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12日,习酒经销商大会在杭州召开,会上重磅发布了习酒集团年销量突破百亿,自年,汾酒、古井贡销量突破百亿之后,年中国白酒的百亿军团再次扩容。
据悉,年,习酒集团的销售额达到亿元,而年,习酒的营收为79.8亿元,这也就意味着在今年疫情的影响之下,习酒的销售额仍然实现了31.29%的惊人增幅。从市场上来看,习酒的省外市场份额占比达到历史最高,70.60%,意味着习酒的全国化进程进一步落实。从产品上来看,高端产品君品习酒和窖藏系列同比增长46.97%,销售额占比实现57.56%,习酒的产品结构升级进一步实现,高端产品比重逐年增加,高端产品的地位逐渐巩固。
百亿习酒的成功之路其实可复制性并不强,总结起来,习酒的成功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天时。酱酒热的东风吹了近5年,5年的时间,茅台一飞冲天突破千亿营收,茅台之下,酱香系列酒也在年突破百亿营收,一大批酱酒企业在茅台的带动之下都实现了普涨,雨露均沾。作为酱酒军团中的重要一员,习酒的发展自然也离不开酱酒热的推动。
第二:地利。酱酒的发展始终离不开产区优势,茅台镇的产区不可复制,贵州的酱酒产区同样不可复制,这几年经常听见有人说“中国酱酒看贵州”,当然,仁怀的酱酒厂家还会喊出一句“贵州酱酒看仁怀”,茅台镇的酱酒厂家会再加上一句“仁怀好酒出茅台”,按照现在酱酒市场的需求量,仁怀是肯定无法满足的,所以整个贵州酱酒产区都会享受到酱酒热的红利,这其中,与茅台一衣带水的习水县习酒镇自然是最大的红利分享者了。
第三:人和。习酒作为茅台旗下的重要一员,习酒的发展自然也得到了茅台集团乃至贵州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所以习酒的发展不会受到像前段时间泸州老窖一样,受到五粮液的“封杀”。
习酒的发展当然可喜可贺,不仅仅是习酒,今年很多白酒一线企业在逆境中仍然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汾酒在三季度已经实现百亿营收,茅台、五粮液这样的千亿巨头一直在步步高升,再加上洋河、泸州、剑南春、郎酒、古井贡等百亿巨头,中国白酒的头部集中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然而,头部集中化之下,却是中小酒企的生死危局,一将功成万骨枯。
年,中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的总数为家,比年减少了家,这个数据再往前追溯三年,近三年,中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数量减少了近家左右,而且这个数字正在逐年上升,行业的洗牌已成行业的共识。
中小酒企的市场突破有三座大山难以逾越:
第一:资金小。这年头,随便一场高端品鉴会人均都得在大几千块钱,一场办下来都得数十万,对于巨头来说九牛一毛,对于区域型酒企来说,够发一年的工资了都。资金小是个很现实的问题,而且这是个无休止的恶性循环,越是没钱投入,市场越是开展不了。
第二:品牌小。这是资金小之下的衍生问题,资金小所以投入少,那么品牌自然难以发展,品牌发展不了,就很难圈定高端消费群体,只能局限在区域市场做中低端,何日能出头呢?
第三:人员差。巨头企业是行业人才的收割机,五粮浓香系列酒公司成立之初,营销人员基本来自洋河、国窖、郎酒之类的名酒企业,同理,名酒企业的人员很多都来自于区域强势酒企,对于区域酒企来说,有能力的人才留不住,有学历的人才招不来,很多都是小地方上盘根错节的关系户,混日子划水可以,打攻坚战很难。
不知道现在的余家规模性酒企,在年结束之后还能留存多少?在未来三年时间里,还会留存多少呢