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
半
夏
半夏味辛,健脾燥湿,
痰厥头疼,嗽呕堪入。
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痰者慎用。
半夏因“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而得名。其辛散温燥,有毒而力较强,有较好的化痰止呕的作用,被医家称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之要药”。
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ternate(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
半夏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
主产于四川,湖北,河南,山东,贵州等省。
夏秋二季均可采挖,洗净泥土,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
形
色
嗅
味
常用炮制品法半夏
形:本品呈类球形,或不规则颗粒状,色:表面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质较松脆或质硬。气:气微。味: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
以个大、质坚实、致密、粉性足者为佳。
辛、温;归脾、胃、肺经,生半夏有毒。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
版药典用量:内服一般炮制后使用,入汤剂3-9克。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
现代研究
含生物碱、3,4-二羟基苯甲醛葡糖糖苷,葡糖糖醛酸苷、甲硫氨酸、半夏蛋白等。
半夏具有镇咳、镇吐、调节胃肠功能、利胆、抗癌、抗早孕等药理作用。现代多用于呼吸道炎症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
半夏的常用炮制品种
生半夏经炮制后能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减轻副作用,内服多使用炮制品。
法半夏
甘草,生石灰。
燥湿化痰,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版药典用量:水煎服,3-9g。
清半夏
白矾。
燥湿化痰,用于湿痰咳嗽,胃脘痞满,痰涎凝聚,咳吐不出。
版药典用量:水煎服,3-9g。
姜半夏
生姜、白矾。
温中化痰,降逆止呕。用于痰饮呕吐,胃脘痞满。
版药典用量:水煎服,3-9g。
处方应付
处方名
处方给付
生半夏
生半夏
清半夏
清半夏
姜半夏
姜半夏
半夏、法半夏
法半夏
用
药
指
导
本品温燥,故阴虚燥咳、出血证忌服。
反乌头,不宜与附子、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同用。
生半夏味辛辣,麻舌而刺喉,有毒,如误服生半夏会对口腔、喉头和消化道黏膜产生强烈刺激,可能发生肿胀、疼痛、失音、痉挛、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
孕妇忌服。
置于阴凉干燥处,防蛀。
半夏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之前,有一个姑娘叫做白霞。有一天,她去田野里割草,偶然间挖出了一块长在地下的植物的块茎,因为白霞十分饥饿,所以就试着将这个植物块茎放进了嘴里食用,想着可以用来充饥。可是谁知吃完了就开始呕吐,于是她赶快吃生姜来止呕,没想到吃完之后,女子很久都没有治好的咳嗽竟然痊愈了。
在这之后,白霞就开始用这种块茎与生姜一同熬汤,送给乡亲们,帮助他们治疗咳嗽,效果非常好。由于这种块茎的浆液非常丰富,所以需要多次清洗。有一次白霞在帮乡亲们清洗药的时候,不小心掉进了河里,因此丧命。人们为了缅怀这个美丽善良的姑娘,就把这种药称为白霞,后来渐渐地人们发现这种植物一般在夏秋时节采摘,就逐渐的改称为半夏了。
END
供稿:高哲峰
审稿、编辑:蔡悦萍
欢迎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