位:鼻孔;

方法:上一味,研细末。每用时,以一纸筒,取药末少许,放入患者鼻孔中。

处方:生南星粒;

穴位:鼻孔;

方法:上一味,捣烂,用细纱布包裹成花生米大小的药栓,塞入一侧鼻孔中,当鼻内有热辣感即取出,塞入另一侧鼻孔中。

乳缺

处方:麦芽、芒硝各等份;

穴位:乳房;

方法:上二味,共研为细末,装入布袋中备用。每用时,将药袋贴敷乳房上,湿则另换药袋,交替使用。

小儿惊风

处方:天南星个,全蝎条;

穴位:囟门;

方法:上二味,共研为细末,用唾液调和成膏状,敷涂于患儿囟门上。抽搐止则停用。若抽搐未止,则继续敷涂。此用于小儿急惊风。

处方:胡椒、栀子各7粒,葱白7根;

穴位:心窝;

方法:上三味,共捣研烂,加细面,以鸡蛋清调和成泥状,摊在布上,贴于心窝处。此治小儿慢惊风。

小儿泄泻

处方:五倍子、吴茱萸、公丁香、灵磁石、白芥子各等份,冰片或麝香少许;

穴位:足三里、天枢、中脘、关元;

配穴:吐乳加内关,发热加大椎,久泻加脾俞、肾俞、大肠俞;

方法:前五味,共研极细末,加冰片或麝香少许,用油膏调成黄豆大药丸。取药丸贴敷穴位,盖以伤湿膏。日换药次,5次为疗程。

小儿积滞

处方:胡椒、公丁香;

穴位:肚脐;

方法:上二味,研细末,以水调和成饼,贴敷肚脐,24小时更换次。

小儿顿咳

处方:阿魏6g,膏药张;

穴位:天突;

方法:将阿魏放膏药上,敷贴天突穴。

小儿发热

处方:铅粉30g,酿酒小曲0枚;

穴位:胃口及手心、足心;

方法:以鸡蛋清调水粉,略稀,涂小儿胃口及两手心。复以酒曲研烂,用热酒和做二饼,贴两足心,用布扎之。

小儿夜啼

处方:陈茶叶适量;

穴位:脐上;

方法:将茶叶嚼烂后,捏成小饼状,敷贴在患儿脐上,外用棉花盖上扎好,0分钟后即可停止。

小儿尿床

处方:五倍子30g;

穴位:脐部;

方法:上味药,研为细末,用唾液调和,分做成6块药饼。临睡前取药饼一块置于脐部,外用纱布固定。

丹毒

处方:硝石、白面各0g;

穴位:足心;

方法:上二味,共研为细末,用井水调和成糊状。临睡时涂于足心,外以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

湿疹

处方:白芷、白及、白枯矾、黄柏、硫黄各25g;

穴位:阿是穴;

方法:上五味,共研为细末,装瓶备用。若湿疹未流水或未溃烂,取药末以麻油调成糊状,涂敷患部阿是穴处;若湿疹已流水或溃烂,取药末直接撒于患部阿是穴处。每日换药次,病甚者可每日换药2次。

扭伤

处方:大黄粉、生姜汁各适量;

穴位:阿是穴;

方法:上二味,混合调匀成膏状,备用。每用时,将药膏平摊在扭伤处阿是穴,覆盖油纸或塑料薄膜以保持湿润,再用纱布、胶布等固定。敷2-24小时,若未愈者,再敷之。

目赤肿痛

处方:决明子适量;

穴位:太阳;

方法:上一味,炒,研细末,以茶调敷太阳穴,干则易之。

鼻渊

处方:独头大蒜2粒;

穴位:足心;

方法:上一味,去皮,切成薄片,贴于两足心,外用纱布固定。

处方:黄木香花50g;

穴位:头顶百会;

方法:上一味,铺于头顶百会处,外用纱布固定。

咽喉肿痛

处方:绿豆粉30g;

穴位:颈项;

方法:用鸡蛋清调绿豆粉成膏糊状,敷贴在双侧颈项处。每日用药次。

牙痛

处方:苍盐(炒)2g,青黛.5g;

穴位:鼻孔;

方法:上二味,共研为细末。每用时,以一纸筒,取少许药末,放入牙痛一侧的鼻孔中。

处方:全蝎2个,五倍子5g,蝼蛄6个;

穴位:太阳;

方法:上三味,共研为细末,用葱汁调和成膏,摊在纸上,贴敷在牙痛一侧的太阳穴上。

鸡眼

处方:鸦胆子仁0粒;

穴位:阿是穴;

方法:将鸦胆子仁捣烂如泥,备用。用药时,先用温热水泡脚,后剪去鸡眼上的硬皮,涂少许药泥于胶布上,贴敷在患部阿是穴上,外固定之。5-7日换药次。

冻伤

处方:萝卜个,麻油适量;

穴位:阿是穴;

方法:在萝卜中间挖一个圆洞,将麻油倒入洞孔中,再将萝卜烧热,待麻油开滚后,即倒出备用。用治时,用无菌棉球蘸萝卜油涂敷患处阿是穴。每日2-3次。

烧烫伤

处方:大黄、地榆、黄柏各等份;

穴位:患处;

方法:先将地榆、黄柏加油熬煮,后加入大黄,待药熬成焦黄色,去渣待冷将纱布浸泡其中。用药时,取浸泡药油之纱布,包敷患处。

面部色斑

处方:白及、白芷各6g,白蔹4.5g,白附子6g,白丁香4.5g,密陀僧3g;

穴位:患部;

方法:上六味,共研为细末,装瓶备用。每晚用时,先净患部,再取药末少许,以鸡蛋清或白蜜调成膏状,涂敷患部,次晨洗去。

痤疮

处方:黄芩、黄柏、红花、硫黄各等份;

穴位:患处;

方法:上四味,共研为细末,装瓶备用。用药时,取药末适量,以清水调为糊状,涂敷患处。

狐臭

处方:佩兰叶9g,滑石2g,枯矾6g;

穴位:腋窝;

方法:上三味,共研末。用药时,将药末敷于腋窝中,用绷带包扎之。3日换药次。

脱发

处方:芫花、红花、制川乌、制草乌、细辛、川椒各3g;

穴位:阿是穴;

方法:上六味,共研为细末,放入适量75%乙醇溶液或白酒中,浸泡一周左右,过滤取汁,备用。

每用时,用棉签蘸药液涂擦患部阿是穴处,擦至头皮发红为度。每日-2次,个月为疗程。

烟瘾

处方:丁香、肉桂、谷氨酸钠各等份;

穴位:甜味穴;

方法:上三味,共研末,装瓶备用。每用时,取药末0.5-g,用凡士林调成膏状,或加少许白酒做成药饼,贴敷于手腕甜味穴,外用胶布固定。24小时后取下。

本文来源:《李今庸特色疗法》

随喜转发功德无量!福慧增长吉祥安康!

动手指转发、点赞收藏和留言都是善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医大师李今庸常用验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