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肿节风(中药大辞典上册)
异名:观音茶、九节风、驳节茶、山牛膝、珍珠兰、九节草、接骨丹、接骨金栗兰、九节兰、节骨茶。
基原:为金栗兰科草珊瑚属植物草珊瑚的全株或根。
原植物:草珊瑚。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成分:全株含左旋类没药素甲、异秦皮定、延胡索酸、琥珀酸、总黄酮、挥发油。
药理:
1.抗肿瘤作用。肿节风挥发油、浸膏对白血病L细胞、TM、肺腺癌SPC、自发乳腺癌、自发腹水型AL、肉瘤S37均有一定抑制作用,肿节风抗肿瘤作用的机制研究表明,本品是细胞呼吸抑制剂,对瘤细胞和荷瘤动物肝脏的耗氧能力均有直接抑制作用。
2.抗菌作用。肿节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耐药菌株、甲型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卡他球菌、流感杆菌、伤寒杆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3.抗病毒作用。有强于或等于3种对照药物对流感病毒的抑制或灭活效果。
4.促进骨折愈合效果。对家兔实验性骨折,肿节风有促进愈合作用。治疗组早期骨外膜、骨内膜的成骨细胞增生出现早且较活跃;骨断端连接及骨髓腔再通较早。肿节风的上述作用以水提取液较显著。
5.对血小板的影响。肿节风60%醇提取物能十分显著地缩短小鼠断尾出血时间及凝血时间,加强血小板的收缩功能,对正常血小板数量无明显影响。它对阿糖胞苷引起的血小板以及白细胞下降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断,干燥。
药性:辛、苦、平。
?二.白蔹(中药大辞典)
异名:白根,兔核,昆仑,野红薯,铁老鼠。
基原:为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白蔹的块根。
药材:白蔹主产于河南、湖北、江西、安徽。
成分:块根含β-谷甾醇,延胡索酸,胡萝卜苷。
药理:
1.抗菌作用白蔹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同心性毛廯菌、腹股沟和红色表皮廯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2.其他作用:白蔹煎剂本身无镇痛作用,但可显著增强黑附片和灸川乌的镇痛作用,拮抗黑附片,灸川乌和灸草乌对离体蛙心的收缩作用。
药性:苦、辛,微寒。归心、肝、脾经。
1.《本经》:味苦,平
2.《别录》:甘,微寒,无毒
3.《药性论》:有毒
4.《本草再新》:味苦,辛,性寒,有小毒,入肝,肺二经。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生肌敛疮。
主治疮疡肿毒,瘰疬,烫伤,湿疮,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1.《本经》:主痈肿疽疮,散结气,止痛,除热,目中赤
2.《药性论》:治面上疱疹
3.《纲目》:解狼毒毒。
4.《植物名实图考》:炖酒服,散寒气,能补益。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外用:研末撒或调涂;或捣敷。
宜忌:阴疽及痈疮已溃者慎服;孕妇慎服。反乌头
各家论述:
1.《本草经疏》:白蔹,苦则泄,辛则散,甘则缓,寒则除热,故主痈肿疽疮,散结止痛。
2.《本经逢原》:白蔹,性寒解毒,敷肿疮疡,有解毒之功,以其味辛也。《金匮》专取其辛凉散结以解风气百疾之蕴蓄也。
世医仅知痈疽解毒之用,陋哉。
三.五匹风出自《神农本草经》
生长环境:生长于山坡或湿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化学成分:全株含仙鹤草素,蛇含鞣质,长梗马铃素
归经:肝;肺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倍量。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药性:苦辛,凉
主要功效:
清热,解毒。
治惊痫高热,疟疾,咳嗽,喉痛,湿痹,痈疽癣疮,丹毒,痒疹,蛇、虫咬伤
《分类草药性》:“治咳嗽,风寒湿气,跌打损伤
《别录》:“疗心腹邪气,腹痛,湿痹
治风湿麻木:蛇含(五匹风)、生姜。熬水洗患处。
(《贵州草药》)
药理作用:
1。安全
其注射剂给小鼠腹腔注射达g(生药)/kg,未见死亡;静脉注射(0.3ml/只)无异常或死亡。其流浸膏给小鼠灌服50g/kg14d,未见异常和中毒
2..增强免疫功能
蛇含流浸膏(2g/ml)显著升高小鼠腹腔巨噬机能,表现为胞体显著增大,每个胞体吞噬的鸡红细胞达7-8个之多,但各级消化状态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四.青风藤
异名:青藤、大青藤、寻风藤
药理作用:
1.镇痛,镇定作用
青藤碱有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部位在中枢神经系统。青藤碱能明显减少小鼠自发活动和被动活动,能降低士的宁对小鼠的惊厥阈。
2.抗炎作用
青藤碱对实验性关节炎有显著的消退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丘脑影响垂体-肾上腺系统,而与组胺释放无关。
3.抗过敏作用
青风藤碱对化合物48/80诱导的全身过敏反应和抗二硝基IgE诱导的局部过敏反应有抑制作用。
4.免疫抑制作用
青藤碱25mg/kg、50mg/kg、mg/kg腹腔注射或肌内注射明显降低小鼠炭廓清率及脾脏和胸腺的重量,并显著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5.对药物的戒断作用
青藤碱可剂量依赖性的缩短小鼠在吗啡伴药箱的时间,对吗啡慢性作用引起的小鼠脑内cAMP含量增加具有抑制作用。
6.释放组胺作用
给犬静脉注射青藤碱,血浆中组胺含量上升,血压下降,门脉压上升,促进淋巴生成。
药性:苦、辛、平。
五.追风伞
入药部位:全草或根
性味:味辛,性温
功效:祛风通络,活血止痛
功能主治:用于风湿痹痛,半身不遂,小儿惊风,跌打,骨折。
相关配伍:
1、治风湿麻木:追风伞、红活麻各15g,大风藤30g。泡酒ml,每次60ml。
2、治风湿瘫痪:追风伞根、藤五加、大风藤、阎王刺、姨妈菜各60g。煎水服,每日1服;煎水服3次后,再煎水洗,连续使用。
3、治小儿惊风:追风伞根,金钩莲各9g。煎水服。
4、治脚抽筋:追风伞根60g,伸筋草15g。煨猪肉吃。(1-4方出自《贵阳民间药草》)
5、治骨折:追风伞、岩豇豆、红四块瓦各等分晒干研末,调酒外包;若破口骨折,用开水调敷包扎,每日1换。(《贵州草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泡酒。外用:适量,研末敷。
六、《名医别录》:“疗伤寒久疟烦热,胁下邪气,膈中恶及风汗内疸。”
3、《医学启源》:“知母,《主治秘要》云作利小便之佐使,肾中本药。上头、引经皆酒炒。刮去毛,里白者佳。”
4、《本草纲目》:“肾苦燥,宜食辛以润之;肺苦逆,宜食苦以泻之。知母之辛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肺金泻火,乃二经气分药也;黄柏则是肾经血分药,故二药必相须而行,昔人譬之虾与水母,必相依。
?七.丹参
药性:味苦,微寒
归经:归心,心包,肝经
药理作用
1.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丹参煎剂0.5ml/只灌胃,连续7d,能使小鼠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明显提高,说明丹参在提高体液免疫功能方面有促进作用。
2.抗炎及抗过敏作用
丹参酮抗炎效应是通过显著抑制白细胞化学运动,阻止白细胞向炎症区域的过度游走和聚集,防止溶酶体酶,氧化代谢产物等过多释放,减轻组织损伤,以控制炎症发展。
3.对肝脏的作用
对肝的保护作用
(注射丹参的兔子肝组织切片镜下观察,能够有效地推迟和减轻缺血后再灌流引起的不可逆性肝损伤)
对肝细胞再生的促进作用。(丹参使用后,肝脏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可提高肝糖原,促进DNARNA生成这对促进肝再生有一定作用)
4.改善肾功能
丹参浸膏mg/kg及丹参提取物腹腔内给药,对腺嘌呤诱发的肾功能不全的大鼠,均能降低血尿素氮,肌酐,增加肾血浆流量、肾血流量,肾脏功能明显改善。
功能主治:
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瘕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